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清明节,我便为婳婳整理了一些关于清明节的诗词,起了一个比较煽情的题目——《清明节,你还是只知道“牧童遥指杏花村”吗?》(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NzE5MTc1OQ==&mid=401727888&idx=1&sn=b498d17c3d6436fc690e70e1593ea503#rd

今天再翻出来看,当时的整理比较匆忙、草率,而且随着年轮又长一圈,读古诗的心得又有不同,于是希望对去年的诗词进行一些补充。

每年清明节,都只有三天假。

其实这个假期,对于很多远在异乡的游子而言,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回到家乡去坟上祭拜祖先,只能遥寄哀思。

关于清明赶不回家,有一首诗非常有名,即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

《临安春雨初霁 》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各位是不是已经看出来了?这首诗最著名的不是清明二字,而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句诗,将江南春雨春韵春花,描写得淋漓尽致,意境悠长,淡淡的乡愁中又有一束明丽的色彩,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想象一下:绵绵细密的春雨,悠长寂寥的小巷,湿润清冷的青石板路,撑着油纸伞的卖花阿婆或者小姑娘,绵糯的的吴音叫卖,让潮湿的春天,透出冷香,明艳生动起来,春愁也给冲淡了很多。

如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不能回老家祭拜,纯粹是因为假期太短,交通不便。而在兵荒马乱年时代,清明节更显凄清哀伤。

元末明初时,著名明处十大才子之一高启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写下这首诗,表达了战乱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毛主席曾称高启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读高中的时候,我读过一篇高启的散文《书博鸡者事》,很喜欢他的叙事风格。

不过他的死法太惨烈了,因为他素来不得朱元璋喜欢,正好写了一篇文章,被怀疑写反文,被朱元璋下令腰斩,并亲自监斩,被腰斩八段而死,惨不忍睹。

同样,在明末清初,清兵南下,在江浙一带血战,其时,兵荒马乱,寒食节哪里又能禁绝烟火呢?这首诗反映了战火频仍中的人们,忍受颠沛流离,难耐惊惧哀伤的情感。

《清明节一日》

明.李渔

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战场花是雪,驿路柳为鞭。

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现在,李渔最有名的是著作《笠翁对韵》,可以说是学习传统中国古典诗词韵律的启蒙读物,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朋友背诵。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很特殊的一个,节气和节日合在一起。

清明节前后,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正是踏青春游、胜日寻芳的好时节。

一直以来,清明节除了缅怀先祖,同时也会呼朋引伴,畅游大好春光,玩放风筝、踢蹴鞠、荡秋天、斗草等游戏,携带酒食和美味青团在野餐聚会,这些情景在古诗词中都有体现。

《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这首诗从侧面写出了清明时节民众喜欢携带酒食外出踏青的习惯。

同样,南宋的吴惟信也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写出了这种游春的盛况,郊野的梨花盛开,漫山遍野的雪白梨花,春风曼起,梨花满天如雪花片片飞散,游春的人们被眼前的美景吸引,直到日暮才不得不归去。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杜甫曾在清明时写过《清明二首》,也写了清明节人们户外嘻游玩乐的情景,不过更多的是突出了诗人贫病交加生活的艰辛。

《清明二首》

唐.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春光正好,春风正柔,踢蹴鞠,荡秋千,儿童活泼可爱,少女聘婷明快,正是一幅春日嘻游图,可惜,诗人并没有心情观赏这美好的景色。

诗人飘零失所,老病交加,挈妇将雏,与这春光正盛形成强烈对比,让人不由得想到他写的那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这一句尤其令人心痛,踢蹴鞠和荡秋千,本是清明节快乐的活动,但是诗人飘零动荡的生活,犹如蹴鞠、秋千,在这战乱的社会中不得安宁。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

根据我国“花历”,二十四节气对应二十四番花信风。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而清明的花信三番是桐花、麦花与柳花(可以参考之前的推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NzE5MTc1OQ==&mid=2649308265&idx=2&sn=d707b48d420dcad6b1279ccd913cb2fa&chksm=8fe01849b897915fe53dae79d359e11355d1d5c1963d41e55ff1736a22d30d8c91d8e3276ad4&scene=21#wechat_redirectc91d8e3276ad4#rd)。

晏殊的《破阵子》写出了清明节气的这个特点,清明节前梨花盛开,清明节后就会柳絮漫天,再过些时日,北京城也会满城柳絮。

诗人还写出了宋代人除在端午节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斗草活动,尤其喜欢最后一句,笑从双脸生,写出了明丽少女的娇憨、活泼,笑得见牙不见眼的感觉,扑面而来,让人忍俊不禁,笑着读完这首诗。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清明节最著名的诗篇是杜牧的《清明》,牧童遥指杏花村,唯美至极。这首诗,让清明这个节日和诗的联系格外紧密。

虽然三天清明节三天小长假,回乡祭祖时间不够,若是遇到阳光正好,春光灿烂,约上三五好友外出踏青,却是很好的选择。领着小朋友,放放风筝,看看春花,再读几首古诗,体会古人的情怀,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