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越红,价格越贵
市场更多时候决定审美。实力越强的拍卖公司,越能左右秋拍瓷器的流行风向标,各领风骚两三周。
胭脂红出场,北京匡时是幕后导演。
清雍正 胭脂水釉菊瓣盘(一对)
直径:16cm
成交价:713万元人民币
去年,一对清雍正胭脂水釉菊瓣盘落槌成交,成交价为713万元。之前的最高估价为300万元。
这对红盘子也是匡时本季秋拍瓷器板块的“封面作品”,将近一个月前就已经在圈内传开......
从结果上看,超出最高估价两倍多,应该是好成绩。但是,单从价格上看,似乎并不很高。
也许是大家的胃口,让之前的宋汝窑和明嘉靖五彩罐吊的太高了。
既然红盘子是本周的主角,那我们就说说单色红釉瓷。
在品种繁多、百花争艳的单色釉瓷中,高温红釉瓷的烧制难度最大。它难就难在以铜为呈色剂,而铜的呈色不仅与铜的含量和釉的成分有关,对窑内温度、气氛变化和窑外天气也十分敏感,如果温度和烧制气氛掌握不好,铜就会发黑、变绿,甚至产生“烧飞”现象无法显色。
正因为高温“铜红”釉如此难以“出彩”,唐宋两代在国力鼎盛时期也烧制不出呈色纯正的红釉瓷。如唐代长沙窑的“铜红”釉执壶红中带黄,宋代钧瓷红中泛紫或泛青。
到了元代,聪明的陶瓷艺人创烧出著名的釉里红瓷器,并在此基础上经无数次摸索、试验,终于烧制出高温“铜红”釉瓷器,但成品极少,且釉色尚不够纯正,目前元红釉瓷器的传世品也十分稀有。
首都博物馆陈列着一只元代红盘子,红色显得有点干。
元 景德镇窑红釉印花龙纹盘
元朝的确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之前玩造型、气质;之后就是拼色彩了。
中国人自古喜欢红色,到现在依然如此。
红颜色的瓷器,古人一定苦苦追求了好几百年。终于在元朝时实现了。尽管还有很多瑕疵,色彩还原也不饱满,但毕竟是把红色的器物捧在手里了。
二百多年后,数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明朝人完成了中国红的追求,鲜红釉诞生。
明宣德 鲜红釉僧帽壶
明永乐 鲜红釉盘
明正德 鲜红釉盘
明正德 仿宣德款鲜红釉盘
明宣德 祭红釉盘
真正釉色纯正,鲜红艳丽的“铜红”釉瓷器出现在明初永乐、宣德时期,学术界一般称永乐时期的红釉为鲜红釉,称宣德时期的红釉为祭红釉,无论鲜红釉还是祭红釉,都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之作。
永宣红釉瓷不仅是后世难得一见的极品,在当时也已万分珍贵,其价格已同宋代官窑相仿。
而永乐鲜红釉又在宣德祭红釉之上,正如明人王世懋所说的:“我朝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当时还有“永器鲜红最贵”之说。
明嘉靖 矾红釉梨式执壶
到了嘉靖年间,因用于烧制高温“铜红”釉的紫英石料已断绝用完,只能以低温的矾红釉替代。矾红以铁为呈色剂,故又称“铁红”。明代矾红器多以刷抹方式涂于白釉上,可见刷丝痕,又称“抹红”。
从此以后,高温“铜红”釉中断了100多年,至清代康熙时期才再度烧成。
清康熙 郎窑红釉琵琶尊
清康熙 郎窑红观音尊
清康熙 豇豆红釉莱菔尊
清康熙 豇豆红釉太白尊
清雍正 霁红釉胆式瓶
清雍正 霁红釉玉壶春瓶
以上这么多红颜色,最后,本文的主角——胭脂红该出场了。
清雍正 胭脂红釉小高足杯
直径4.7cm
成交价:345万元
这也是昨晚匡时秋拍上拍出的另一件胭脂红。
胭脂红釉分深、浅两种:深色称胭脂紫,浅色称胭脂水。我们本期的主角就是浅颜色的胭脂水。
清雍正 胭脂水釉碗
胭脂红釉器物,创烧于清朝康熙晚期,尤以雍正、乾隆时期烧造的产量最大,质量最精。因为其釉色莹润亮泽,就像是施了胭脂的女子的面容而得此佳名。
胭脂红釉是一种以微量金元素为着色剂的低温红釉。这类器物多以小件为主,多见杯、碗、水盂之类。
清雍正 胭脂红釉盘
这些小盘、小碗和小碟,穿越时空来到今天,用诱人的高颜值告诉我们,古人的生活有多么精致。
仅凭釉色里用黄金来呈色这一点,即便金含量并不高,你也能深深感受到我们的古人,为了追求美而不惜一切代价了,好土豪好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