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当交杜少陵

交友当如杜少陵文/ 张立*1*  不久前,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这证明“超时空穿梭”在理论上是有可能的。光想想这点就觉得很美好,如果能够回到传说中的大唐,且回去的时间只够结交一位朋友,那么你会回到哪个时期,结交谁做你的朋友呢?作为诗歌爱好者的我,当然要回盛唐,可选择哪位大诗人呢?他们个个都那么有魅力。

李白当然足够耀眼,可他名气太大,交游太广,粉丝太多,能入他青眼的山川名胜很多,能入他青眼的人却很少,也没见过他给哪个朋友写过四首诗。他忙于感受新鲜事物,不太会长时间惦记谁,包括杜甫。谁给他千两黄金,他就会拿去游仙饮酒,也不见得会说声谢谢,仿佛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诗仙热衷求仙问道,奇人异士他才另眼相看,我一个普通的粉丝,体力又不济,他步履放达,游踪不定,我可跟不上他即便跟上了,他也未必会多看我两眼。想想那个铁杆粉丝魏万,找了李白几年,足迹跨中原、山东、江南,行路三千里,才找见了时年五十岁的李白。我穿越回去容易吗?时间宝贵啊。盛唐大诗人中,当时声名最大的还不是李白,而是诗画双绝的王维。这个王摩诘,是离佛门最近的大诗人,不仅诗画独步盛唐,音乐造诣也极高,年轻时就是三个王爷一个公主的座上宾。他品行高洁,各方面都趋近完美,官也当得比较顺。但他太好宁静的内心,使得从青年时代就很少主动交朋友,晚年更是自称“万事不关心”,除了辋川的裴迪,他似乎想不起世间有几个朋友。我还是别自讨没趣的好,除了爱好诗歌,书画、音乐、禅宗都不是我之所长,就算见了王维,估计两句话都对不上来。李白和王维是同时代的大诗人,且都在长安待过,但奇怪的是两人好像没有过往来,有人猜测与玉真公主有关。而杜甫喜欢交朋友,他和李白、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大诗人都有过交往,常常在诗中提到这些故交。所以,杜甫才是我心中的不二人选,交友当交杜少陵,一想起老杜对朋友的种种深情厚谊,就不由得让人感动得想流泪。他乐于接纳新朋友,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小民,只要有真情和诚意,他都一概视为朋友。最关键的是,他会为每个朋友写诗相赠,题目中还会把朋友名号恭恭敬敬的嵌入。交往深的,那可是一赠再赠,很多人的名字因了诗圣的赠诗而流传了下来。说起来,住在长安少陵原边的我去结交困居少陵原时期的杜甫,年纪相仿,志趣相投,应当有希望成为他的朋友,并得到他的赠诗吧。

*2*杜甫年少时也曾壮游各地,“裘马颇清狂。”天宝三载(744年)夏,33岁的杜甫,在洛阳初遇44岁的李白,一见如故。他非常崇拜李白,之后更是同饮同游数月之久,让千百年来的文人都向往不已,其间大诗人高适也加入进来共游过一段时间。杜甫赠李白的诗中写道: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李白是喜欢这个小兄弟的,难得的也给杜甫赠过三首诗。但杜甫尚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儒家济世情怀,欲西去长安求取功名,才从长安被赐金放还的李白深知那趟水有多深,却不忍打破小兄弟的希望,于是以诗道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他们再也没有机会相聚。李白此后没写过杜甫,而重情的杜甫不管境遇如何,一直思念着李白,赞美着李白,多次做梦梦见李白,写了二十多首刻骨铭心的怀念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杜甫对李白诗歌的极高评价,在杜甫诗中,李白性格、形象之生动,呼之欲出。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之二)高适与李杜二人同游一段时间后,独自去了楚地,并在那里走上了仕途。杜甫也很欣赏高适,流传下来的赠诗有近20首。高适虽然写诗和入仕都较晚,但却顺水顺风,官位最后做到了节度使,诗名当时也远在杜甫之上。杜甫写给高适的诗比较亲切,高适久不来信,他就寄诗调侃:安稳高詹事,兵戈久索居。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高适晚岁确实太忙于事功,对流寓成都的杜甫虽多有资助,可寄诗及亲往却只有三四次,但每次都令杜甫感念难忘。特别是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一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杜甫收到该诗,“泪洒行间,读终篇末。”写此诗后四年,高适去世,杜甫悲痛不已,作《闻高常侍亡》诗: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又五年(770年),杜甫死前两个月,翻到了这首高适的赠诗,写下了《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诗: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叹我凄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当年杜甫与李白分别后,于天宝五载(746年)来到长安求取功名,先是与王公大臣交游,级别还挺高,汝阳王、左丞、左相、驸马和翰林学士等,后来长安的朋友任华写《寄杜拾遗》诗云: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诸人见所作,无不心胆破。郎官丛里作狂歌,丞相阁中常醉卧。虽有夸大之嫌,但他确实在高朋满座中迷失过自我,以为自己朋友满帝京。因奸相李林甫当政,他投诗权贵的干谒活动没什么效果。他迟迟当不了官,这些贵族不可能一直把他当绩优股,两三年后就疏远了他,让他明白了官场交往的势利与薄情。到天宝十载时,他已陷入贫病交加的地步,“饥卧动即向一旬”,而那时“朝廷故旧礼数绝”,他无奈感慨:“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长安苦寒谁独悲,少陵野老骨欲折。”“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反倒是平民朋友魏君、王倚等人频来问疾、饮赠,让诗人感动不已,有诗相赠,让两位籍籍无名的朋友留下了大名。如果我要穿梭回去,也会选在此时去少陵原上安慰他去。天宝十一载(752年)秋日,岑参从西域归来长安,高适则来长安准备赴边,于是相邀杜甫、储光羲与薛据等诗人,同登曲江畔的长安慈恩寺塔(大雁塔),五人都留有诗作,除薛据外都流传了下来,尤以杜诗雄浑忧患,其中“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四句,仿佛透视到了几年后的安史之乱。高适、储光羲和杜甫三人诗的名字都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岑参诗名却叫《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不知为何没有提到杜甫,按理两人的家族应为世交啊,莫非木梯太窄,他们分两拨上去的?两年后岑参将赴北庭前,又与杜甫等人游览户县的渼陂湖,杜甫作纪游诗《渼陂行》,第一句就是: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他写诗从来不忘感谢朋友。他第一个把“高岑”并称,称“高岑舒缓步,沈鲍得同行”,说他们放慢了脚步,沈约、鲍照这样的六朝大诗人才赶得上啊。

*3* 杜甫在长安的后几年过得很清苦,幸亏找到了几位志同道合又地位平等的知音,比如郑虔与苏源明。郑虔是他河南老乡,苏源明是他青年游齐赵时结识的朋友。说到郑虔,也是盛唐一个传奇人物,大杜甫20岁,与王维一样,精通诗书画和音律,画被称为仅次于王维,草书可与张旭媲美。他当朝廷协律郎时业余撰成八十余卷当朝史志,却因遭人诬告私撰国史而焚稿,但还是被外贬十年。唐玄宗爱其才,在其山水画上御题“郑虔三绝”,并曾诏授其“广文馆博士”,人称“郑广文”,但也仅此而已,他依旧穷困,与忘年交杜甫一样怀才不遇。二人相见恨晚,推心置腹到喝酒“忘形到尔汝”的程度,杜甫给郑虔写的诗不下三十首。他与郑虔、苏源明过从甚密,在穷困的年月里因为有了知音而不嫌虚度。他们是酒友,更是知友,常常互开玩笑,杜诗《戏简郑广文兼示苏司业》云: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醉则骑马归,颇遭长官骂。才名三十年,座客寒无毡。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安史之乱时,王维、郑虔等文武百官被俘,被迫出任伪官,虔托病未就。平乱后,还是被贬为台州司户参军,杜甫饯行,写诗送别: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仓皇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之后杜甫写了多首诗想念这位忘年交,相思相怜之情不亚于对李白。广德二年(764年)郑虔死于台州,而苏源明也于此年饿死于长安,当时杜甫在成都,闻此噩耗悲痛不已,作《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以吊之,诗曰: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不久又作《存殁口号》二首。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收复后,杜甫任左拾遗,直言极谏疏救他的朋友、打了大败仗的宰相房琯,如同当年司马迁仗义执言为李陵辩解一样,把唐肃宗气坏了,把他交给三司治罪,结果三司又为杜甫说话,皇上还不依不饶,直到新任宰相求情,才暂时赦免了杜甫,但从此疏远了他。可以说,杜甫的仕途因两肋插刀而止步了,而这位房琯本就不是将才,能力有限,也就是会为人,对朋友还不错。当年他在长安真的很关照杜甫吗?“朝廷故旧礼数绝”里有没有他?我替杜甫感到可惜,但他却从不后悔,人人对房琯避之不及时,他还是要写诗给对方,现实算计不在他的考量范围内。蒙谴不过旬余,他便上《为遗补荐岑参状》,向皇帝推荐岑参,这次肃宗采纳了。他的一生,对皇帝是忠肝,对朋友是义胆。左拾遗杜甫、右补阙岑参与太子中允王维、中书舍人贾至、御史中丞严武等人交好,经常并肩出入宫廷,互相唱和,过了一段比较平静的官员生活。在贾至建议下,几人都曾写过《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类的诗歌,尽管诗歌价值不高,但他们的友情却是令人羡慕的。不久杜甫因受房琯牵连被贬官华州,期间他还专门去蓝田的辋川看望王维。

*4*杜甫后来入蜀,就是因为坐镇西川的是朋友严武,严武是武人,也是诗人,对杜甫很尊敬,也很照顾。成都的杜甫草堂是我去过的最美的圣地,当年却比较简陋,但诗人总算在此度过了一生中较为安稳的四五年光阴。其间,严武曾一度调回长安任职,杜甫水路相送百里。期间下属徐知道作乱成都,杜甫赴梓州避难一年多,梓州刺史章彝是严武下属,对杜甫照顾有加,两人关系融洽。但章彝与严武都有“暴躁专横,征敛无度”的毛病,据说章彝还与朝廷离心离德,犯了不少事。严武二度回西川任职时要杖杀章彝,杜甫又为朋友挺身而出,坚决阻止严武。严武被杜甫气坏了,最终还是杀了章彝,之后对杜甫仍然很照顾,继续让他当杜工部,但杜甫伤了心,辞官不做,回到了草堂。没几个月,严武暴卒,失去了好友的救济,且西川诸将都为当上主帅而蠢蠢欲动,这里注定不会太平。杜甫准备离开草堂,出三峡去湖湘,那里还有朋友可以依靠。遗憾的是,岑参在他刚离开成都一年后到了成都,之后任嘉州刺史,而杜甫则过了嘉州,到了三峡里的夔州小城。杜甫得知岑参当了嘉州刺史,去信祝贺,他们多年没联系上,终于知道了对方的行踪。如果我是岑参,一定邀请杜甫到嘉州来生活,但岑参刚到嘉州,尚需适应,没发出邀请,但二人诗书往来渐多。等到两年后岑参被迫去职,他也老了,好友中活着的也不多了,他想起了老朋友杜甫,于是沿着杜甫出川的路线,赶赴夔州,中间因盗贼横行耽搁了几个月,到达时才知道老杜几个月前刚出夔门。“七月江水大,沧波涨秋空。”岑参在去夔门途中被大水阻隔,只好回了成都,没多久就客死在了那里,与老友再次结伴同游的梦想终归没能实现。而出峡后的杜甫也仅活了两年,那两年在江上漂泊无依,缺少持久的友情。我常常想,如果当初岑参赶上了杜甫,他们二人是否会因为有高质量的友情支撑而多活几年?因长江水的暴涨等各种原因,杜甫一家人在夔州小城困居了两年,说起来也不算困居,比在长安的日子好多了,过着陶渊明般的田园生活。但他老了,愈发思念朋友,可这里却因交通不便而音书难达。孤独的诗人常常望着江水发呆,眼前浮现出故人的音容笑貌,于是他这两年写下了大量怀念故友的作品,夔州两年也成了他一生创作最丰硕的时期。他写《昔游》一诗回忆当年与李白、高适同游的美好岁月: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杯。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他写五古长诗《八哀诗》,怀念八位友人,其中有郑虔、苏源明、严武、汝阳王李琎、李邕等人,把他们的生平事迹、精神人格都予以详细介绍,有的读来感人泣下,如郑虔与苏源明。浙江台州后来建有郑广文纪念馆,你能说没有杜甫的功劳?毕竟郑虔的诗书画几乎都没能流传下来啊。尽管有的人当时贵为王公,他们被今人提起,却往往是因为杜诗,否则早就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汪洋中。他写《解闷十二首》,品评孟浩然、王维、薛据、孟云卿等友人的诗文,给予高度评价。联想到他对非著名诗人元结、贾至、严武、苏涣等人的肯定与赞扬,对卫八处士、李龟年、草堂邻居等交往不深的友人的深情厚谊,老杜,真是太够朋友了!要知道,那些大名鼎鼎的朋友,很少抬举他的诗,他曾写道: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那可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时代,壮志豪情和灵秀俊逸的诗风大受欢迎,像杜甫这样工笔描绘社会现实的诗作可能当时还不太被接受吧,开风气之先者,往往当时无比寂寞。杜甫同时代人选的几本诗选,居然都没有选他的诗。我真想问问他的朋友们:李白、王孟、高岑,杜甫对你们那样好,你们名气又那么大,为什么不大力为他延誉呢?杜甫生前声名不彰,诗歌只在小范围流传。这位中国最伟大的难民,最后凄凉地死在了江船上。两年前,韩愈出生,两年后,白居易出生,稍后,元稹出生。当他们长大成人,读到杜诗,震惊地发现世上居然有如此关注民生苦难的伟大诗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韩愈语),于是不遗余力地向文坛大力推介老杜,并开始学习杜甫创作有现实关怀的诗作。晚唐小李杜对老杜更是推崇备至,经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继续追捧,杜甫诗圣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而这一切,常常感叹知音少的老杜已无从知晓。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把杜甫当做精神上的朋友。韩愈、白居易还可以恨不早生三十年,苏轼、黄庭坚等人只能和我一样,恨不能乘坐时光机回到盛唐,找到神交已久的老友,对他说:老杜,我想和你做朋友!作于2016.2.17

(作者简介:张立,生于1979年,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长安作协秘书长。曾在《大公报》《陕西工人报》《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等媒体发表过多篇文章,出版有散文集《要有光》、诗集《时光漫步》。)

(0)

相关推荐

  • 大唐18位顶尖诗人,写尽了世间所有离别

    唐诗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一个"情"字. 无论写的是盛世景象,精忠报国之志:还是隐居山林,淡然处世之心:或是历经悲欢离合,心中万千感慨--总能入景动情,梦回大唐. 而这些,皆是因人而 ...

  • 少年说‖亚亚(143):话剧《杜甫》观后感

    说起诗人,除了李白,你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诗圣杜甫了.这几天,有一部以杜甫为主角的话剧正在演出.我抓住暑假的尾巴去看了一眼.全剧以杜甫的友情为线索,开篇改编了王昌龄.王维和高适故事,把二王改成了李白和杜 ...

  • 舔狗杜少陵

    每一个有才有貌的人 顾秋水的NO.459篇原创 By :顾秋水 ▲ 每天一篇原创,顾秋水在他乡与您相见! 话说那年的长安,文人如云,个个都好像都是文曲星下凡.笔墨功夫,让整个全唐诗厚了一倍不少. 单单 ...

  • 溥儒1949年楷书杜少陵秦州杂诗二十首,用笔精到 点画灵动

    1949年,旧王孙踏上南渡之旅,去国怀乡,自此再没踏回过家乡的土地."己丑十一月,溥氏于高雄客舍",写下了此篇<杜少陵秦州杂诗二十首>.溥氏之楷书,自成亲王而上溯颜柳, ...

  • 【拍摄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南郭寺杜少陵祠

    公元759年,唐军与安史叛军战事胶着,关中恰又大旱.立秋后,48岁的杜甫,为躲避战乱和饥荒,弃官携家,取陇关道,从关中前往秦州,即今甘肃天水,投靠友人. 以上是我们制作的九集纪录片<陈仓道> ...

  • 极清晰,可放大!米芾《书杜少陵题王宰山水...

    极清晰,可放大!米芾<书杜少陵题王宰山水图歌卷>,绢本.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 清代卫克堉行书《杜少陵诗贴》 杜甫诗书法欣赏

    清代卫克堉行书《杜少陵诗贴》 杜甫诗书法欣赏

  • 杜少陵七律众家集评『 3 』

    曲江對酒 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春殿轉霏微.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縱飲久判人共棄,嬾朝真與世相違.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悲傷未拂衣. 曲江對(一作值) 城上春雲覆苑牆,江亭晚色靜年芳.林花著雨燕 ...

  • 杜少陵七律众家集评『 2 』

    暮歸 霜黃碧梧白鶴樓,城上擊拆復烏啼.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擣練風淒淒.南渡桂水關舟檝,北歸秦川多鼓鞞.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 題張氏隱居二首其一 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澗道餘寒歷冰 ...

  • 【一起读帖】米芾行书《书杜少陵题王宰山水...

    [一起读帖] 米芾行书<书杜少陵题王宰山水图歌卷>欣賞! 绢本水墨, 纵 45.7厘米,现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真伪存疑. 释文 右杜少陵题王宰山水图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 ...

  • 《宋词大典》卷47(23001-23500篇)忧国杜少陵,感兴陈子昂

    还桑泽卿兰亭考二首 [宋代] 叶时 自从茧绝殉昭陵,定武流传胜得名. 总辑旧闻为博议,即今真赝不难凭. 自武宁舍舟度岭投宿南山寺 [宋代] 李彭 水落晚滩涩,云生寒岭昏.舍舟步崎峰,郁萝陟松门. 孤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