白居易与鸟窠禅师
白居易与鸟窠禅师
作者简介:苏树华,现住山东-曲阜,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2003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遵照元音老人的传法嘱咐,随缘授受,方便接引。凡是发愿证得自心真相的人,皆可与我们联系。
微信号wohenxihuanni____
微信号huangqiangrjgh
杭州西湖喜鹊寺鸟窠禅师,本名道林,谥号圆修。九岁的时候,就落发出家,到了二十一岁,来到荆州果愿寺,受了具足戒。后来,来到长安,跟随西明寺的复礼法师学习《华严经》与《起信论》。道林禅师问复礼法师:应该如何观心?复礼法师,久而无言。道林禅师,三礼而退。后来,道林禅师又向径山禅师问法。在径山禅师的启发下,道林禅师当下就“明心见性”了。
道林禅师明心见性之后,收了一位徒弟,名字叫会通。会通禅师跟着道林禅师参禅,过了很长时间,可是,会通禅师始终未能开悟。
有一天,会通禅师向道林禅师辞行,说自己要到别的地方去学习佛法。
道林禅师问:你要到哪里里去啊?
会通回答说:我为了学习佛法,出家为僧,我投在您的门下,您却不教导我。所以,我要到别的禅师那里去学习佛法。”
道林禅师说:“你如果要学习佛法,我这里也是有一点的。”
会通问:“你的佛法是什么?”
在这个时候,道林禅师,拈起身上的一丝布毛,吹之。于此当下,会通禅师顿领玄旨。会通禅师就这样开悟了。(《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五。《大正藏》49册,第621页中。)
因为会通禅师,是借助于“吹毛”之缘而开悟的,他又是道林禅师的侍者,所以,人们都叫他布毛侍者。
会通禅师悟到了什么?答曰:领悟了自心。所谓开悟,就是对自心的领悟,也叫做明心见性。
根据《五灯会元》的记载:道林禅师,后来独自来到秦望山,住在一棵枝叶茂盛、盘屈如盖的松树上,就像小鸟在树上住巢一样,所以,当时的人们,就称他为鸟窠禅师。由于鸟窠禅师道行很深,所以,时常有人来请教佛法。
有一天,白居易来到鸟窠禅师的树下,向鸟窠禅师请教佛法。白居易看到鸟窠禅师端坐在树上,于是,就对鸟窠禅师说:禅师,您的处境太危险了!
禅师回答:太守!是你的处境太危险。
白居易听了,感到很纳闷,说:下官是朝廷命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识浪不停,能说不危险吗?(这正是凡夫俗子的危险之处。)
白居易又问:佛法的根本大意是什么?
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白居易听后,不以为然,说:这有什么希奇,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啊!
禅师道:三岁孩儿皆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十分的欢喜,礼拜而退。(《景德传灯录》卷四,〈杭州鸟窠道林禅师〉。)
又有一次,白居易以偈语请教鸟窠禅师: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禅师也以偈语回答: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须更问此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人生如幻如化,短暂如露如电,但是,若契合了“不生不灭的万法之源”,超越了“生灭法相的虚幻变迁”,我们就能“于万法丛中而超然”,就象佛家所说的“生死涅槃等空花”。白居易听了禅师的开示,愈加敬佩,于是,皈依了鸟窠禅师,作礼而退。
从白居易与鸟窠禅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佛家所说的大智慧,不是在思维上讲道理,不是在口舌上争胜负,而是在心地上作实证。先圣先贤,正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学习佛法的,所以说,只是讲得一些佛教的道理,如果没有实际的证悟与修养,即使口若悬河,也是无有实际的,就象“盲者话说蓝天白云”,皆属有名无实之谈。
白居易从佛法中领悟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成了一位意境很高、修为脱俗的大居士。白居易遍访名山高僧,晚年更是素养其心,舍自宅为香山寺,自号为香山居士,他的一首诗曰: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他日当做此山僧。
(《全唐诗》卷四百五十四,〈香山寺二绝〉。)
在这首诗中,显示了白居易的佛法情趣与佛法志向,也显示了白居易的“不为世俗所羁绊,自在清净过人生”佛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