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主城区人口密度“之谜”:兼议“中疏”是不是个伪命题

5月18日下午,西安市规划局召开了规划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参会单位有市建委、市国土局、市房管局、市政府新闻办,各区县、开发区管委会规划局及新闻媒体。

会议中介绍了《西安市进一步加强重点历史文化区域管控疏解人口降低密度的规划管理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关情况,并由相关规划及历史保护方面的专家从专业角度对两个文件进行深入解读。最后由西安市规划局肖青利副局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很快,各媒体的报道相继而出,虽然标题各异,但有多家媒体,如三秦都市报、陕西传媒网、西部网等刊发的报道中都有一段相同的引语:“现在明清历史文化区及隋唐历史文化区大概有40多万人口,接下来我们还将会根据城市设计进行调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赶2020年疏散人口3万人,增加绿地50公顷。”肖青利说。规划局发布会同时也明确提到:“明清历史文化区及隋唐历史文化区共计约113.06平方公里( 其中,明清历史文化区约21.13平方公里,隋唐历史文化区约91.93平方公里)”。

据此测算,可得出在这113.06平方公里区域内的人口密度为:400000除以113.06等于3537.9445,也就是说此区域人口密度约等于每平方公里3540人。

在此基础上,《调查清样》在《推倒重来还是弹性改良:西安城市“中优”的路径该如何选择?》一文中提出一种思考逻辑,即:1、每平方公里3540人这个人口密度不算高,将“城市病”的病因归结为人口密度高有些偏了;2、病因找偏自然治病方法也会偏,比如现在看来西安实施城市“中优”的主线之一是:疏散三万人,建设750亩绿地,这样的方法估计治不好现在的“城市病”;3、主城区的“城市病”并不主要是人口密集造成的,而主要因基础设施、管理治理落后等因素导致,真想治病就要从病根下手而不是绕开主要矛盾另辟“战场”继而产生新的矛盾。推倒重来还是弹性改良:西安城市“中优”的路径该如何选择?

很快,有热心且自称“是从事相关工作”的读者留言道:“你的数据是错的, 你这文章数据不准”;并称:“我觉得博主应该纠正一下数据错误,避免误导民众”。与其交流后发现,有关西安主城区人口密度的问题突然变成了一个奇怪的谜团。按照这位读者所述,并不是113平方公里城市区域内生活有40余万人口,而是在明城墙内的约10平方公里生活有40余万人。

公开资料显示,西安明城墙内的区域以前被称为城市核心区,范围大约13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内生活有多少人口,没有找到相关数据,假如就是像上述读者所称是在这13平方公里内生活有40万人口,那么西安核心区人口密度将成为:30769万人,比澳门、香港、深圳、东京等地的人口密度还高。

对于西安市规划局在发布会上公布的“现在明清历史文化区及隋唐历史文化区大概有40多万人口”、“明清历史文化区及隋唐历史文化区共计约113.06平方公里”这组数据,该读者称:“要么是肖局说错,要么就是原文作者记错或者理解错了”。

西安核心区人口密度真如谜般难解吗?假如其人口密度的确达到“赶英超美”的高度,以西安明城墙范围内目前如老弱病残般气喘吁吁的基础设施,早就会因不堪重负而塌活了。但现在最真实的一个指标是:西安最堵车的时段司机会选择走城墙里,因为好走,好走的原因其实就是人少。

大约在15年前,西安明城墙范围内确实是“城市病”最严重的区域,人口密度用不着统计光直观体验就能感受到非常高。那时候,曲江还只是城中村扎堆的不毛之地,高新勉强有些房地产维持,北城过了龙首村就恍如隔世,只有城墙里算城里。

然而,经过轰轰烈烈地所谓皇城复兴计划之后,原来人气最高的地方,比如东大街,成为废墟并撂荒多年。随着西安东西南北各路商圈、板块的崛起,城墙范围内的人气也虽繁华的消逝而雨打风吹去。

到如今,有条件能走的早已陆陆续续搬出老概念中的“城里”移师新标准下的城区。想当年,皇城复兴计划提出时的确是面临着巨大的城市人口“中疏”压力,大家对于人口怎么迁出心里都七上八下之际,随着皇城复兴计划演变为皇城撂荒现实,人,自己走了。

其实现在细究到底数据为何意义已经不大,任何一个在这个区域游走一番的正常人都会直接感受到,这里的人口已疏得如“毛稀公社”的头顶,再疏就得唱空城计了。这种城墙内人口或北上或南下或东进或西迁的人口流动既是对皇城复兴计划的莫大讽刺,也证明人口流动与迁移有其自然规律,其中道理就是不识字的人也都清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有关西安主城区人口密度近十年来的变化是一件非常值得思考的现象,原来的人头攒动是怎么就变成冷冷清清的?为什么已被冷落边缘还要再进行疏散人口?现在对明城墙范围内谈人口“中疏”算不算抱着一个伪命题假装在学习?西安城市“中优”战略实施中,是不是还兵马未动就出现以“中疏”概念偷换“中优”的迹象?

对于主城区的治理,“中优”是一种比较精准科学的提法。城市的优化提升就如同文章写完后的润色,工作的精髓是“小刀手术”:检查校对错别字、调整口误笔误、替换一些不恰当的词语等等;如果将润色工作变成整段整段地砍掉内容,再变幻一种字体,这样改出来的文章不仅没法增色,反而更让人不知所云。

主城区面临的“中优”也是如此,它需要的是精细化设计与操作与小范围空间腾挪,而绝不是用简单的“中疏”来偷换概念、移花接木地实施,不是“咔嚓”一声借棚改之名推倒一片屋、迁走一批人,然后...,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像东大街那样再也没有然后了。——《调查清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