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句 |《礼记》名言合辑,文案人必备硬货,超值收藏一键get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
2.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不可只知其优点,而不知其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不可只知其缺点,而不知其优点。
3.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4.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自己不说对人无礼、中伤的话,别人就不会以忿怒怨恨的话伤及自己。
5.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傲慢之心不可产生,欲望不可放纵无拘,志气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无度。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7.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礼记·聘义》
比喻缺点不能掩盖优点,优点不能掩盖缺点。
8.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礼记·学记》
仅仅靠背诵和记忆前人的东西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的人是不足以给别人当老师的。
9.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礼记·曲礼上》
能在无声之中有所听闻,能在无形之中有所察见。
10.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志才能端正;心志端正后才能修养身心;身心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天下太平。
11.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礼记·杂记下》
有那样的言论,却没有那样的行为,是君子的就应当感到羞耻。
1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13.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祭义》
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大的孝顺就是充分尊重自己的亲人长辈,其次使父母不受辱没,最下等的是仅仅只赡养他们。
14.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礼记·学记》
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那一件事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天有四季变化,无须划一,也会守时。
15.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
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
1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17.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
君子儒者应博览群书,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有了学问还要切实付诸行动,不能懈怠!
18.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所谓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发挥长处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19.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礼记·表记》
有德行的人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业绩。
20.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礼记·杂记下》
君子有三个担心:对于没有听到的(道理),害怕听不到;已经听到了,害怕学不会其中含义;已经学会了,害怕自己做不到。
21.量入以为出 ——《礼记·王制》
根据收入的多少,确定开支的限度。
22.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下》
只拉紧而不放松弓弦,即使是文王和武王也做不到;只放松弓弓弦而不拉紧,却是文王和武王不会做的;有时拉紧,有时放松,这才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办法。
23.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礼记·文王世子》
想要办成大事,必定要慎始善终。
2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礼记·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则身体安适舒泰。
25.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礼记·学记》
如果不喜欢这种技艺,就不能心情愉悦地去学习它。说明只有具有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
26.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礼记·祭义》
一切活着的东西都要死去,死后其体魄必然归土,这就叫鬼。
27.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隐蔽时也会被人发现,细微处也会昭著,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慎重。
28.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礼记·祭义》
如果孝子对父母有深深的爱戴,心中就必然充满和顺之气;·心中充满和顺之气,脸上就一定会表现为和颜悦色;脸上有和颜悦色,则整个人的态度必定委婉柔顺。
29.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
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30.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一个人没有别人的帮助,就不可能成功;一匹马没有别的马竞争,就不会快跑;筑土成台而没有土,土台便高不起来;一泓池水,没有别的水相激荡,便成死水而流不起来。
31.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礼记·大学》
创造财富有一条原则:生产财富的人多,耗用财富的人少;管理财富的人勤快,使用财富的人适度;这样,财富就会长久地保持充足了。
32.言不过行,行不过道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
说话不超过自己所能做到的范围,做的事不超越正道的范围。
33.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 ——《礼记·表记》
口头上向别人许诺的好处不加以兑现,就会招致别人的怨恨。
34.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礼记·儒行》
上不臣事天子,下不事奉诸侯;性情慎静而崇尚宽大,性格强毅而能从善如流,学问渊博而能服膺胜于己者。多读圣贤之书,以磨练自己的品行气节。即令是要把整个国家分给他,在他看来也不过是芝麻般的小事而不为动心,不会因此就出来称臣做官。
35.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礼记·哀公问》
古人治理国家,总把关爱民众作为第一大事。指爱民是治国的先决条件。
36.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礼记·学记》
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
37.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礼记·文王世子》
当老师的,以事例教导学生使他得到道德上的启发。
38.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 ——《礼记·曲礼上》
男子长到十岁叫做幼,这时候该出外上学了;二十岁叫做弱,这时候就该加冠了;三十岁叫做壮,这时候就该娶妻了;四十岁叫做强,这时候就该做官了;五十岁叫做艾,这时候就该参与国家的政事了。
3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礼记·学记》
擅长歌唱的人有能力让别人跟着他歌唱,善于教育的人有能力使别人继承他的心志。本名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以善歌者为例引出善教者,提出了检验“善教”的尺度——教育对象能否“继其志”。阐发的道理有理有据,颇有层次,审视的角度也是客观的。
40.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
当面奉承的人往往不忠实;掩饰面目的人往往没有真情。
41.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君子思考问题要克服感情用事,考虑好再行动,论证后才去做。行动必须考虑符合计划,符合计划后必须考虑经得起检验,考虑经得起检验必须考虑到不会出现后悔的话,就可以说是谨慎了。
42.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
更多地考虑自己私利的人没有道义可讲;说大话的人很少能实践诺言。
43.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金玉并不值得宝贵,忠信才值得宝贵。
44.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礼记·礼运》
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
45.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言谈时必须有中心思想;行动时必须有法则;与人亲近必须有正确的方式。
46.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礼记·王制》
国家的物资储备,不够九年用就是不富足,不够六年用就会告急,不够三年用就不成为国家了。
47.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辨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
48.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礼记·儒行》
在对待朋友的问题上,听到了有益的话便要告诉他,见到了有益的事便要指给他。
49.不能则学,疑则问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不懂的就要学习,有疑问的就要请教。
50.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礼记·王制》
耕种三年,一定要有一年的余粮。耕种九年,一定要有三年的余粮。
51.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 ——《礼记·儒行》
世局大治的时候,群贤并处而不自轻;世局混乱的时候,坚守正道而不沮丧。与己政见相同的人,不和他营私结党;与自己政见相异的人,也不对他诽谤诋毁。
52.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 ——《礼记·曲礼上》
对于杀父的仇人,作儿子的必须与他拚个死活,什么时候杀了他什么时候才算罢休。对于杀害兄弟的仇人,要随时携带武器,遇见就杀。对于杀害朋友的仇人,如果他不逃到别国去,见即杀之。
53.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爱亲,可以知其人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观察一个人的言论,可以知道他的心术,长期观察他是否能兑现其言,可以知道他的诚信,观察一个人的所亲所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54.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礼记·学记》
优秀的冶匠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习缝制皮衣;好的射手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会用竹条编制器具。比喻学习一定要由浅入深。
55.同声则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 ——《大戴礼记·保傅第四十八》
声音相同,不同的物体之间就会产生共鸣;情意相合,未曾见面而心中就彼此亲近了。
56.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礼记·学记》
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
57.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礼记·哀公问》
政治就是为社会做好一个榜样,当政者是正的,下面的老百姓也会起而效法。
58.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
59.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於中,则播於外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眼神是内心的浮现,言论是行动的表示,内心有活动,在外就有表现。
60.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第五十七》
君子重视信息,就能使德行高超明达;善于运用信息,就能使事业宽广宏伟。德行的高超明达,事业的宽广宏伟,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意志的加强罢了。
61.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君子想要喜欢富贵,必须在仁德上下功夫。
62.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君子为官就能通达,退隐就能静养。难道看重的他的通达吗?看重的是他有功;难道是看重的他的静养吗?看重的是他能坚持操守。
63.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 ——《大戴礼记·保傅第四十八》
没有一个永远是安定的国家,也没有一批永远是管理方便的百姓。
64.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 ——《大戴礼记·保傅第四十八》
得到贤能之士治国理政,则国家就安定存在,失去贤能之士的辅政,则国家就有危亡之虞。
65.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眠,以此锻炼自身,就可说守住基业了。
66.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指享乐安逸不可以过度。
67.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君子做官就要给国家加添声誉,并能减少百姓的忧愁。
68.家无二主 ——《礼记·坊记》
指一个家庭不能同时有两个做主的人。
69.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礼记·学记》
有修养的人教育学生,诱导他们而不是牵着他们学习,启迪他们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弄通一切问题。
70.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礼记·礼运》
饮食吃喝与男女情爱,是人存在的最大欲求;生老病死与贫困苦厄,是人存在的最大恶苦。
71.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礼记·曲礼上》
进入他国就要问他国的风俗,进入别人家里就要问家里的忌讳。
72.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 ——《礼记·缁衣》
君子讲究少说话而多做事,以此来成就他的信誉。
73.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茍免。 ——《礼记·曲礼上》
面对财物,不能随意的占为己有;面对危急,不能随意地逃避。
7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自己一个人苦学,而没有朋友,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75.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礼记·乐记》
人的内心产生了情感,就会形成一定的声音。
76.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礼记·乐记》
但凡音乐,都是从人的内心而产生的。
7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礼记·中庸》
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78.谨于言而慎于行。 ——《礼记·缁衣》
说话开口要谨慎,行为举止要端正。
79.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礼记·昏义》
婚礼的意义在于要结成两性之好,对上以事宗庙,对下以继承后世,所以君子很重视它。
80.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 ——《礼记·表记》
君子不以自己所能做到的事去责备别人,也不以别人做不到的事便让人家感到惭愧。
81.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礼记·中庸》
最高境界的真诚可以预知未来。
82.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礼记·大学》
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
83.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 ——《礼记·曲礼上》
进入一国的疆界就要问清楚该国的禁忌;进入一国的都城就要问清楚当地的风俗。
84.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礼记·曲礼下》
若君命涉及板图文书,就在官习议;若君命涉及宝藏货贿,就在府习议;若君命涉及车马兵甲,就在库习议;若君命涉及政事,就在朝习议。
85.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礼记·坊记》
君子尊重别人而贬抑自己,先人而后己。
86.公事不私议。 ——《礼记·曲礼下》
不在私下谈论朝政公务的事。
8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
88.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德行高尚的君子,对人的一举一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一颦一笑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一言一语没有失礼的地方。
89.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礼记·孔子闲居》
(做人)需要像天那样无私地覆盖万物,像地那样无私地承载万物,像曰月那样无私地照耀万物。
9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礼记·中庸》
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91.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大戴礼记·保傅第四十八》
了解事物的根本规律,知道万物演变的道理;开始只有极其微小的差别,最后的结果也会天差地别。
9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只要能为国家造福,自己并不希望得到什么赏赐。
93.孝者,天下之大经也。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第五十二》
孝顺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准则。
94.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礼记·礼运》
父子之间心意诚厚,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夫妻之间和和美美,家业才能旺发达。
95.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礼记·内则》
父母所爱护的人或事物,作为子女也要同样去爱护它;父母所敬重、尊敬的人或事物,作为子女也同样去尊重它。
96.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金银珠宝并不值得宝贵,忠诚和诚信才值得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