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行业迈向融合发展新时代!
2018年3月13日,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
这一天,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按照方案,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
根据该方案,国务院将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对于文博行业而言,此举意味着在顶层制度设计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从此,文博行业将昂首步入融合发展的新时代!
文旅融合发展已成国家思维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早已成为业内共识,在实践中也有众多成功案例。
此番文化部和旅游局的合并组建成文化和旅游部,意义重大。
国务委员王勇在对机构改革方案作说明时表示,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旨在“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这表明,文旅融合发展不但在战略层面上成为国家思维,同时也在顶层设计上,为行业发展扫清了制度障碍。
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表示:
“文旅产业发展,涉及事业单位、文化机构和资源的配置。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建文化综合体,既有文化事业的目标,也有产业目标。成立新部门以后,两个领域可以联合行动,例如很多项目申报时,既是旅游项目也是文化项目,以后就能方便很多。”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少雄认为,文化和旅游部一旦组建成立,有望实现现有资源的最佳配置与有效管理,有望为旅游产业注入全新的丰厚文化底蕴,为文化事业的发展传承形塑鲜活的产业形态。此番改革有望促进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国家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可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整合效果成为关注焦点
文化和旅游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研究拟定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两大部门的合并,牵涉到内部机构重设、职能整合、人事变动、资源配置、权力分配、思维观念、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新的部门如何在短时间内磨合好,从而发挥出应有作用,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合并前,“文化部是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去抓旅游,旅游局是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去抓文化,所谓‘令出多门’,必然会产生一些冲突。”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说道,文化和旅游联系如此紧密,组建新部门就是要解决一个多头管理的问题。
“文化部门的中心是意识形态,旅游部门的中心在于市场,两种关注,两种思路,两套路数。”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旅游、酒店研究专家魏小安说,“路尚长,需要磨合,希望能够产生共振效果,以体现机构改革的英明。”
国内文旅产业研究专家峨眉峰分析道:
目前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的机关(非直属主管)共计有二十多个司局,这其中两家的业务司局有14个。
毫无疑问,职能司局将有一批会合署办公或者叫合并也行,比如办公厅(室)、财务、人事、机关服务等。而业务司局打乱原有建制重新设立部分司局也是改革应有之意,一个可资观察的改革指标是,是否有新的主管文旅融合业务的司局出现。
两部合并,也会让主管官员们更加了解文旅业态的布局、运营等特点,也将更加精细的掌握文旅项目的具体数据。比如故宫既是景区也是文化博物馆,旅游部门可能对其参观人数了如指掌,但是故宫的文创业态如何就所知了了尚不精细,反之同理。
当然另外一个重点就是省市级的文化、旅游部门整合。涉及地方的业务部门调整也将更为复杂,现在谈论地方整合还为时尚早。
文博行业迎来空前发展机遇
文博行业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文化遗产,让文物“活”起来。
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我们在活化利用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在陈少峰看来,文化与旅游部门的合并,有利于解决文化事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很多地方建设的文化类场馆,其实支撑不了内生式的增长,没法解决事业与产业兼顾问题,很多事业都是赔钱的。如果文化与旅游结合,既能利用旅游壮大文化产业,也能强化旅游中的文化体验和产业属性。”
文博单位掌握着最为优质的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利用好手中的资源,使之演化成为强大的文化IP,既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文博行业难得的发展机遇。
此次文化旅游部门的合并,不但是机构重组职能改变,也是事业和产业的促进,更是观念理念的碰撞。
也许,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是,变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