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书法魔鬼教练,以全新招式解读欧阳询丨通过欧阳询,解秘千年失传笔法
1
爱——都觉得“欧体”的入门门槛低;
恨——太容易将“欧体”写死;
欧阳询在唐代时,极为受人追捧,而且是国民男神级的人物。
为何到了当代,“欧体”仅被当做“初学体”?
于钟华老师却不以为然。
2
欧阳询专门写过一本书《结字三十六法》,可谓将书法的结构研究透了。
从字的排叠、避让、穿插……一直讲到字的左右顾盼。
确实很详细,但也很复杂...
而这些也正是拼凑出“险绝”的关键要素,那欧阳询玩到极致的“险”究竟是怎么玩的?
于钟华老师说:“学欧,就得回到欧体本身”。
到底该怎么做呢?该如何学到众人追求的“险”呢?
于钟华老师提及了3个关键“动作”:
1.对笔法的领悟;
2.着眼于字法;
3.看到欧体楷书朴素的品质。
于钟华老师临《化度寺碑》
于钟华老师又对欧体的”精彩之处“举出了论证:
大量左右结构的字,中间实际上离得很远,有布白气息。
以上左右结构的字,红圈标出来的地方是很“疏朗”的,有畅通的气息。
这三个字中间更空,甚至还有一些独具匠心的空间处理。
“禹”扩充左边的空间,很少有人处理得如此明显,即使第一个点穿过了横;
“宫”、“察”上面的空间也明显要空旷许多。
或许也是这些,使得“书法的笔法重要还是结构重要?”这一话题,争论了上千年。
只要讲到欧阳询,都讲欧阳询非常擅长结构,但是绝大多数写欧阳询的人,都把欧阳询的那个险绝的结构写成了平正的结构,写得庸、板无奇,毫无那种高于常人的耸立之处。
以至于欧阳询被成为“馆阁体”的祖师爷,于钟华老师认为,这是很多学欧体的人对欧阳询最大的误解!
3
于钟华老师认为:欧体的美是需要细心品味,也是越看越美的!
“欧阳询的字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孤峰崛起。实在美得令人折服”,于钟华感叹道 。
于钟华出名始于2015年,作为浙江大学书法硕士、哲学博士的青年学者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述书法,震动国内书法界。
老师简介
于钟华,1974年11月出生于安徽亳州,自幼随父习书,后拜师陈振濂先生,十年足不出户,读书练字。浙江大学书法学硕士、哲学博士,国内高端书法培训机构“魔鬼训练营”创始人。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浙江大学人文论坛学术主持,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联盟副主席。著有《唐代行书技法40例》《守望药都—于钟华中国中医药文化主题书法》《问道王羲之》《微言书法》《书写之道》等。
2010年起先后在浙江、安徽、河南、北京、甘肃等省市高校创办古典书法研究中心,学员遍及全国各地,并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开展关于书法的公益讲座,如“回返汉唐——古典书法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书法与写字”、“书法史中的秦丞相李斯”等,以哲学的视野探寻书法的本源,倡导书法要回到晋唐,回到王羲之,回到书写本身。
在百家讲坛的讲台上,他解读了结构大师欧阳询。
于钟华老师指出了近代以来,人们对于欧体“笔法丧失,结构平正无奇”的误解;并且阐述了自己“描摹非书”的理论,并解构欧体笔画构件的“组合法则”。
欧阳询能被称为“结构大师”,于钟华老师认为,原因有二:
欧阳询对结构深有研究;
欧阳询在平时的书写中,具有强烈的结构意识;
对结构深有研究,由他专著的《结字三十六法》足以说明;
这“结构意识”看不见、摸不着的,该如何提炼,想必你的脑子中也是满满的问号。
听听于钟华老师的解读。
4
错位
以《卜商帖》的“读”与“错”为例,
正常情况下,“言”字旁上方的点是在横画的中间,欧阳询的笔下,却将其落在了横画的右侧,而这一落,右侧的笔画正好衔接住这个点(如上图所示)。
这一错位,将结构的“险”表现得淋漓尽致!
镶嵌
以“错”字为例:
左边的“金”字旁本是个短横,欧阳询却给他缩成了“点”,右侧的两横正好卡住,这就是“镶嵌”(如上图所示)。
量白
继续看《卜商帖》,以“于”为例:
一般来说,正常书写都是先写第一横,再写竖画、撇,通常横画的收笔和撇画的起笔会到竖画的右边去;
但在欧阳询的笔下,全被挺拔的竖画挡住了(如上图所示)。
而右边的笔画,本来是撇(如上图所示),则变成竖画(如下图所示),犹如“刀切”一般,斩钉截铁!
接着再将右边的横画“垂”下来,下方的两点也犹如刀砍斧劈(如下图1所示);而留出来的空白,则是“量白”(如下图2所示)。
图1
图2
于钟华老师称:这3招,你若是掌握住了,“欧体”的“险绝”差不多学到了80%。
对于欧阳询的楷书,书友更是“瓶颈重重”:
没有笔法,只知描摹,故书写板滞刻结;
忽视了欧楷结构的险绝,写出的字平正庸俗;
丢失了笔画之间的空间,单字显得僵化无动感 ;
鉴于此现状,于钟华老师特来拨乱反正回归欧楷本身,让你能在写欧楷时挥洒自如,同时还能感知欧阳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