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之父母篇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趁父母在就多回几次家吧!

就算回去只是看看他们、或者只是听他们说说话,他们就已经很满足、很开心了。

父母对儿女别无所求,只求儿女过得平安、幸福。

其实,我每次回家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是很少的。有时,回去住县城弟弟家,不在村里住的话,和他们相处的时间更少。

在县城住时,通常是第二天才回去见父母。

他们也通常是不知道我哪天会回去的。

因为父亲耳背,打电话也听不清我们说什么,所以,也没有给父亲打过电话。

母亲知道她也没撤,因为她也是由我父亲照顾着,她就算知道,也不能为我们的到来而忙前忙后。

我每次回家都是突然间出现在父母面前的。

和他们打个招呼,聊几句,然后塞些钱给父亲,之后就匆匆忙忙的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回家的两三天时间,也不知道忙些什么,很快就过去了。

我发现,我虽然一大把年纪了,还是不太会照顾父母,还是象孩童一样,只顾自己玩。

不过,这不打紧,我父母完已习惯了我这种不粘家的性格。都是姐姐为他们做的事比较多,姐姐照顾他们比较多。从小到大,姐姐,都是比较懂事,比较勤快的。而我就任性、贪玩。

所以,父母也拿我没办法,习惯成自然了。直到现在几十岁了,也还是这样子。

不得,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父亲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喜欢看书的习惯。我从小喜欢学习和看书大概就是受父亲影响的吧。

到现在,我每次回家,都会看到父亲没事的时候就拿着一本发黄的书在看。

其实,我父亲是一个穷秀才。自从我能记事开始,他一直喜欢看书,一有空就拿本书在看,虽然我不知道他在看什么书。

他好象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

上次回去,我看到父亲又拿着一本发黄的书在看。我想,长这么老,还不知道父亲看的都是些什么书。于是好奇的走过去问父亲在看什么书?他把书拿起来给我看。原来是一本没有了封面,而且有些破烂的书。我瞄了一些内容,大概是写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书。

父亲是个及少说话的人。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也及少和我们说话。但是,还是感觉到他对我们的和善和关爱。比如吃饭的时候,他会把好吃的菜推在我的面前,叫我吃。

父亲是个很自卑也很自我的人。

自卑也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原故,因为他是被我爷爷领养的。但爷爷实际上并没有亏待他,送他上学,读了很多书。

他读了高中还是初中,我也不太清楚,总之在那个年代就是算有文化的人了。

因为他读的书比较多,所以,他后来成了教书先生。但由于工资太少,教了七八年的书就没有教了。不过,听说今年父亲终于有退休金领了。这得感谢国家,感谢党。

小时候,我常听到母亲总是骂他没出息,胆小。父亲也不哼声,有时候骂急了就一巴掌扇在母亲的脸上。母亲,转过身去掉眼泪。原来我发现,坚强的母亲也会掉眼泪。

幼小的我不知道那是做暴力,看到母亲伤心,自己内心也很心酸、很难过。

家里的农活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母亲安排着做的,我们一家执行。母亲给父亲打完后,还是继续安排工作,继续干活。

母亲生了五个孩子,养大两女两男四个孩子。在那个年代,那种生活的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母亲没有上过学,一生吃尽了苦。性格直来直去,是个没心没肺的人。

她有什么就说什么,得罪了人也不知道。因此,她常常会受到别人的攻击和责骂。

因此母亲得了一个外号叫:“癫婆”的名字。

有时,母亲向对我们说话啰啰嗦嗦,我们也跟着别人叫她做“癫婆”。想想那时,真是年少轻狂又愚蠢。不懂得做母亲的苦。现在想想,觉得就算自扇50下耳光也不能抵掉愧疚的心。

其实,我的母亲心地很善良,勤俭朴素。她还常用行动教育我们尊老爱幼。她给爷爷挑水洗衣服,照顾爷爷日常。有好吃的,或者是买了肉,都叫我们去叫爷爷来吃,或者做好叫我们拿过去给爷爷吃。

有时,想想,母亲现在这个样子也好,她不用为我们奔波劳累。可能年轻的时候父亲照顾父亲多了,现在轮到父亲照顾母亲。

父亲现在也好,每天照顾母亲,种种菜,没事时就看看发黄了的书。

只要他们身体没有什么大碍,也就是我们做儿女的一种福气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