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火了,《半个喜剧》?

爱过的人    读过的书    经历过的事

成就了当下的你

一半喜剧,一半心酸

——关于《半个喜剧》

看到任素汐这个名字就走不动道儿了,特别是和喜剧搭到一块儿,更是挪不动步子了。她主演的片子先前看过两部,一部《驴得水》,另一部《无名之辈》,可谓是小成本喜剧电影的典范。她长得不漂亮,但在这两部电影中却是让人惊艳不已的,而且两部电影的故事都有荒诞现实主义的味道,甚至一点儿黑色幽默,所以看过后久久不能忘怀。

《半个喜剧》于2019年年底前上影,却一直没有赢得期望中的赞誉,应该是有片子自身的硬伤在吧。

整部片子围绕三个主角的爱情故事展开,一个想要在30岁前结束自己的单身生活,一个想在结婚前过好自己最后的单生岁月,一个来自农村的小伙子渴望在北京立足,因缘际会,聚合在一起,上演了一出似喜剧却悲哀的故事。

每一个主角背后都有典型的现实背景,也构成了当下社会热门和焦点,比如郑多多的现实标签,北京人、富二代;比如莫默(任素汐饰演)的标签,剩女、北京人、文艺女青年;比如孙同的标签,北漂、文青。也许每个年轻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即使是几个配角也被如此这般的类型化了。

那么,如此高度类型化的人物设计,为什么没有火了呢?或者说为什么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呢?类型化的人物容易走入预想的思维定式里,这是束缚喜剧的一个紧箍咒,显然片子被牢牢束缚住了,没有发挥出喜剧应有的效果。当你看到一半的时候,你就能够猜到结局的喜剧电影,你还有可能看下去吗?我想大概是不会的吧。甚至于电影设定的桥段,也是套路中来来去去,那么不苦闷也就不错了。这是编剧和导演的责任吧,应该于演员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任素汐也许不太适合演这样的大龄剩女,甚至也不太适合演这种爱情甜剧,因为她就是为喜剧而生的,黄渤老师走过的路是非常值得她学习借鉴的。

选择看这部电影,是因为任素汐这个实力担当;选择看下去,是因为这部电影精彩的开篇和对现实问题的探讨。紧张、密集、舒展的开局安排,让人非常期待这部电影不凡的喜剧效果。然而,现实并不能如愿。所以,如果要把这部电影当喜剧看的话,开篇十分钟就够了。这也许就是片名叫半个喜剧的缘故吧。

剩下的一大半留给现实。片子的展开也是围绕一系列的现实困境展开的,本质上也是人内心的困境。

比如郑多多的玩世不恭与即将步入婚姻的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这是直接导致他选择婚前放纵的心理原因,展现出来的是人在占有上的贪婪,自己放纵的情感与不让未婚妻去健身房、严禁孙同与莫默交往的苛责,形成了鲜明的人格反差。

比如孙同面对现实的抉择,是服从自己现实利益,还是选择自己的喜欢,在与莫默的交往上得到了极大的考验,也构成了整部剧的核心矛盾。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小子,寄人篱下,现实的考量往往占了上风。然而,这部剧设定的结尾,虽然孙同战胜了自己内心,选择了与莫默重新在一起,看似是个美好的结局,却是个没有现实逻辑的幻想罢了。写到这里,真的很同情编剧了。

比如莫默在面对郑多多和孙同上的内心挣扎,这个点不是很突出,但自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在得知郑多多有女朋友时候的狂暴,在确定郑多多即将结婚后的不忍,在孙同处理分手问题上的无奈,在面对新的孙同时的果决,这是人物内心的善良、坚毅与真诚,应该是几近完美的人格形象,正如她的名字“莫默”一般。

让我更加感兴趣的是,“莫默”这个名字。如果,把它作为影片的名字,我想效果是不是更好呢?!整个影片围绕这个“说还是不说”而展开,因不说而纷乱,因说而明晰。通过整部影片,也投射出当下大家极为关注的话题——情感霸凌。郑多多对孙同的压制,孙同母亲对孙同的逼迫,郑多多对未婚妻的苛责,无不有霸凌的影子存在。特别是孙同母亲对孙同的逼迫,已经到了情感胁迫的程度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有多少人在遭受这样的霸凌呢?

(照片均来自网上)

醉翁电影随感:
我把爱,记在心里 ——关于《比海更深》
“我还能怎么办?” ——关于《大象席地而坐》
芳华已逝,我们还剩什么——关于电影《芳华》
当你老了,无可怀念?——关于电影《脸庞,村庄》
不看并不等于罪恶的不存在——关于电影《无主之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