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地球的终结者
到过庐山的朋友,想必仍记得导游小姐对那块巨大的飞来石的讲解:它重约几十吨,表面很光滑,似被谁有意打磨过……李四光先生在庐山发现了它,指出巨石光滑的表面是200万年前冰川移动的结果。地处亚热带的庐山一带,许久以前曾经竟有冰川存在,真的令人惊诧不已。
其实何止此地冰天雪地,200万年前地球大部分面积均是冰川的世界,相当于现在冰川面积的两三倍。近来科学家的研究还揭示,在22亿年前,地球曾是一个大“冰球”。这是科学家分析南非古代熔岩层取得的结论,那时冰川曾延伸到距赤道11度以内的地方,即现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热带地区,海洋已经结冰,海水不再流动。冰雪覆盖的地球到处一片死寂,像谁捏出又不经意扔向茫茫宇宙的雪球,孤独地沿着轨道旋转,等待着似乎毫无希望的明天。尽管地核熔岩不断放出的热量让地球没有冻成“透心凉”,但这颗行星已穿上了至少有1千米厚的冰制盔甲。大多数原始生命因长期低温而夭折于进化历程的萌芽状态,但严严实实的冰层下面,仍有悄悄活动的火山熔岩沿断层缝隙渗透,越来越大规模的热量传递使陆地冰川或海洋冰盖发生移动,尽管这种大范围的冰块漂移非常缓慢、不容易被发现。
地球内部此起彼伏的火山活动慢慢地生产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二氧化碳是拯救冰封雪冻地球的福音。同时,因为严寒,能消耗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都变慢或停止,使其逐渐形成一个透明的大气罩,盖在“冰球”上空,形成强烈的温室效应,使冰仅仅在数百年的时间之后就开始消融。
物理学家开始建立一个以太阳辐射、地表性质、大气环境为主要参数的地球气候模型。很显然,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深色海水反射率低,而各类植被生长的陆地的反射率位于二者之间。反射率越低,吸收热量就多;吸收热量多,冰雪消融就快;冰雪消融快,反射率就更低。这种“冰—温”反馈原理可以解释为什么极地有持久的冰封雪冻,而低纬度地区则更易让冰川迅速消亡——二氧化碳是其强有力的终结者。地球火山活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尽管二氧化碳会和石英、钙、镁等元素反应生成碳酸盐,但对化学反应有很强作用的水却因冷凝成冰而逐渐减少。于是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形成温室效应,成为冰川时代的终结者。同时,海底热泉活动比春天的阳光更有利于生命成长,陆地地表性质也因生物从海洋向陆地进军而改变。如此看来,古冰川在温室效应下消退,冰雪地球最后终结于二氧化碳。 (来源于2001年1月15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李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