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乞丐冻死前,写下了一首豪迈“绝命诗”,令无数文人羞愧

杜甫有诗言:“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衣食无忧者,不知饥寒交迫之痛苦,常迷失于享乐之中。乞丐虽卑微,却见世间冷暖,人生百态,更有甚者,秉持高尚气节,度过一生。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极大的丰富,国家大力推行的扶贫政策让数亿人民摆脱了贫困的苦难,基本实现衣食无忧,也让中华大地上的乞丐越来越少。提起乞丐,很多人的印象是小说故事中丐帮里乞丐的形象,他们的生活似乎并不是很糟糕,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乞丐,都是社会的落魄者,他们穿着破衣烂衫,以乞讨为生,不知何时,他们的生命就会走到终点。

回顾中国历史,乞丐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他们的数量随着世道的兴衰而发生变化。历史上当过乞丐的人有很多,比如伍子胥、朱元璋,此外,还有传奇乞丐武训,他是唯一一个以乞丐的身份,被记录到正史之中的乞丐,被称作“千古乞丐”。

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同样是一位乞丐,他和其他普通乞丐一样,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这位乞丐能够被今天的人们所知晓,完全是因为他在冻死之前,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命诗。即使是士大夫看到这首诗,也会感到羞愧不已。那么,在这位乞丐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所作的绝命诗的内容是什么?它又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呢?

清朝嘉庆年间,在通州的城郊外,一位来自永嘉的乞丐正拄着竹杖,步履蹒跚地走在小道上。当时正值冬天,寒风凛冽,气温极低,身着破烂衣衫的乞丐被冻得瑟瑟发抖,并且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在饥寒交迫之下,乞丐的步伐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慢,仿佛随时都可能永远沉睡。

在濒临死亡之时,乞丐的思绪开始不断奔腾、翻涌,以前的种种往事出现在眼前,他的心绪受到了极大的触动,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随后,他从自己破旧的行囊中,慢慢地拿出了纸笔等器物。乞丐将纸颤巍巍地展开,之后用沾着墨的秃笔,在纸上写下了一篇诗作。

为了写完这首诗,乞丐耗尽了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之后,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等到第二天,有人路过此地时,发现了乞丐的尸体,随后向当地的官府报告了此事。在官府中人搜验乞丐尸体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乞丐所写的绝命诗。

乞丐的绝命诗这般写道: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州官看完这篇诗作之后,连连叹息,之后安排人将乞丐的尸体好生安葬,并为他立碑为:“永嘉诗丐之墓”。

在当时,人们无法知晓这位乞丐的姓名,他的身世自然也无从查起,想要了解他,只能通过他那首绝命诗。从这首诗中来看,这位乞丐出身低微,一生落魄,依靠卖艺乞讨,维持生活。卑微的生活没有改变乞丐疏狂率性的性格,他要走遍人世路,挑起古今的愁怨,这是何其伟大的悲悯!

绝命诗的最后一句写道:虽然我是一名乞丐,但是,如今的我已经不接受别人施舍的食物,村里的狗为什么还对我狂吠不休呢?此句乍看之下,是写乞丐遭遇狗吠,心中不平的事情,但是,其中却别有深意,村犬不仅仅是指狗,还意指那些冷嘲热讽乞丐的人。就此一句,既表现了乞丐遭遇过众多不平之事,又体现了乞丐所具有的气节。正是这首诗所蕴含的丰富而动人的情怀,才使得这首诗流传后世,被后人所知晓。

纵观乞丐的整首诗,不难看出,乞丐是一个有才、有骨气的人,他的才情,在当时恐没有人可比拟。那些士大夫食厚禄,却无作为、无才气,更没有悲天悯人之心,在这首绝命诗面前,如何能不感到羞愧?

在今天,人们不再为衣食而担忧,生活的娱乐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然而,丰富的物质生活却没有带来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很多人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忘却了操守和气节,常以冷酷之心,对待世间之人事。希望“诗丐”的事情,能够唤醒人们的悲悯之心,让人们懂得志气的重要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