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1,背后可能是100 | 开店笔记
平时我们看到的一些生意好的店铺,大多有个特点,就是产品不多,甚至就是单品,几款产品撑起了整个店的生意。这种情况估计会和很多老板的经历相冲突,因为自己店铺都是加产品,产品越来越多,如果不加产品,可能早就死了。包括我自己也一样,虽然我极其倡导单品策略,少而精策略,但我这些年的产品也是不断的增加。
看起来是不是很矛盾?有没有对错呢?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只有把问题看清楚了,思路才能打开。
首先,我们看到的别人店里的产品,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这里有两层含义:是结果,而非过程;是静态的,怎么演变过来的没看到。静态的结果是事实,但只是事实的一部分。比如,我店里今年把产品砍半了,剩下大约四五十款产品,但不意味着被下架那些的产品没有价值,他们在之前的某个阶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克服了当时的某个困难。更不意味着当时加产品的做法是错的,而且恰恰是店铺发展的必需。
其次,这个动态怎么动呢?根据我自己的开店经历和观察到的经验,产品组合基本都是要经历三个阶段:少,多,少。很少的产品起步,甚至单品起步,通过单品打开市场;第二阶段,产品慢慢多起来,原因五花八门,产品表现不行的,需要新品增加攻击火力;发现顾客喜新厌旧,所以推出新品;竞争对手推出了新品,自己也跟着推出;还有就是本身的完善产品组合的需要,是竞争策略的一部分。。。,最后又变少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多了,整个系统的负担就重了,成本增加了,效率变低了,所以开始删减。
这个过程在很多事情上都如此,比如你搬进了新家,里面开始只有最基础的必用品,只有桌子椅子床等大件物品,后面开始慢慢增加各种小东西,不同的用处,不同场合用的,感觉都不能缺少;随着物品越来越多,开始乱起来了,于是你一狠心开始清理,把没用的东西往外丢。
还有我们学东西也一样。最开始我们脑子里是没啥东西的,但也不知道要学啥,哪些对自己有用,于是什么都学一点,学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你发现某个东西你感兴趣了,对你最有用了,或者你最擅长了,其他东西自然被遗忘,而只剩下你在意的变得越来越强。
所以,我从来不建议大家去模仿别人,因为这个“少多少”的演变过程是没法模仿的,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市场环境不一样,遇到的困难也可能不一样。演变规律可能相似,但是演变结果肯定有所不同。简单的模仿就是邯郸学步,会死得很可笑。
最后,我觉得东西还是少点好,少而精依然是我追求的。如何满足发展的同时保持少而精才是我们要思考的。有两点做法供参考:
第一是留下来的产品一定要精品,追求生命周期比较长的东西,最好是“越老越吃香”永不过时的东西。这个没有标准,但有经验的人可能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第二是保持动态平衡,要推新,也要淘汰,有加有减,把产品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