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20177km²、 1585万…… 这些数竟预测了未来15年四川发展!
重磅规划来了!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公布
《规划》于6月10日——7月9日期间
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社会各界可通过邮寄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百卉路4号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局)
或发送电子邮件(sczrzyghj@163.com)方式
提出意见建议
据悉,《规划》所含范围为四川行政辖区全域,48.6万平方公里,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公示版
鉴于《规划》内容较多,看四川总结该《规划》部分重点内容,以供读者参阅。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实施西部保育培育、东部优化提升的国土空间战略
形成主体功能明确、空间联动发展的五大片区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公示版
东部三大片区集聚发展,保护重点
成都城市风景
成都平原经济区,以城镇功能为主体,继续提高人口承载能力,稳定现有耕地规模、兼顾农业发展。强化成都的极核“主干”作用和成都都市圈的辐射带动,加快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质量的整体提升,促进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促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宜宾城市风光
川南经济区,以城镇和农业发展为主体,优化水资源调配,重点提升人口承载能力 。推动内江、自贡、泸州、宜宾等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空间一体化发展,整体打造川南城镇组群,实现南翼跨越发展。
达州城市风光
川东北经济区,统筹实现城镇、农业和生态功能的空间协同,加大水资源调配力度,合理提升人口和城镇规模。充分发挥南充、达州的集聚带动作用,推动川东北城镇群集聚推进,促进川东北与渝东北一体化发展,带动北翼振兴发展。
西部两大片区面上保育,点上培育
攀枝花城市风光
攀西经济区,以生态功能区为核心,兼顾城市化和农业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增强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能力,依托多元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安宁河谷综合开发,积极推进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以生态功能区为主体,适当调减耕地规模,引导人口向外有序转移。加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提升特色文化旅游功能,重点促进“两山”资源转化。
川西风光
根据《规划》,2050年,全面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四川相适应的高质量、高品质绿色国土。与重庆协力建成引领西部、面向欧亚的世界级城市群,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魅力景观区和具备美好家园感召力的山水人居环境。
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等各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现代化,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建立,城乡居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文明典范。
生态、农村、城镇兼顾 城市向城市圈发展
具体来看,该《规划》分多章详细阐释了未来15年四川城市化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农业片区保护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国土空间使用规划。
在生态方面,《规划》提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加强重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优先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推进森林、草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公示版
《规划》还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各类自然公园生态保育功能。
在农业方面,构建“两区五片”农业空间格局。突出四川盆地、安宁河谷及周边地区两大粮油主产区在耕地保护中的核心地位,保障耕地规模,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川东北山地、川南山地、盆地西缘山地、攀西山地和川西高原五大特色农产区的农地结构,把握生态退耕和稳定耕地规模的双重要求,适当增加特色农业产业空间。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公示版
《规划》还提出,提升乡村居民点风貌特色,完善乡村设施配套。突出乡村生态型绿化和生产性景观营造,统筹布局“乡村生活圈”和“十里文化圈”,配置保障性公共服务和公共活动场所。
在城镇方面,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镇支撑。构建以成都为中心,德阳、眉山、资阳为支撑的成都都市圈,促进四川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公示版
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依托多条复合交通走廊,辐射带动遂宁、资阳和内江等沿线地区,是成渝地区城镇发展和产业集聚的核心地区。
此外,《规划》提出,积极推动成都都市圈形成“一小时通勤生活圈”;构建各都市区“半小时通勤生活圈”;构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核心的“城镇生活圈”;加快推进城市内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
到2035年新增城镇人口1585—1725万人
同时,《规划》还明确了到2035年四川城镇化路线,按照《规划》到2035年四川省人口规模由8375万人增长至8700—8900万人。
而城镇化率由54%提升至70%,新增城镇人口达到1585—1725万人。
《规划提出》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国家中心城市为引领、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为支撑、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公示版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各级中心城市发展,全面提升县域城镇化质量,规划到2035年,全省共形成超大城市1个,大城市11个,中等城市7个,小城市127个。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公示版
具体来看,未来四川省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镇支撑,构建“一圈一轴、两翼三带”城镇格局。
一圈:成都都市圈
构建以成都为中心,德阳、眉山、资阳为支撑的成都都市圈,促进全省发展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
一轴:成渝城镇主轴
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依托多条复合交通走廊,辐射带动遂宁、资阳和内江等沿线地区,是成渝地区城镇发展和产业聚集的核心地区
两翼城镇组群
川南城镇组群、南广城镇组群和达州都市区是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带动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跨越发展,并与主干联动发展的空间“两翼”。
三带城镇发展带
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发展带、成遂南达发展带(远期形成联通“两翼”的达南内自宜发展带)和攀乐宜泸沿江发展带是推动全省干支联动的重要发展走廊,是中心城市密集分布、城镇功能紧密联系的重点地区,也是推动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公示版
此外,四川省还重点支持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构建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大力提升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能力。到2035年,成都建成人口规模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