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景区突然胃疼怎么办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节选1

5月2日,早晨8点30分,一位朋友发来短信:

「路大夫,不好意思,过节打扰您休息。我正在旅游,朋友昨天受凉,现在胃痛严重,在风景区里,去医院不方便,有什么办法自己处理一下?」

我回复:「正坐位,双腿放平,双手握空拳用小指的掌指关节,由腿根开始沿着大腿中线轻轻敲打至膝盖(胃经),3~5遍后,在腿根中央下方3指宽处会有一个痛点,按揉此痛点十分钟,应该能缓解。如有不明,再来电」。

朋友回复:「好的,我试试」。8点35分朋友回复:「找到痛点了,两腿都有,很痛」。

我回复:「认真按揉,力量不用太大」。

8点45分朋友回复:「腿部穴位痛感减轻,胃基本不疼了,回京当面致谢」。

这就是我的工作,作为一名中医为人们调理身体,同时将经络知识向他们传递,使他们自己调理身体及帮助家人打理健康成为可能。

五年前的我,生活却是一团糟。

大学毕业后没有从事本专业,随波逐流,下海闯荡,一路磕磕绊绊,有起有伏,转眼虚度九年时光,家庭离散,一事无成。

在人生最迷茫的时候,2007年盛夏的一个机缘,我对中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人生真的有意思,终点又回到了起点。

几年来随着在学习、实践上的进步,越来越坚定了我将中医作为毕生事业的决心。这段时间在钻研业务的同时我一直在思索关于中医的两个问题:一、中医是经验医学还是实验医学?二、中医是否有标准?

在完成本书(《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书稿的同时,这两个萦绕在我心头的疑问也得出了答案。

一、中医是经验医学更是实验医学

任何医学都是经验医学,同样的一张CT片,不同医生给出的结论可能就是不同。我们得承认,县城医生的阅片水平确实没有省城、京城医生的水平高,这和长期经验积累有直接关系。一个中医也必须经过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才能达到相当的高度。

如果说中医只是经验医学,这是不全面的,中医虽然没有实验医学这样的名词,但中医强调内证,强调身体感觉、用药后的症状表现,或者说只要我们身体能够体会出来的都应该属于内证实验范畴,实际上这是用人体自己做实验。

说「神农氏尝百草一日中七十二毒」是历史传说,那抹杀了我们祖先为追求真理、健康而具有的献身精神。

明代医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说:「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时珍自少食之,岁岁病目,而不疑及也。后渐知其弊,遂痛绝之,病目亦止。」

翻译成白话文是说:李时珍年轻时经常患眼病,却始终找不出病因。后来渐渐发觉年年复发的眼疾,竟与自己平时特别爱吃胡椒有关。于是在停食胡椒一段时间后,眼病就好了。

为此,李时珍特在《本草纲目》中收录胡椒时予以指出,以示后人。李时珍对胡椒的认识完全符合「先假设、再事实求证、最终结果成立」的科学论证过程。

我在讲解经络知识的时候,会十分自信地告诉听众,某条经络的反应点在哪、某个穴位疏理后应该是什么感觉,不同的感觉代表身体什么问题。

穴位的疼痛有可能是刺痛、酸痛、胀痛、也可能是痛不可摸……这些痛点、痛感的描述都是通过在自己、亲人、同事、朋友、患者身体上探查后逐渐积累起来的,是众人身体感受的总结。

二、中医是有标准的

当年自己对中医没信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认为中医没有标准,因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太个性化了,太难了。

因为个性化,就要求医者要有相当高的水平来辨别清楚,再对症治疗,所以培养一个高水平中医确实很难。而当我把经络问题作为思考方向,深入研究之后才发现自己对中医、对古人的理解太粗浅了。

图1  同身寸

熟悉经络的人都知道,在身体上寻找穴位的时候是用我们自己的身体标志、用我们自己的手指宽度(同身寸)作为计量单位去寻找我们自己的穴位(图1),真是标准极了。

比如「中脘穴」在肚脐上方4寸,在肚脐与胸骨剑突连线的中点处(图2),胃不好的人你去找吧,按揉此处1分钟,一定有痛感,可能还会持续几天;肝俞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2指宽(1.5寸),烦躁易怒、或者刚生完气,在左肝俞按揉会有结节并伴有强烈疼痛。

图2 中脘穴

当我为别人疏理经络的时候,多数人会说:「路大夫,你敲哪哪疼!」每当这时我心里都很高兴,为祖先自豪。是啊,我知道你哪里经络不通、哪里的穴位会有什么反应,因为古人已告诉我,我只是掌握了而已。

我直接探查每条经的堵点,别的地方不理,一出手找的就是经络易堵塞的位置,当然是敲哪哪疼啦。古人已经为我们制定出了标准,我们却把它淡忘、放在一边了,可惜!

虽然我们不知道祖先是如何发现那些穴位的,但我们没有理由不敬佩他们。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有两个「最」:一、我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二、我们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民族。

中国传统文化使我们的民族绵延不绝五千年,祖国传统医学护佑中华儿女繁衍生息五千载,难道不值得炎黄子孙骄傲吗?

因为中医是实验医学,所以在本书中我描述的经络感受、身体感受都是经过亲身实践、验证后用心体会出来的结果,应该有科学性。既然经络穴位是标准化的,所以可以向人们推而广之。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吧,使我得以总结了一些经络的反应点,便于人们日常调理身体之用。

本书是笔者在学习、实践中医的过程中发现,经络原来可以为身体提供信号进而预防疾病,非专业人士亦容易懂。

当然每个人在经络探查的时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难以用语言进行更准确的描述,勉强描述也是多用比喻,所以还需要读者实践书中的方法,自己用心去体会身体细微之处的变化,在和身体的对话中去感受祖国医学的伟大与妙处。

虽然这几年我对中医知识的学习如饥似渴,对任何身体的信号从不敢轻易放过,但限于自身中医总体知识水平的欠缺,本书中不足、不当之处,还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作者 路新宇

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医养生文化学者  执业中医师

致力于中医科普工作,努力去除中医神秘化与神奇化色彩。

著有健康书籍:《徒手祛百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季节养生,经络有道》《上班族身体保养指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