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七章 放掉欲望还会有动力做事吗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这两天我稍微有点伤感,因为前两天我父亲的一位老同事,辽大中文系的古代汉语教研室的一位老师来看我父亲,他们两位是在单位里边最好的朋友。在聊天的时候,我听这位宋老师聊,说他们古代汉语教研室,同一辈的20多个老师,现在已经只剩下几人了,大多数人都去世了,然后他就一点点聊每一位怎么去世的等等。我一听非常感慨,因为这些名字我都非常熟悉,当年我小时候就在中文系的楼里边长大的,来回跑,这些老先生们教课教的都是《道德经》、《庄子》等等,这些东西我特别熟悉。所以,现在听到他们都去世了,我心里是比较凄凉的感觉,好像那个时代就过去了,因为在那个时候,那种知识贫乏的年代,听这些老师们聊这些古代汉语我觉得非常开心。
今天我跟大家聊的是《道德经》第七章。
第七章老子上来就讲:“天长地久。”这个话很让人感慨,天地是如此的长远,我们人可能百年就没有了,有时候你回到一个地方,你发现,这山没变,树没变,水没变,但是人变了,人的头发已经白了,脸上出皱纹了,我们人跟自然比起来真是太渺小了。
我前些天到罗浮山,有一块石头,当地人介绍说这是汉代的时候,安期生修炼的地方,当时这个石头被当棋盘下棋来着。我一听,汉代,您想,到现在多少时光过去了?但是这石头可没变!当时的人用的石头现在还在那,这就是天长地久,他比我们的生命比起来要久远多了。老子就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天地为什么那么久远?它为什么一直存在?老子的回答是这样的:“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去谋取福利,因为他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后边,所以它就长久,这是老子的观点。
我们怎么理解这事?自从世界诞生以后,物质大约分两种,一种是无机,一种是有机。无机的比如说一块石头,有机的比如说一个生命,有机和无机有什么分别?无机的变化不大,严格说它没有生命,它一直在这,没有什么外力的话它自己变化是不大的。有机的就有生、老、病、死,有进食的欲望,有繁衍后代的欲望,有获取的欲望等等。因为你有了感情,有了这些欲望,所以你的生命是有周期的。大自然就这么奇妙,设计了两个模式,一个有机,一个无机,一个有生命,一个无生命,好像这个无生命存在得更长久一些,有生命的它要生老病死,有的动物甚至一天就死掉了,有的可能活了百年,有的几百年,但是终究要死亡的,还没见过哪个长生的。
老子就思考这两者的区别,后代有人说老子在讲怎么长生,其实老子的目的并不是探求长生,他是想找到这个自然的法则,然后看我们人怎么能生活得更好一些,他看大自然、天地是怎么运作的。在老子的《道德经》里边,这个道和天下、万物经常放到一块混同,因为在天地没诞生之前,这个道是无名无形的,一旦诞生了,它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天地和万物上。所以有的时候在《道德经》里,虽然说是道生的天地,是这么一个关系,但是他往往用天地和万物来代指道,这是《道德经》的一个特点,所以不能把这个关系搞得很僵硬,万物是道的孩子,它是它生出来的,它俩不是一个东西,不是这样的,道的功能体现在万物上,体现在天地上,天地有什么规则?这样,你看它长久的存在,为什么长久存在?老子讲,它不为自己去捞取,这是它的特点,故能长生。
这个是老子在揣摩天之道的时候,找到的一个规律,他认为天之道有生养万物的特点,让世界如此繁茂,但是它藏在背后,隐形在背后,它不说自己是主人,它也不为自己捞取,您说这树长好了,它一下砍了拿走了吗?没有,它不居功,这是天之道的特点,所以老子在第二章的时候,就讲过这样的话,“万物作而弗始也”,他这个时候讲万物和天地是一样的,“为而弗恃也”,作为但是不视以为功,“功成而弗居也”,他不居功自傲,“夫唯弗居,是以弗去”,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结果我们大家反而离不开它,这是天之道的特点。
老子的观点是我们应该效仿天之道做事,这样符合天道。但是我们人在生命中恰恰违背天之道,我们但凡做事就为自己考虑。所以那天我给一个国营企业讲课,下边有领导,给我写一个纸条问,说罗老师,您总讲放下、无我,我们还进取不进取?不要求回报,人有动力吗?
这问题是这样的,老子为什么总讲这道理?实际上这里边真的有法则的,就是天之道果然如此,我们如果为了自己捞取而做事,比如说我为了获取某个职位去做事,为了当一个公司的副总,为了这种事我去努力的话,这是要求回报,我要为了什么而努力;另外一种是我不在意回报,我就是为大家做事,我为了公司的繁荣去做事,我尽我所能,因为我公司做的事能造福天下,我没有什么回报的想法。这两种态度,哪一个努力会更持久呢?这两个是不一样的,有人会说,前边那个持久,我为了当副总我拼了命了。不见得!因为您是为了当副总去努力的,一旦公司没给你这副总,你会一拍桌子,我不干了!凭什么?我辞职,我走,我上别的公司去!您看他的行为就终止了,而且如果您在进步过程中、努力过程中,别人又讽刺你,所以这种为了获取什么而去做的努力,非常容易终止,而且容易偏颇。人家或者不给你职位,表示了一下,你就偏了,要给别的公司干去了等等,容易受影响。
而那种我不为了什么,我就为了造福大家而努力做事,这种人不会被影响,因为没有什么影响他,我不是为了获取什么的,你不给我也无所谓的,我愿意去做。所以,这样的人,他的努力就持久,而且有力,会一直做下去。只要方向定了,我就是为了造福大家,做事就会特别圆融,大家夸我我也做,骂我我也一样做。这好比说是上公共汽车,您坐在那,上来位老大妈,带着个小孩,问您给让座不?两种态度,一种人是我本能地要让座,我这个人就要做好事;另外一种是我做了,我今天要做好事,做好事大家都看我,目光多么好啊,夸我好人。这两种态度不同,结果不同,前边那个让座站起来了,您坐下了没说谢我,没关系,到站了您走了,您没把座还给我我也不怨恨。但是图回报的那个不行了,您坐下没说谢谢我,边上人都没关注我,没看我,这怎么这么不礼貌?我给你让座你也不谢我,什么意思?你起来,你起来,把座还给我,我不让给你了。有这样人吧,新闻报过的。所以,两者态度完全不同,要回报这个人,别人稍微没给他回报,他就不做了,下次我也不让了,您看这人从此以后终止了这方面的努力。而另外一个人,坦然的,无所谓的,所以你夸不夸我,您谢没谢,无所谓,您下车了,您没把座还给我无所谓,我就按照我心中的善念去做事,这样坦然。
所以,那天听个故事,说有个法师救掉在水里的一个蝎子,大家都说,你别救这蝎子,蝎子蜇你。这法师说没事,去救,这一救,蝎子果然蜇了一下法师。大家就嘲笑,你看这法师愚蠢,明知道蝎子蜇你你还要去救它。法师的回答特别好,他说蝎子蜇我那是它的本性,但是我不能因为它的本性改变我的本性,我的本性是救它。所以您看,人家不为什么,就为心中的善念去做事,这种人的努力就持久。所以,老子讲的天之道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不为了什么回报而做事,就是生养万物,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隐藏在背后。老子说,这种品性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遵守的,哪一个普通老百姓明白这个道理了,那您的境界一下就提升上来了。所以,这是老子今天讲的,“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这段话的含义。
今天就聊到这,明天跟大家聊下边的领导者法则,老子马上从天之道转到人之道,告诉你怎么做一个好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