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监狱,共产党人的折戟之地,一座监狱便是半个共产党的苦难史
龙华监狱,一个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不愿提及又不得不时常提起的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曾经关押、杀害了太多的共产党人,那是无数共产党人最后抛洒热血的地方,在那个监狱里,他们对这个世界留下了最后一丝的倔强与信仰。
而如今,它成为了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体会今日之中国来之不易的烈士陵园。
从监狱到烈士陵园,从饮恨而亡到忠魂埋他乡,龙华监狱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一番蜕变?
图丨龙华烈士陵园
龙华监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70年(清同治九年)。
那一年,清朝最大的军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决定在龙华建立分局,即龙华兵工厂。
1871年,龙华兵工厂开始动工建设,于1873年建成,1874年正式投产使用,当时龙华兵工厂主要生产黑火药,后来又增加了枪弹业务。
随着洋务运动的持续扩大,龙华兵工厂也陆续购入了大量土地,扩展其规模与业务,不久之后,龙华兵工厂就成为了当时上海乃至全国重要的军火制造基地。
军事往往与政治紧密相关,所以龙华便以这一独特的军事、政治背景被后来的北洋当局选为主政上海的最佳选址,而作为军事机关的重要附属设施,监狱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1913年,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郑汝成为海军中将,率部开赴上海,统辖管理上海的军队及江南制造总局。
7月,孙中山等人决定武力讨伐袁世凯,二次革命爆发。
图丨孙中山
二次革命爆发后,孙中山的坚定支持者——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其美率部攻打江南制造总局,郑汝成则拼死据守待援,最终郑汝成等来了袁世凯派来的援军,陈其美久攻不下也只能无奈撤退。
8月,袁军占领上海全境,陈其美的讨袁军遂告解体,陈其美本人也被迫流亡日本,二次革命还是以失败告终。
二次革命后,凭上海一役,郑汝城一战成名,并成为袁世凯眼前的红人。战争结束后,袁世凯先是任命郑汝成为上海警备地域司令官、江南制造总局总办,之后改为上海镇守使兼上海制造局督理,由此,郑汝成掌握了上海的军政大权。
掌握了上海的军政大权后,郑汝成便着手建立看守所,以便用来审讯所谓的“乱党分子”。
图丨袁世凯
虽然郑汝成当年建立的看守所地址并非龙华监狱的原址,但此后当局建立龙华监狱的目的却是从郑汝成建立看守所继承而来的,换句话说,龙华监狱与郑汝成建立的看守所属于“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镇压革命党”而建立的。
但唯一不同的是,郑汝成当年建立看守所镇压的是以国民党为主的“乱党分子”,而十多年后,国内形势风云变幻,曾经的革命党终于推翻了北洋旧军阀的统治,掌握了全国政权,但他们也已经背叛了革命,他们甚至为了独裁而效仿郑汝成,拿起屠刀对准了共产党人。
有时候故史君在想,龙华监狱何以成为众多共产党人的“坟墓”?后来了解了郑汝成当年的所作所为后,不得不将其归结为“残忍地传承”。
郑汝成当年为袁世凯所重用,替他镇守上海,袁世凯甚至公开称赞他是“东南柱石”,而郑汝成也非常感念袁世凯的提携之恩,因此在镇压革命分子方面非常的卖力,他甚至狂妄的叫嚣:“愿以一身独挡东南各省反对之冲”。
在这一“豪言壮语”的自我鼓舞下,郑汝成在上海疯狂屠杀革命党人,尤其是国民党及国民党领导的讨袁官兵。
主政上海的两年里,惨遭郑汝成毒手的人多达两万,这其中固然有不少的革命党,但也有很多被扣上“革命党”帽子的普通百姓。
图丨郑汝成
由于郑汝成的血腥屠戮给国民党和中国革命带来极大的损失和灾难,所以,身为国民党员的陈其美等人决定暗杀郑汝成。
1915年11月10日,郑汝成被刺身亡,从而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郑汝成死后,北洋政府撤销“上海镇守使”与“松江镇守使”两个职位,改设“淞沪护军使”一职,同时将郑汝成生前建立的上海镇守使署改为淞沪护军使署,全权处理上海一切军政大事。
1916年1月,护军使署迁到龙华镇,在前面提到的龙华军工厂附近兴建新官署,新建的护军使署集司法、行政、军事于一体,也是后来淞沪警备司令部真正意义上的雏形。
由于新建的官署离郑汝成生前所建的看守所相距太远,审理押解和管理犯人都非常的不方便。于是在同年的2月,护军使署决定在龙华军工厂被拆除的厂房原址上另建拘留所,这就是最初的龙华监狱。
图丨陈其美
龙华监狱建成后,成为北洋军阀继续囚禁、杀害革命党人的行凶场所。
后来,由于被逮捕的革命党人愈来愈多,淞沪护军使署便于1919年对龙华监狱进行扩建,扩建后的龙华监狱拥有牢房65间。
再后来,国内局势风云变幻,旧军阀与旧军阀之间、国民革命军与旧军阀之间战争不断,上海也多次易手,虽然如此,但龙华监狱捕杀革命党人的“职能”却从未改变。
不管是哪一派系入主上海,他们都会将龙华监狱作为镇压革命、残害革命党人的首选之地。
1926年,直系军阀孙传芳将张作霖的奉军驱逐出上海后,在淞沪护军使署的原址上成立了淞沪商埠督办公署,而当时已经身为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孙传芳亲任督办,全权掌控上海一切政务。同年7月,五省联军司令部驻沪军法处也迁入了龙华督办公署,随同迁入的还有驻沪军法处监狱。
于是,龙华监狱再次被扩建了十余间牢房,成为了集审讯、关押、行刑于一体的规模化监狱。
图丨孙传芳
然而,孙传芳入主上海注定是短暂的,就在他成立淞沪商埠督办公署的时候,国民革命军也在广州誓师北伐,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下取得的成果。
此次北伐的目的是扫除一切北洋旧军阀,统一中国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那时候的孙传芳身为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又是北洋直系军阀头子,自然也是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目标之一了。
当时国民革命军战斗意志高昂,作战意志顽强,北伐后国民革命军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短短三个月便攻下了长沙、武汉等南方各大重要城市,其势头之盛,难有对手。
同年12月,北伐军攻占福州,孙传芳主力尽失,上海失守也在旦夕之间。
1927年3月21日,白崇禧率部攻入上海,并立即接收督办公署和龙华监狱,29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正式撤销上海督办公署同时在原址成立上海警备司令部但不久便撤销。
9月,南京政府成立淞沪卫戍司令部,负责管辖上海一切事务,由白崇禧兼任司令。次年,改由第37师师长熊式辉代理司令一职,1928年4月淞沪卫戍司令部改称淞沪警备司令部,下设军法处、参谋处、副官处和法庭等机构,并再次扩建了龙华监狱。
龙华监狱的规模与作用由此达到顶峰。
图丨原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大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南京政府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淞沪警备司令部和青帮大佬杜月笙也在上海紧跟蒋介石的步伐,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其他民主进步人士。
就这样,当年北洋军阀专门用来关押、审讯、虐杀国民党人的龙华监狱已彻底沦为国民党人屠杀共产党人的罪恶之地。而这其中的转变已不单单是国民党身份和地位的转换,更多的是国民党人初心的埋没,还有野心的极度膨胀!
从此以后,国民党不再是曾经那个为了全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自由的民主政党,而是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的,以镇压共产党,实行资产阶级独裁专政的政党。
背离了孙中山先生及无数国民党先烈精神及意志的国民党最终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随之而来的则是国民党对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血腥屠戮,其残忍程度与当年的郑汝成相比,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来也是讽刺至极!不知孙中山先生还有那些牺牲于龙华监狱的国民党烈士们若泉下有知该做何感想?!
图丨发动四一二政变时的蒋介石
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这不仅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破裂,也意味着“剿共”已不单单是蒋介石的个人所为,而是上升到了整个国民党的全党行为。
从此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屠杀达到了高潮,一时间,全国都笼罩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统治下,各个城市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清共”、“剿共”运动,很多现场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于是,龙华监狱也迎来的它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超满员、超负荷运转状态,而这个状态更是持续了十年之久。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至1937年这十年间,在龙华监狱关押和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及其他民主人士数以千计,由此该监狱被称为上海的“雨花台”。而这些被关押和被杀害的共产党员中也不乏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导人,其中最为出名的有赵世炎、彭湃、罗亦农、陈延年、陈乔年、林育南、杨殷、杨培生、何孟雄、李启汉、殷夫、杨匏安、柔石、冯铿、许白昊、李求实、胡也频、王青士、孙炳文等。
请记住这些人的名字,他们都是为了今日我们之幸福生活而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
图丨牺牲于龙华的陈独秀次子陈乔年剧照,陈乔年也是共产党早期优秀的领导人
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当年牺牲的时候大多只有二三十岁,当时他们在党内都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务,是共产党早期的中流砥柱,他们为党和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最终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而他们的牺牲不仅是共产党的损失,更是中国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极大损失!至今想来,依旧痛心!
虽然,在这期间,在共产党地下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也有一些人被成功解救出来,但在蒋介石“清剿”共产党的严令下,龙华监狱的看押非常的严格,所以,共产党人一旦被关入龙华监狱,基本就是宣判了死刑。
可以说,当时的共产党人对龙华监狱痛恨至极但又无可奈何,而那种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活活折磨而死的有心无力之感实在令人感到绝望!
所幸的是,共产党人具有非常顽强的意志力和斗争精神,那种无力之感最终化成了对国民党反动派抗争到底的决绝与信心,最终就是依靠着这种力量,共产党人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图丨牺牲于上海的陈独秀长子陈延年剧照,陈延年也是共产党早期优秀的领导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中国,中日两国在上海爆发了第一场大规模会战——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虽然持续了3个月之久,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但国军也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撤退将上海拱手让给日本人。
就在上海沦陷前夕,淞沪警备司令部人员也随军西撤,司令部随即被撤销,而龙华监狱也在日军的炸弹中被付之一炬。
就这样,残害过数千共产党人及民主人士的龙华监狱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结束了它黑暗的一生。
日军占领上海后,并没有恢复龙华监狱,而是在原址上建了一个食品厂,用以为前线日军生产军用物资。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又将食品厂改为临时关押地点,用以关押从太平洋战场上捕获的英、美俘虏。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再次接管上海,但国民政府并没有恢复龙华监狱,而是继续开设工厂。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接管该地,并改建为“南京军区后勤部属中国人民解放军7315工厂”,又称上海龙华机械厂。
图丨牺牲于龙华的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赵世炎
1983年12月,牺牲在龙华监狱的烈士赵世炎的遗孀夏之栩致函中央,建议在龙华建造烈士陵园。这一建议得到中央领导人的重视,后来邓小平同志亲自作了批示:
在龙华搞个烈士陵园,似乎势在必行
同时建议:
规模与南京雨花台一样
由此,上海市委联合上海市民政局、园林局、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各单位组成了龙华烈士陵园筹建领导小组。
1985年2月,上海市通过了在龙华建造一座规模宏伟的烈士陵园的决议。同年4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通过了上海送报的建造龙华烈士陵园的相关方案。
1990年,龙华机械厂正式划出原淞沪警备司令部及龙华监狱旧址,交龙华烈士陵园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经过一番充足的调查研究和规划等准备工作后,龙华烈士陵园于1994年5月27日正式开工,于1995年竣工并对外开放。
图丨江泽民为龙华烈士陵园题字“丹心碧血为人民”
事实上,从准备工作之日起,众多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便对龙华烈士陵园的筹建表示出了高度的重视,并先后为烈士陵园题字纪念。
参与建设的相关部门和专家,在查阅中众多资料,走访了众多亲历者之后,以最大的努力力求还原当年龙华监狱最真实的场景,这既是对革命先烈们的缅怀,更是对后人的教育与警醒。
正如江泽民给烈士陵园纪念碑所提的“丹心碧血为人民”那样,烈士们当年为人民而生,更为人民而死,他们的死是伟大的,他们的生命必将在新中国这片土地上被永远的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