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年度压轴大展:乾隆才是真正的国宝守护人!
乾隆真的很喜欢文物,要不然,也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欣赏把玩。
因为喜欢,所以凡经手的宝贝,他都要想方设法留下个人“logo"。
因为喜欢,所以凡钟情的宝贝,他都要为之量身订制匣盒,妥适储藏。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看到很多绝世珍品,乾隆功不可没。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乾隆才是真正的国宝守护人!
▲展览海报
“观赏清宫的收藏,很容易在文物作品上找到乾隆皇帝品评鉴赏的痕迹。后世人对此颇有争议。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留下一个属于他个人的品牌标识。”
作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年度压轴大展《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特展》策展人,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处长余佩瑾如是说。
“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特展”特展是以清高宗(在位时间:1735-1795)的文物收藏和与之相关的包裝艺术作为展览主轴,通过器物、书画及图书文献等各类精美藏品,呈现乾隆皇帝鉴赏文物、经手把玩,不仅为之量身订制匣盒,妥适储藏;同时也从中衍生出別具时代风格特色的新品。
展览的策展人意图以“现代文青的始祖”形象,来推介乾隆对文物的收藏与包装,让人们看到一个别具时代风格的“乾隆品牌”,“无论是把诗题在画卷上、刻在瓷器的底部,还是在书画的装帧上加上‘乾隆’两个字,他都是在打造他个人的logo——‘双龙乾卦叫乾隆’。这很有趣。” 余佩瑾说。此次特展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
乾隆皇帝拥有各式各样的宝物,有些继承自前朝,有些是外国使节引进的舶来品,也有一些來自地方大臣進貢的特产,滿室收藏堪称琳瑯滿目,无所不包。
特別因为他天性喜愛文物,日理万机之余,常常一边鉴赏、考证,一这整理、收纳;于是从中产生许多大小不同的“百什件”。
“百什件”又称“百事件”,是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间:1662-1722)以来对文物组合的一种说法。
▲清乾隆 雕紫檀蟠龙方盒百什件
附44件珍玩|尺寸:长30.5cm、宽30.3cm、高16.5cm
紫檀浮雕云龙纹罩盖匣,內有两屉层叠,上层为由于敏中(1714-1780)与杨大章(活动于乾隆朝中后期)以书画装饰之玉器屉,可见为乾隆中期所制作之百什件。
下屉存放包括瓷、玉、书、画、甚至有日本漆器与西洋鼻烟盒等各类型文物。
屉內由隔间及屉版堆叠各种空间来放置文物,屉中还有“集古函珍”紫檀木格来陈设文物。
空间设计灵活,装饰手法与材质连用广泛,是乾隆时期百什件的代表。
有趣的是,匣中有嘉庆御书册二册,赵秉沖(?-1814)篆书与董诰(1740-1818)山水各一卷,卷內皆有嘉庆御书引首,显示此百什件曾为嘉庆內府整理与添做。反映出清朝皇室重视文物的组合、收纳并加以传承的特殊文化。
▲James Cox鼻烟盒
第二单元
乾隆皇帝坐拥满室收藏,有机会研读古籍,也能夠充裕地鉴实古物、观览古书画,从中无论想要厘清文物生产制作的脉络,将之列入皇家礼仪规范,或纯粹赋诗提咏表达个人的观感,通过个别诠释或公开阐扬的作为,无不让文物凭添许多收藏标记。
这批经手处理的古董,流露出一位帝王对“古代”的关注,以及意图通过和古人的对话与古代产生连接,甚至重新建构出前后呼应的历史轨迹。
藉由该单元展品,我们看到他特別在意文物表象的肌理特征和款识內涵,不仅将之列为生产时间的判断依据,同时也据以考证相关的历史典故。
亦如同多篇御笔序文所言,崇儒重道讲求诗德教化,振兴礼乐以导民向善,是乾隆皇帝品评古董,以史为鉴的目的。
▲齐家文化 玉璧
附清代乾隆時期木插屏架
尺寸:最大径 28.4cm 孔径 5.4cm 较厚 1.9cm
璧是古代祭天的礼器,不论是在经籍礼书或世人心中,都具有绝对权威的地位。此璧尺寸甚巨,素面无文,一面平整、一面有形似崩伤的围岩。
乾隆皇帝格外珍视这件玉璧,做了两首御制诗吟咏此璧。从诗中可知他格外注意鉴赏质地、色泽及形式,并重视对时代的推断,一反众人的汉代说,认为此器古穆,应为虞夏时代的器物。
通過拥有这样的远古礼器,可与心驰神往的上古时代交会。
▲春秋时期 邾大宰钟
附清代乾隆时期紫檀木架|尺寸:高22.2cm 深9.8cm 宽12.2cm
此件春秋时期的环钮钟,为春秋邾国之器。乾隆皇帝为之配做亭式木架。
相对于乾隆皇帝喜爱于其珍爱的古代玉器及瓷器上刻写御制诗文及玺印图形,铜器因质地坚硬,较难与其上刻定文字。
因此,乾隆皇帝將其對銅器的觀點及看法刻寫於木座上。如此鐘架上所示,架上詩堂有乾隆御題詩文,架欄上有八位大臣與乾隆皇帝文會題詠此鐘的詩句。
▲《御笔诗经图》
清 高宗敕编|清乾隆间御笔写本
细部图
▼
乾隆皇帝先后两度亲抄《诗经》三百篇,并令画师仿南宋画家马和笔意配图,制作《御笔诗经图》,隐然透露皇帝蕴含以诗德教化的文化思维,及成为圣主明君的政治期待。制成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御笔诗经图》大型紫檀木外罩盖匣,每匣装有五册,足可见珍藏与重视。
第三单元
乾隆皇帝非常爱护他收藏的宝物,纵乾隆一朝不时要求工匠等为文物制作各式各样的包装匣盒,甚至一再重新检视、加以调整,让皇家典藏与盛装古物的盒子相互辉映,形塑出美不胜收的包装艺术与文化。
如展品所见,
书画类作品的装裱与用料,或搭配成套的别子、锦袱与木匣;
经典和书籍类作品的装帧,或源与携带方便而新创的宫廷袖珍版巾箱本;
以及依照玉器、铜器形制挖槽安置,或模仿书册、画卷和古琴样式,乃至于改造东洋漆器成为精美可爱的储物小盒等。
各种细节与裱布精致典雅的纹样,呈现出乾隆皇帝鉴赏收藏,源由一份爱不释手,一看再看的情节,于是衍生出各种兼具观赏、陈设与收纳功能的包装形式。
▲清 高宗撰 蒋溥等奉敕编 《御制诗初集》
清乾隆十四年内府写袖珍本
▲清 官窑 青花梅花蝠耳瓶
高23.4 口径8.8 底径6.3cm
瓶敞口,短颈,两侧对饰双蝠耳。圆折肩,筒形长腹,近底处內收接圈足。器內施白釉,外表以钴蓝为地,间绘白梅两株,花朵或含苞或绽放相间布满枝头。足壁及底施白釉,着地处露胎,底画双青圈。
象征玉骨冰魂的冰梅纹自明末清初以来已成为流行的纹样,普遍出现于各类型工艺制品。
至乾隆朝,通过《活计档》记载,得知乾隆三年(1738)、九年(1744)皇帝连续降旨在白红横批上画冰裂纹,同时乾隆朝制作的铜胎画珐琅器亦见以冰梅纹为饰。
凡此皆说明冰梅纹仍然是乾隆朝认可的官样纹饰,以此脉络看的巾箱本《御制诗初集》,而可理解皇帝选用带冰梅纹绫布做为裱布的缘由。
▲清乾隆 竹唐草暮莳绘双袋盒
附玉器5件、乾隆御笔书册、画卷|长12.5cm、宽7.5cm、高4.5cm
日本莳绘漆盒用于清宫各种包装中,以各式漆盒来装贮文物,此处选展尺寸较小,造型特殊,利用屉板或锦垫以存放文物,是清宫文物包装代表。
“竹唐草莳绘双袋盒”来自“博古格”,也就是收贮各种古玩的“格”中。从这件莳绘漆盒,可以看见原本属于两层屉盒,在上层中则加入木胎屉板以贮存玉器,屉板后则有珐琅彩绘西洋人物,下层则放置乾隆皇帝的“御笔雪梅”卷及“御临王帖”册。
第四单元
乾隆皇帝收藏《帝学》,也降旨皇子们加以学习并逐一抄录书中的內容,由此推测他理应理解一位皇帝必需勤学修业,效法历代贤君明主,尽其本务治理国家,以开创太平盛世。
然而,与历代多数帝王不同的是,乾隆皇帝特别喜观亲近文物,他屡次发表各种题识感言,甚至于在加强维护的过程中,刻意留下品鉴、展玩的痕跡。
于是通过传世品,我们看到他重装古书画使用的“八连晕织锦”,和为了捆缚手卷特別制作的“八宝带”以及清楚镌刻出乾隆铭款的各种例证。
同样地,以作品角度着眼也能夠追溯出许多乾隆制造原来是出自清宫旧藏的复刻本,无论新品是否改变原来的风格特色,通过一再出现的乾隆标志,传达出他建立新品牌的企图心。
▲宋 蔡襄 书尺牍
宋四家真迹册|尺寸:42.1 x 71.3cm
▲此作在开头和结尾两次标注“神品”可见此为皇帝的真爱
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人。本幅为行楷书,写来从容不迫,端重而精谨,为其行楷佳作。澄心堂纸相传为南唐內府制作,表面坚洁紧实,细腻光润。此纸在《石渠宝笈》中并不被认定为澄心堂纸,显示清內府对于此纸有不同的见解。
释文:
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襄书。
▲宋 李肥麟 山庄图(局部)
形式:卷|尺寸:28.9 x 364.6cm
本幅无款,舊傳為李公麟(1049-1106)《山庄图》卷,《山庄图》传世有多本流传,此为其中之一。依苏辙(1039-1112)《题李公麟山庄图》二十首,得知画中墨书,为山庄二十景之名称。
此卷各景虽与诗文略有出入,但仍可掌握李公麟与友人畅遊其间的情景。全卷白描笔墨质朴,画中细节处又有几何化山水造型,为李公麟的造景创意所在。
其中人物的细腻互动,与唐王维《辋川图》发展而來的庄园山水有关,至此深化于文人生活。李公麟,号龙眠居士,安徽舒州人,喜收藏文物,善绘人马山水。
董其昌题跋指出李公麟自运画作用澄心堂纸 ,临摹作品则是绢素,故从纸张品质判断此作为真迹。乾隆皇帝虽然不同意董其昌的意见,但是对于李公麟与澄心堂纸的关系则是确信不疑,也据以判定真伪。
由于李公麟为南唐后裔,因此很容易与南唐澄心堂纸被联想在一起,加上从宋初就对澄心堂纸的来历不甚了解,使得相关的说法开始在画史上逐渐形成。
▲清人绣线乾隆书泾清渭浊诗及董诰书纪实并补图
形式:卷|尺寸:28x 354.4cm、引首28.5x 87.5cm
本卷包首为明黄地五彩如意云江崖海水天鹿织绣,有双须白玉别子其外浅雕刻凤鸟纹饰,內刻隶书填金《乾隆御笔泾清渭浊纪实附录》,別子系棕红白地落花流水八宝织带全幅皆为织绣。
手卷本文分前后两部分,前有御笔书泾清渭浊纪实文诗,后有董诰书与径渭流域图。
据《活计档》,乾隆五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四月二十九日曾两次下旨发往苏州交征瑞裱作手卷,以缂丝金龙包首。
比较引首、本文与包首,与《活计档》记载的两卷相似却不同。
又同年《活计档》如意馆七月另载”玉别样上尚书董谨诰书,御制泾清渭浊纪实文诗并附秦承恩奏折及图本文一件,传,旨交如意馆配臣工袱别一分即速赶做发往热河,钦此。“
似乎也与本卷接近,但沒有提到引首四字、本文是否为织绣、以及包首材料,因此无法推定是否为同一件。不过据文献,手卷既可于造办处裱作与如意馆装裱,亦可以发往苏州裱作。
▲清人缂丝乾隆《反苏轼超然台记说》(紫檀木匣)
▲清人缂丝乾隆《反苏轼超然台记说》
形式:卷|尺寸:34x90.3cm、引首34x90.3cm
▲清人缂丝乾隆《反苏轼超然台记说》(局部)
乾隆五十七年由苏州织造征瑞负责統筹装裱手卷,并配制玉别、锦袱与木匣,可惜流传至今日已缺锦袱。高宗下旨要求迎首、本文与包首皆要缂丝,原稿则是黄色签纸。
迎首本文“內心超旨”为宣纸,迎首四周围画一寸宋花边,包首为缂丝明黄地五彩如意云江崖海水天鹿锦.有双须白玉别子其外浅雕刻凤鸟纹饰,內刻隶書填金“乾隆御笔反苏轼超然台记说”,别子系棕红白地落花流水八宝丝带。
紫檀木匣,木匣四周云龙雕饰蜡油推光,上推盖雕海水江崖满地水纹三龙戏珠,中间品名题嵌螺钿平整细致,镶嵌的隶书笔意精准清晰,签条四周框边內镶嵌双层仿古籍题签出线的黄铜细线,与深暗的紫檀木增加其装饰效果。
整组手卷与云龙木匣工艺精致华丽,重重包装为典型宫廷做工用料。
▲明 宣德 青花花卉纹灯
尺寸:高10.6、口径4、底径4.7cm
▲明宣德 青花花卉纹灯
尺寸:高10.4、口径3.8、底径4.6cm
两件瓷灯造型相同,颈与流口之间书“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单排横款,腹与颈各给一周串枝花,皆下承圆盘。伟世成组收于一个锦匣中,各附锦袱,匣面标记“宣窑青花灯一对”的品名。
“天”字开头的典藏号反应两件作品原來陈设于乾清宫西暖阁。孙机考据带流灯具源自西方,而十五世纪始出现的青花花卉灯,其实与十二世纪伊斯兰青铜灯较相似,新疆喀什地区曾出土类似例子。
明永宣两朝时与中西来有所交流,无论经由陆路或海路,宣德青花花卉瓷灯的烧制应从该一脉络下来理解。
此类瓷灯辗转流传至雍乾两朝,雍乾两朝相继仿烧。乾隆十六年(1751)《活计档》也记载为宣德年代的原品重新配制”锦匣、袱子“。这些活动反应乾隆皇帝降旨整理收藏之际,亦从藏品中衍生而出的新创文物。
▲明 成化 斗彩鸡缸杯
尺寸:高4、口径8cm 高3.6、口径8.2cm
成化鸡缸杯,侈口微敞、卧足,器表绘两组子母鸡图。
本次展出成组的两件,搭配乾隆皇帝命人配制的镂空木匣,匣面镌刻乾隆四十一年(1776)提的御制诗,反映乾隆皇帝收藏的经历,而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典藏号显示原来藏于紫禁城养心殿中的多宝格。
依据款识标记的”丙申“年(1776)对回《活计档》记事,可发现该年皇帝亦降旨江西御窑厂仿烧鸡缸杯。相较于成化原型,乾隆朝仿鸡缸杯的器形较深纵,装饰纹样亦大异其趣,描绘儿童与公鸡,典出”斗鸡童“贾昌斗鸡的故事。
乾隆朝鸡缸杯与前述盛装明朝鸡缸杯的木匣镌刻同样的御制诗,木匣落款”孟春月“和发生仿烧事例的十一月间仅差半年,透露皇帝以他收藏的古董为本,重新再规划设计出完全不同样式新品的可能性。
御制诗”良工物态肖无遗,超华风气隨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以汉初齐人辕固生”齐詩“暗指汤武革命之事,表达乾隆皇帝”仿古“意在以古为鉴,惕勉自身以良君为榜样。
▲清 高宗撰,蒋溥等奉敕编
清乾隆十四年內府鸟丝栏写本|《乾隆皇帝三十九岁肖像》
乾隆皇帝《御制诗初集》、《二集》及《三集》书前扉页圆光小像,按此三部最后纂辑完成时间分別为乾隆十四年(1749)、二十四年(1759),及三十六年(1771)推算,其代表年纪极可能为皇帝三十九岁、四十九岁以及六十一岁,正是皇帝在位期间最为意气风发,且最具成就感的人生阶段,通过绘制皇帝肖像,不仅可形塑个人形象,或有隐含建立皇帝风格或品牌的潜藏意念。
乾隆真的很喜欢文物,否则很难想象一个皇帝为什么会在文物赏鉴上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
该展览用大家能够理解的品牌与文创的理念来重新认识这些文物,从优良的文化传统中衍生新的元素,把古代与现代、把文物赏鉴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
总之,此展览希望通过十八世纪的文物包装与设计巧思,一方面回应时下流行的品牌创新议题,从中激发出无限的创意能量。另一方面也想从帝王建构专属品牌的操作手法与完成的模式,反思文物收藏之于帝王形象的意义。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特展
展期:2017年12月08日~2018年03月07日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 第一展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