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做生意也打广告,李白、苏轼做“代言人”,陈子昂是炒作大师
说到广告,在日常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在网上看视频,首先有几十秒广告;翻阅一本杂志,中间也总有几页广告;即便下楼买个水果,摊前也竖着牌子,写着今日特价,这也是一种广告形式。
什么叫广告呢?百科释义是:广而告之,向社会广大民众告知某件事物。说通俗点,就是把一件事物的用处、功能,告诉潜在的人群。在人类历史上,当物品流通和贸易形成的时候开始,就有了广告,并不是现代人所特有的。
广告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奴隶社会时期,人们因为生活需要,就出现了商品贸易,伴随着这些商业行为,在春秋战国就诞生了最早的广告——物品陈列和叫卖。
01
▲
陈列
陈列,就是把物品展示出来,吸引潜在用户购买,古人的陈列商品跟现代人摆摊差不多,在看古装剧时,拍到街市场景,就会看到热闹的商品陈列场景,卖布头的、卖泥人的,各种类型琳琅满目,我在《诗经·卫风·氓》中,找到了很早的陈列广告: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诗中,氓的本意是外来之人,这里代指男子,蚩蚩可理解为笑嘻嘻或憨厚老实的样子,贸就是贸易、交易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一个老实的外来男子,怀抱着布匹,到集市上交换丝绸。这是人类早期的交易方式——以物换物,其中“抱布”就是一种陈列形式。
02
▲
叫卖
《诗经》中的男子显然不是一个好商人,这种单纯的陈列,很难招揽到生意。更精明的生意人,会搭配上叫卖,也叫吆喝,这样更具吸引力,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就会有商家拿着高音喇叭高喊“跳楼价,最后两天”;
更高级一点的,会在叫卖的基础上,融入音乐元素,诞生了“吟唱广告”,使叫卖声变的更生动,前两年火遍大江南北那句“江南皮革厂倒闭了”就是吟唱广告的典范;
叫卖和吟唱,都是普通人比较容易学会的广告形式,还有一种“交响广告”,是指在吟唱的同时,配合着敲击声,使广告富有节奏和旋律感,这就需要一些才艺了,比如《楚辞·天问》中就有这么一段:
“师望在肆……鼓刀扬声……”
这两句是姜太公和周文王的典故,实际上就是说在肉市上,商家用刀敲击,发出有节奏感的声音,吸引人们购买,可见在生意场上,掌握一门乐器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对于没有音乐素养的普通人来说,敲锣打鼓、打竹板说唱,也是一种“交响广告”。
03
▲
炒作
要把商品卖出去,光靠陈列和叫卖是不够的,非常有生意头脑的人,会刻意制作噱头,唐朝著名诗人陈子昂,就是炒作高手,他连续两次科举落榜,为了把自己的才华卖出去,在众人的围观下,花百万巨款买了一把胡琴,人们都等着他用琴奏出一曲天籁,没想到他咔嚓一声,把琴砸断了,跟围观的人说:“一百万的琴算什么,我陈子昂的文章,一百万也买不来!”一时间,陈子昂的名字传遍了京城,当时一个叫王适的京官把陈子昂的文章拿来一读,连连夸赞,说:“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这个故事叫伯玉毁琴。
陈子昂这次炒作,售卖的商品是自己的才华,通过炒作,他成功引起了京官的注意,在接下来的科举中,进士及第,走上人生巅峰。
04
▲
招牌和旗帜
唐朝时期,商业空前繁盛,而且唐朝是个十方来朝的朝代,不仅国内商业兴旺,与国外的商品贸易也十分频繁,广州、扬州、泉州、长安四座城市,成了“万国通商”的国家贸易中心,陈列和叫卖已经不能满足唐朝人了,于是就出现了竖立招牌的广告形式。
唐朝人的招牌,往往做成灯笼,在里面点上灯,发出五颜六色、艳丽非凡的光,十分夺目,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灯箱广告了。
旗帜广告则出现在宋朝,当时被称为“幌子”、“招旗”,《水浒传》一书虽然诞生于明朝,但其中故事背景是发生在宋朝,里面著名的“三碗不过岗”,就是典型的旗帜广告,:
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
05
▲
彩楼欢门
除了幌子、招旗,宋朝人还发明了彩楼欢门。
所谓彩楼欢门,实际上就是对楼阁的装饰,用各色彩纸、彩灯使楼阁变得漂亮耀眼,最早可追溯到唐玄宗时期,但那时只用于皇家的节日庆典,直到宋朝,才被普通商人用于店面装饰,流行于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形成的原因是,东京和临安两地,是两宋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商品集散地,聚集了南来北往的客商,当地的生意人,为了吸引顾客,开始注重店面装潢,跟当今的星级酒店有一拼。
06
▲
印刷海报
在宋仁宗年间,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就收藏了一张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版:
左边是原版海报,右边是我制作的清晰版。
我们来看这张海报,制作十分精美,信息量大而丰富,整张海报分为三个板块,最上面是店铺名“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正中间是品牌logo,两旁还有防伪认证,估计在当时刘家针铺太过出名,有很多山寨商家,刘老板不得不“注册商标”;最下面则的广告语大意是:“我家的针,采用上等的钢铁、上等的工艺,制作最好的针,批发还有优惠”。
可见宋朝商人的品牌意识和防伪意识,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07
▲
代言人
品牌商会找跟自家产品形象气质相符的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利用明星效应,为产品带来更好的销量,一个好的代言人,往往能为产品带来意想不到的销量,达到产品商、明星、用户三赢的效果。
古代广告也有代言人,不过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代言不收费,多半是由于名人对某个产品发自内心的喜爱,而自发代言宣传。
汉代著名才女卓文君和才子司马相如,在四川临邛开了一家小酒馆,夫妻两口子一个卖酒、一个搞清洁,留下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故事,无形中也成为了临邛酒馆的广告代言人,流传至今;
唐代李白、杜甫都跟成都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分别写诗赞美成都,李白写的是“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老杜写的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几句诗,如今也成了成都的名片,诗仙和诗圣也堪称成都的城市代言人;
还有晚唐诗人杜牧,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仅仅14个字,就把杏花村的品牌打响了,堪称最强文案,时至今日千年已过,各地旅游项目还热衷于开发杏花村,光我去过的杏花村就近10处,每个杏花村景点门口,必定有一个牧童骑在牛上遥指远方的雕像,可见一个好代言人对品牌的重要性;
宋朝苏轼是个大吃货,他被贬儋州(今海南岛),见到一个卖馓(sǎn)子的老奶奶,但是老奶奶没有生意头脑,馓子总是卖不出去,苏轼在了解情况后,尝了尝老奶奶卖的馓子,然后挥笔写下一首诗: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暖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馓子是一种以面粉为主料的油炸食物,跟油条的制作方法有几分相似,只不过油条大而粗,馓子则细而长,吃起来口感香脆,东坡寥寥几笔,把把馓子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象勾画出来。还有经典的《猪肉颂》,把当时无人食用的猪肉变成了人人争着吃的东坡肉,只有骨头没有肉的羊脊骨,在苏东坡的推荐下,成为了著名美食“羊蝎子”,也只有苏东坡这种资深吃货,才能写出这样的广告语了。
好了,到这里我一共列举了7中常见的古代广告形式,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前面说了,从有商品贸易起,广告就随之而生,古人经商的智慧并不比现代人差,只是这其中有些例子,当事人可能并没有广告的概念,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回去,他们的事迹都称得上是经典广告案例。
广告是一种艺术,好的广告不止能让人记住产品,还能产生购买冲动,更有一些公益广告,不以盈利为目的,纯粹为了传递正能量,感人至深。但也有些广告,在节操和艺术性上,让人看过之后觉得浪费了十几秒生命,远不如几千年前的古人。
这种毒瘤广告,就是现代人应该反思的了。
喜欢记得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