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00524
之前曾经说到,“2004年重回硬木之路”。
在下最早的硬木经历,或者高抬一步“强”说古典家具“收藏”,是丙子年订做的一堂从厅到房的红木家具,材质缅甸花梨。
上一个丙子年,公历1996。
材料的来路堂皇,有朋友在如今已荡然无存的广东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掌管木材进口来料加工,当时最好的就是缅甸花梨。于是近水楼台,一水的专业外贸厂家出口制作。九十年代神州出口红木家具的主流风格,叫做法式洋花,多少有点所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器型就不提了,材料却是一等一的缅甸佤城料,致密,沉实,纹理当得起“不静不喧”。涂饰广作大漆,几可乱真若干年后大名鼎鼎的黄花梨。
顺便说一句:九十年代中叶的广州,没什么大红酸枝的新制作。当时市面的主流“红木”家具是菠萝格,因为便宜。
菠萝格是广东地方的俗称,规范的叫法,叫做印茄木,有国际性保护团体撰文陈述滥砍滥伐现状之惨不忍睹。
大红酸枝的家具虽然也有,基本是老货翻新,所谓北京人口中的“插帮车”,于是捉襟见肘,而且品相委屈。无他,上一辈子命中注定了的半封建半殖民地。
当年的缅甸花梨,气味淡雅,在下家中的庋具为数不少,经年使用,却一直不觉得有什么特殊的气味。直到2005年末初涉红木网络江湖,才知道原来现如今的“缅花”有刺鼻的“马尿”气息。于是有的放矢,慢慢地才嗅出了宅中九十年代制作的缅花大衣柜里有淡淡的“花梨”味。嗅觉的灵敏与否,大概因人而异。在下自认稀松平常,所以之前从来不觉得家里的缅花家具有什么气味。
实话实说,天然的木材,有气味不奇怪。
松木有松香,楠木有楠木香,樟木的香味更是冲鼻。。。。。。
花梨和黄花梨的气味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用语言表述多少有些隔靴搔痒,最好还是“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闻一闻,比说什么都直观。闻得多了,接触得多了,就见多识广了。
见多识广之后,加以总结,归纳条理与共性,于是感性知识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这是知识积累的“大道至简”。
有个别同好,素未谋面,网上找到在下“断木”,一开口就自称手里的东西“降香浓郁”,这就没办法说下去了。
木头有气味不出奇,只是什么是“降香”?
最简单的评判参照:不妨看看对方手里有多少大开门的黄花梨容器。
如果只是区区一个两个三个,大概算不得“入门”吧。
万类霜天,黄花梨的气味不一,尤甚于外观外表的色泽与文理纹路之多变。
话说回来,花梨本身岂不如此,如今市面上除了传统的泰缅花梨,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有出产,走远一点,南亚次大陆,马来半岛,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尼,印度洋某些岛屿,以及遥远的非洲美洲大陆,都有天生天养的花梨。
在下是先熟悉了传统的泰缅花梨之后才接触黄花梨的,然后才是在熟悉各式各样的越黄的基础上再上手海南黄花梨。
至于如何闻香识木?还是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
沧海桑田。
丙子年,公元1996,那一年,主政福建的省委书记视察治下传统雕刻重镇仙游并欣然为当地名企庆财艺雕挥毫题字。若干年后,省委书记直上青云,官至全国政协主席;当年一门心思雕刻的庆财艺雕,成为如今以海黄家具名满京华的大家之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