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寒湿药的简单归纳

【独 活】 《神农本草经》

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以根条粗肥,香气浓郁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解表。

【应用】

1.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功善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宣肾经之寒湿”,故尤以下半身风寒湿痹为宜。

2.风寒夹湿头痛

3.少阴伏风头痛:善入肾经而搜伏风

4. 祛风湿之功,亦治皮肤瘙痒,内服或外洗皆可。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羌活与独活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夹湿表证,头痛。但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弱,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两者常配伍应用。

【威灵仙】 《新修本草》

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

气微,味辛辣。以条匀,皮黑、肉白、坚实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骾。

【应用】

1.风湿痹痛:辛散温通,性猛善走,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 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游走不定者

2.骨骾咽喉

3. 通络止痛之功,还可用治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煎服,6~10g。消骨骾可用30~5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徐长卿】 《神农本草经》

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或根茎。

气香,味微辛凉。以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温。归肝、胃经。

【功效】祛风除湿,止痛,止痒。

【应用】

1.风湿痹痛:常用于风湿痹证,腰膝酸痛等证。

2.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伤痛,痛经:有较强的止痛作用,故常用于各种痛证。

3.风疹,湿疹

【用法用量】煎服,3~12g,后下。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川 乌】 《神农本草经》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气微,味辛辣、麻舌。以饱满、质坚实、断面色白、无空心者为佳。

生用或制后用。

【药性】辛、苦,热。归心、肝、肾、脾经。生川乌有大毒,制川乌有毒。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应用】

1.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善于驱逐寒湿、温经止痛,为治寒湿痹痛之佳品,“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用此无不奏效”,尤宜于寒邪偏盛之痹痛。

2.心腹冷痛,寒疝作痛:散寒止痛之功显著,故又常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

3.跌扑伤痛,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制川乌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煎半小时到1小时,直到药液用舌头尝,舌头不发麻)。生品宜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生品内服宜慎,孕妇忌用。制川乌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白及、白蔹同用。

【草乌】

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根。生用或制后用。

本品的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川乌相同,而毒性更强。

【蕲 蛇】 《雷公炮炙论》

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

气腥,味微咸。以头尾齐全、条大、花纹斑块明显、内壁洁净者为佳。

去头、鳞,切成寸段,生用或酒炙用;或去头,用黄酒润透后,去鳞、骨,干燥,制成蕲蛇肉用。

【药性】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应用】

1.风湿顽痹,麻木拘挛:具走窜之性,性温通络,能内走脏腑,外达肌表而透骨搜风,以祛内外之风邪,为截风要药,又能通经络,凡风湿痹证无不宜之,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利,麻木拘挛

2.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透经络,搜风邪”,功善祛风,通经活络

3.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痉挛:治痉挛抽搐常用药。

4.麻风,疥癣:能外走肌表而祛风止痒,兼以毒攻毒,故风毒之邪壅于肌肤亦为常用之品。

5. 本品有毒,能以毒攻毒,可用治瘰疬、梅毒、恶疮。

【用法用量】煎服,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或酒浸、熬膏,或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血虚生风者慎服。

【金钱白花蛇】

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干燥体。药性、功效、应用、使用注意与蕲蛇相似而力较强。煎服,2~5g;研粉吞服,1~1.5g。亦可浸酒服。

【乌梢蛇】 《药性论》

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

气腥,味淡。以头尾齐全,皮黑肉黄,质地坚实为佳。去头及鳞片,切寸段,生用、酒炙,或黄酒闷透,除去皮骨用。

【药性】甘,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应用】

1.风湿顽痹,麻木拘挛:性走窜,能搜风邪,利关节,通经络,常用于风湿痹证,尤宜于风湿顽痹,日久不愈者。

2.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功善祛风,通经活络

3.小儿惊风,破伤风,痉挛抽搐

4.麻风,疥癣:善于祛风止痒

5. 又可用治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煎服,6~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剂、酒浸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血虚生风者慎服。

【鉴别用药】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性皆走窜,均能祛风,通络,止痉,凡内外风毒壅滞之证皆宜,尤以善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其作用以金钱白花蛇最强,蕲蛇次之,乌梢蛇最弱;且金钱白花蛇与蕲蛇均有毒、性偏温燥,乌梢蛇性平、无毒而力较缓。

【蛇蜕】

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或乌梢蛇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

性味咸、甘,平。归肝经。

功能祛风,定惊,退翳,解毒。

适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皮肤瘙痒。

煎服,2~3g;研末吞服,每次0.3~0.6g。外用适量。

【木 瓜】 《名医别录》

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气微清香,味酸。以个大、皮皱、紫红色者为佳。

切片,生用。

【药性】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应用】

1.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味酸入肝,善于舒筋活络,且能去湿除痹,尤为湿痹筋脉拘挛之要药,亦常用于腰膝关节酸重疼痛。

2.脚气浮肿:温通,去湿舒筋,为脚气浮肿常用药

3.暑湿吐泻,转筋挛痛

4. 尚有消食作用,用于消化不良;并能生津止渴,可治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煎服,6~9g。

【使用注意】胃酸过多者不宜服用。

【蚕 沙】 《名医别录》

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干燥粪便。

气微,味淡。以干燥、色黑、坚实、均匀、无杂质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辛,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祛风除湿,和胃化湿。

【应用】

1.风湿痹证:善除湿舒筋,作用缓和,可用于各种痹证。

2.吐泻转筋

3.风疹、湿疹瘙痒:善于祛风湿,止痒

【用法用量】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蚕沙与木瓜均能祛风湿、和胃化湿,以治湿痹拘挛及湿阻中焦之吐泻转筋。但蚕沙作用较缓,又能祛风,故凡风湿痹痛,不论风重、湿重均可应用;木瓜善于舒筋活络,长于治筋脉拘挛,除常用于湿阻中焦吐泻转筋外,也可用于血虚肝旺,筋脉失养,挛急疼痛等。

【伸筋草】 《本草拾遗》

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干燥全草。

气微,味淡。以茎长、黄绿色者为佳。

切段,生用。

【药性】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应用】

1.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能祛风湿,入肝尤善通经络。

2.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油松节】 《名医别录》

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的干燥瘤状节或分枝节。

有松节油香气,味微苦辛。以体大、色红棕、油性足者为佳。生用。

【药性】苦、辛,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应用】

1.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转筋挛急:入肝肾而善祛筋骨间风湿,性偏温燥,尤宜于寒湿偏盛之风湿痹证。

2.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服。

【松花粉】

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花粉。

性味甘,温;归肝、脾经。

功能收敛止血,燥湿敛疮。

适用于外伤出血,湿疹,黄水疮,皮肤糜烂,脓水淋漓。外用适量,撒敷患处。

【海风藤】 《本草再新》

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

气香,味微苦、辛。以茎条粗壮、均匀、气香者为佳。

切厚片,生用。

【药性】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应用】

1.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的常用药。

2.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

【青风藤】 《本草纲目》

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的干燥根茎。

气微,味苦。以外皮色绿褐、切面放射状纹理明显者为佳。

切片,生用。

【药性】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应用】

1.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木不仁,皮肤瘙痒:有较强的祛风湿,通经络作用。

2.水肿,脚气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

【丁公藤】 《中国药典》

旋花科植物丁公藤或光叶丁公藤的干燥藤茎。

气微,味淡。以切面异型维管束呈花朵状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应用】

1.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善于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2.跌扑肿痛:有良好的消肿止痛之功

【用法用量】3~6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使用注意】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昆明山海棠】 《滇南本草》

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的干燥根。

气微,味涩、苦。以断面皮部棕灰色或淡棕黄色,木部淡棕色或淡黄白色为佳。

生用。

【药性】苦、辛,微温;有大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续筋接骨。

【应用】

1.风湿痹证:善于祛风湿,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肿痛麻木之良药。用于内风湿性关节炎。

2.跌打损伤,骨折:善于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续筋接骨

【用法用量】煎服,6~15g,宜先煎;或酒浸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涂,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体弱者不宜使用。孕妇禁用。小儿及育龄期妇女慎服。不宜过量或久服。

【路路通】 《本草纲目拾遗》

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成熟果序。

气微,味淡。以色黄、个大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活络,利水,通经。

【应用】

1.风湿痹痛,麻木拘挛,中风半身不遂:善治风湿痹痛,麻木拘挛者 

2.水肿胀满

3.跌打损伤

4.经行不畅,经闭

5.乳少,乳汁不通

6. 能祛风止痒,用于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月经过多者不宜;孕妇慎用。

【穿山龙】 《东北药用植物志》

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干燥根茎。

气微,味苦涩。以根茎粗长,土黄色,质坚硬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苦,温。归肝、肾、肺经。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止咳平喘。

【应用】

1.风湿痹病,关节肿胀,疼痛麻木 

2.跌扑损伤,闪腰岔气

3.咳嗽气喘:入肺经能化痰止咳平喘

【用法用量】煎服,9~15g;也可制成酒剂用。

【使用注意】粉碎加工时,注意防护,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0)

相关推荐

  •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

    提到中风,大家都能想到什么呢?小编首先想到的是"半身不遂","嘴斜眼歪","行走不利"这些可怕的症状,除此之外还有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 ...

  • 祛风湿热药的简单归纳

    [秦 艽] <神农本草经> 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 ...

  • 祛风湿强筋骨药的简单归纳

    [五加皮] <神农本草经> 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习称"南五加皮". 气微香,味微辣而苦.以皮厚.气香.色淡黄棕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苦,温.归肝.肾经 ...

  • 讲完祛风寒湿药,接着讲祛风湿热药,从“秦艽”开始

    和大家一起学习完祛风寒湿药之后,继续学习祛风湿热药.本类中药多为苦寒之品,入肝.脾.肾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等作用.主要适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风疹瘙痒.疮痈肿毒等. 秦艽是祛风湿 ...

  • 祛风湿药汇总比较,祛风寒湿药,祛风湿热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

    祛风湿药汇总比较,祛风寒湿药,祛风湿热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

  • 方剂学祛湿剂温化寒湿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四节 温化寒湿剂 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化饮剂,健脾又温膀胱气: 饮邪上逆气冲胸,水饮下行眩晕去. [组成] 茯苓四两(12g) 桂枝三两(9g) 白术三两(9g) 甘草炙, ...

  •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简单归纳

    雄 黄 <神农本草经> 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以色红.有光泽者为佳.照水飞法水飞,晾干. 生用,切忌火煅. [药性]辛,温:有毒.归 ...

  •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简单归纳

    红 粉 <外科大成> 红氧化汞(HgO).以水银.火硝.白矾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红色升华物. 气微.以色红.块片不碎.有光泽者为佳. 研细粉用. [药性]辛,热:有大毒.归肺.脾经. [功效] ...

  • 固表止汗药的简单归纳

    麻黄根 <本草经集注>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气微,味微苦.以质硬,外皮色红棕,切面色黄白者为佳. 切厚片,生用. [药性]甘.涩,平.归心.肺经. [功效]固表止汗. ...

  • 敛肺涩肠药的简单归纳

    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辽宁.吉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