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训练是为学生的基本学术素养奠基(有毒慎入)

客观地讲,目前的高中语文存在着教材与考试相脱节的现象。教材内容选得好,充分发挥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价值观引领的作用;高考语文试题也出得好,能够充分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素养。目前的难题是,老师们很难将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完全融合起来。所以,各地高中学校普遍采取的应对策略是,缩短教材的学习时间,延长应试的复习时间,一提“应试”二字,估计有许多人就会面露鄙夷之色了。我认为,应试教育会摧残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理论,纯属无稽之谈,目前还没有任何实验数据支撑这个结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了解高考题的出题意图,又怎能灵活应对。下面我将逐个题型分析,如今的高考题是如何考查学生的能力的。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出题人选的文章均是学术性很强的社科类论文,该类文章论述严谨,专业术语多,信息陌生化,会给一部分学生造成阅读障碍。国家为何会出这类题呢?主要是为了高校选拔学术性人才的。进了大学,许多学生是要进行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研究的,而做研究是绕不开读论文写论文的。如果一个学生读不懂这种论述类的文章,或是对文章中所提供的信息把握不精准,那么高校还需要这种人才吗?高考是选拔类的考试,主要是选拔那些从学术类论文中获取正确信息的人,高考的特殊性决定了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将这三道选择题全做对。第一个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第二个题考查了文章的论证思路,第三个题主要是推断分析,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出题人从概念、论证、综合内容三个方面全面地去考查学生,通过这个题基本上可以测试出一个学生的学术素养。
二、实用类的文本阅读
这种题型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各类报刊、杂志、网站新闻等,非常贴近日常生活,为什么要设计这类题型呢?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要接触海量信息,关于同一件事,不同的媒体报道的角度不一样,多角度地去了解一个新闻事件,才能做到全面把握。为什么叫实用类文本阅读呢?因为在第6题,往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通过材料所列举的数字或是分析,让学生写出解决的方案,也就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比如一篇小说讲了一个故事,你得知道这个故事是如何展开的吧,还要分析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吧,以及小说中运用的各类手法吧,文学类作品一定是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
四、古诗文阅读
先说说文言文阅读,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人物传记的写法都很套路吗?某某某字什么,家住哪里,从小就与众不同,后来……,文言文中的这些传主大多勤奋好学、爱国家、爱人民,秉公守法等等,这些传主身上所体现的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通过这种题型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这是国家教育部门的良苦用心啊。学习文言文首先绕不开的就是翻译问题,绕不开文言文断句问题,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这些题型设计的都很科学,没有任何捷径,只有靠大量阅读、大量背诵才能熟练掌握。
再来说说诗歌鉴赏,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诗歌鉴赏题所包含的题型非常全面,有对内容的理解,有对手法的鉴赏,也有对思想感情的分析等等,因此,做这种题,读懂诗歌才是关键。
五、名句默写(略
六、语言文字运用
这种题的类型丰富,变化多端,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要根据语境从一组近义词当中选用正确的词语,要能将语段中的病句修改正确,还要根据上下文将空白处的内容填写完整,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七、写作
写作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考察学生的逻辑和思维,写作是一个人文学修养的最高体现,而且写作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不会写作的人甚至连发个通知都说不明白,因此写作的实用性非常强,国家不得不注重这方面能力的考查。也有不明真相的人开始怒怼,说高考作文越来越像八股文,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简直是一派胡言,目前的高考作文越来越紧密联系时代热点,出题人的出题思路是轻审题,重表达,写作真正回归到写作本身,平时注重阅读、注重思考,注重写作练习的同学,一定是能够在高考作文中施展出自己的才华。
那么以上能力该如何获得呢?只看书就可以吗?不可以。我认为凡是能力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比如大量背诵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大量做语言运用题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大量写作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大量做诗歌题体会到诗歌的艺术手法等,以上能力都是我们在备考中逐步获得的。
走过四十多年的高考历程,高考题越来越科学化,越来越考查学生的能力,目前来看,没有哪一种制度能顶替高考在选拔人才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高中时的应试训练是在为学生的基本学术素养的奠基,没有那个素养,你就考不上大学。让学生找到规律并在实战中运用,是训练选拔优秀人才最好的途径。如果天天让孩子们看着蓝天背诗,那么,以后他连发挥想象力的平台都没有。至于想象力、创造力的扼杀,那是学生踏入社会后的事情。总有些人喜欢把人们成年后的一些病症追求到中小学的求学阶段,因为老师是最容易扣帽子的群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