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关于棺材的一些讲究,你知道吗?棺材匠为啥不给死人做棺材?

棺材记忆

我是一个姥姥养大的孩子,年幼时父母去外省打工挣钱,就将我留在姥姥家,直至我大学毕业。如今,我已娶妻生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我永远都忘不了,在姥姥家生活的童年岁月。

我小时候,总爱跟着姥姥去隔壁邻居家串门,邻居是一位跟姥姥差不多年岁的孤寡老人,她有五个儿子,却只有两个是有老婆的,剩下的三个直到现在都是光棍,相比之下姥姥的三个儿子都有老婆,已经算是非常优秀了。
邻居家有三间房子,靠边的两间用来住人,中间的一间用来存放杂物和过人。三间房子只有中间的这间向外有门,我们去串门必须先过中间这间,然后才能进去住人的那间,记忆中的姥姥,总是盘腿坐在炕上和邻居聊着村里的家长里短。
邻居家一开门,就能看见有一口棺材躺在房子中央,年幼的我好奇心很重,在姥姥和邻居聊天的时候,我总会跑出去研究邻居家的棺材。
棺材下面是用木凳撑着,棺材盖子没有全部合上,留了大概有个10厘米宽的缝隙,透过缝隙可以清楚的看到棺材内部,棺材里面放着一堆大卷的木屑,还有几个木制的棺材专用铆钉。
我曾不止一次的问过姥姥,邻居家为啥要放这么一口棺材,看着这么渗人,而且还这么占地方?她为啥不去世了再让儿子们买,买这么早不是咒自己死吗?棺材里为啥放木屑、铆钉为啥做成那种形状......关于这口棺材,我总有数不尽的问题问姥姥,姥姥回答的不耐烦了,总会告诉我,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棺材释义

如今我长大了,对于小时候的疑问,也确实如姥姥所说一样,长大了也就知道了。邻居为啥要自备棺材,有两个原因,一是邻居不愿麻烦儿子们为其准备棺材,因为她的儿子普遍不是很孝顺,二是中国自古就有家中备棺的风俗,在旧时,人们超过50岁,就开始为自己准备棺材。

棺材是用来装遗体的柜子,就好比是选衣服一样,只有自己挑的才是最合适的,用什么木的、大小是多少、木板用多厚等等问题,都是自己挑选的最为合适。
棺材又称为寿方,放在家中也有增福增寿的寓意,至于渗人也是只有小孩子才会想的问题,大人们普遍都认为,家中备棺再正常不过了,尤其是孤寡老人自备棺材,那就更加容易被理解了。
棺材谐音官财,寓意升官发财,空棺材中放入木屑,也是寓意多财,邻居家的老人在自己的棺材中,放入大卷木屑,可能也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多赚点钱,将来娶个媳妇吧。
对于老人而言,有一副上好的棺材,乃是人生幸事,活着混所好房子,死后混口好棺材,也不枉为人一场。所以,对于这件事情,每个老人都会非常重视。

棺材结构

对于棺材,我想大家都并不陌生,即使没有像我一样仔细的观察过,但它大致的形状相信大家也都非常清楚。棺材一头大,一头小,从古至今都一直是这个形状,那么棺材为啥要设计成这样?这其中还是有很多说法的。

中国人自古就讲究风水,棺材如果做成方形,就会很像一个口子,把人放进棺材就成了囚字,这个字可是风水学当中的大忌。
棺材是死者的房子,做成一头大一头小,也寓意着屋檐,上下有一定的坡度,雨水不易聚集,也有着很好的防潮作用。
在阴阳学说当中,棺材大的一头是代表阳,小的一头是代表阴,阴阳是自然的客观规律,要想长存天地之间,就必须符合阴阳定律。
细看棺材的结构,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棺材全身上下都没有一个铁钉,整体结构为榫卯结构,钉字在风水学中,也是大凶之物,所以在棺材中,是万万不可使用钉子的。

棺材分类

棺材首先可以从材料上做区分,一般常见的棺材都是木棺,除此之外还有石棺、水晶棺、铜棺、缸棺、水泥棺等等。木棺又分为桐木、松木、柏木、柳木等等,比较高级一点的还有金丝楠木。

其次棺材可以从颜色上做区分,一般情况下都是黄、红、黑、白、金五种颜色。黄色是木材的原色,一般普通人去世都用原木色;红色是年过80的老人才可以使用,也有一些地方特色,专用红色办丧事;黑色是为非正常死亡的人准备的,死于刀兵之祸或是自杀、早丧等,黑色也有些许地方特色,有些地区专用黑色棺材;白色是为未出阁的女子或是早年夭折的少年准备的;金色棺材则是专为帝王准备的。

棺材文化

民间有句俗语叫“师傅不做倒地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做棺材的匠人,不给死去的人做棺材,也就是说,人必须在活着的时候,就找棺材匠定做棺材。

在古代,如果人死了还没有做棺材,就说明这家人缺乏计划,忽视天道人伦,被人认为是大不敬,对子孙们是极其不利的,所以一般人都会在5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准备棺材,有的地方甚至30岁就开始张罗了。
关于棺材,民间还有着“棺材不落地”的说法,棺材不落地指的就是,在出殡的过程中,棺材不可以落地,如果落了地,就在就地埋下,说明死者已经为自己挑选好了下葬的地方。
在古代,棺材是不可以用马车运的,无论路途有多么遥远,都必须要用专人来抬,为了避免棺材落地,人们也会准备一些木凳,抬不动的时候,就把棺材停在木凳上,抬棺人休息好了继续再抬。
关于抬棺材,也有着人数上的讲究,一般穷苦人家只用2人抬棺,稍有钱一点的人家,有8人抬或16人抬,更加有钱的可以再往上增加,但不能超过64人,皇帝去世则是最高礼遇,用128人抬。
清朝的嘉庆皇帝是在避暑山庄中意外身亡,而出殡又必须是在紫禁城,下葬必须是皇家陵园,于是道光就命人连夜从避暑山庄将棺材抬回京城,因为路途遥远,128人根本就抬不过来,于是奉命大臣便准备了8000余人,轮流抬棺才将棺材运回京城当中。

棺材传承

土葬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丧葬方式,老一辈的人,对此极为重视。虽然国家在不停的号召大家进行火葬,但还是有不少人依然坚持土葬,所以棺材也就一直流传至今。

近年来,随着开放思想的浪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响应国家号召,选择火葬,依然坚持土葬的,绝大多数都是农村地区的人,或者是从农村走出去的人。
不过,虽然还是有大部分的人依然坚持土葬,但是提前准备棺材的浪潮,却在逐渐减弱,到2020年基本上见不到提前备棺的人了,即使是农村地区,也都是临死前才会给棺材铺子打电话送棺。

就目前而言,比较重视土葬的还是老一辈的人,相信再过个几十年,这批人走完了之后,到了80/90这一代,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火葬。到那时,棺材这种葬俗用具,可能就永远都见不到了。

作者/老黑

喜中国文化,爱历史传承,尽绵薄微力,扬卓越俗成。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