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作品《日出印象》
印象主义(Le Impressionisme)在西方美术史上,印象主义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指产生于法国的印象主义流派; 另一指包括技法革新在内的印象主义美术思潮及其广泛的影响,后者具有世界性意义。
CCTV记录片:世界名画(25集)
印象派发展过程
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莫奈睡莲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在19世纪60一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旧的古典画派和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莫奈
印象派诞生的背景
在当时,学院派是巴黎艺术节的权威主流,学院派认为艺术是精准的东西,要延续文艺复兴传承下来的经典风格来作画,要使用官方的画法,创作历史人物、宗教神话故事等庄重的题材,维持艺术家的高贵性。如果想要从事艺术行业,唯一途径就是获得学院派的认可,入选他们举办的官方艺术沙龙,才有机会被艺术收藏家和经纪人认可。
当时的法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巴黎也逐渐从一个中世纪城市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年轻艺术家们感受到了这种实实在在的变化,他们不再拘泥学校学习的技法,开始走出画室,描绘身边的现代世界和人们的实际生活。而这些在学院派看来就是“低等主题”。
印象派诞生的原因
在工业革命之前,只有贵族阶级才有能力消费艺术品,定制肖像画或是大规模的装饰画来装点城堡。在19世纪中后期,越来越多的小家庭富裕起来了,而他们不需要那些古板、陈旧的装饰画,自然清新、贴近生活的题材更容易打动他们。以前,艺术家需要被宫廷、贵族或者教会供养着,只有收到金主的委托,才会作画,而且必须按照定制的要求来作画,金主不满意,还需要反复修改。19世纪中后期,开始出现一些自由的艺术家,他们按照自己的理念作画,通过画廊出售给喜欢的顾客,艺术创作的题材限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相比学院派,艺术派的画风更受到民众的欢迎,因为印象派吸收了日本版画浮世绘的艺术元素,浮世绘就是描述人们所处的尘世,体现一种“活在当下”的人生哲学。而浮世绘能传入欧洲,则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被迫开放,日本民众对西方文化的追崇,导致了浮世绘在日本本土的没落,只能当做瓷器或是茶叶的包装纸,一同被出口到了欧洲,而欧洲的艺术家看到这种从没见过的画风,都觉得十分有意思,浮世绘的色彩和构图都非常有表现力,比如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巨大的浪花让富士山都变得矮小了,这种违反科学透视的构图,深深影响了印象派画家,他们开始尝试在自己作品中,改变透视关系,给画面带来特殊的张力。
印象派的发展
印象主义画家先后举办了8次展览,前两次均受到当时舆论界的猛烈抨击,公众到那个展览会去,主要是为了嘲笑那些年轻艺术家们,过了一段时间,公众才知道要想欣赏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就必须后退几码,去领略特殊的突然色块各得其所、在我们眼前活跃起来的奇迹。创造出这一奇迹,把画家亲眼所见的实际感受传达给观众,而这就是印象主义者的真正目标。在1886年,印象派艺术家在美国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展览,面对这种清新自然的新派绘画,美国人没有像欧洲学院派一样去嘲笑印象派,而是直接掏钱买单。到这个时候,印象派艺术已经在商业获得了巨大成功,走进了艺术的主流世界,西方艺术进入了现代主义时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