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然播讲)痰一多,就耳鸣!清代名医尤在泾的医案,敬请收听
(以下文字,曾经在前不久推送过。现在贴在这里,作为以上音频的文字内容,供您对照收听。)
我想和你说的,是清代名医尤在泾的一则医案故事。
尤在泾,本名叫做尤怡。他去世的时间,是1749年。至于说生于哪年,还没有定论。这个人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非常有成就。《金匮要略心典》、《金匮翼》这些著作,都出自他手。他有一部书,叫做《静香楼医案》。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就出自《静香楼医案》。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来找尤在泾看病。什么毛病呢?就是常见的耳鸣。
他这个耳鸣,和一般的不太一样。别的时候不想,专门在吃饭之后发作。比如说,吃完饭,刚把筷子放下,他就得做好心理准备,耳朵过一会儿准响。你要是不吃饭,那就没事儿了,不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去看了一些郎中。大家都说,你这明显是阴虚有火啊,所以,就用清热去火的药。但是,这个药用下去,效果很不好。
怎么办?找来找去,找到了尤在泾。
尤在泾,那是名医啊,思路自然非常人所比。在听说患者的病症,专门在饭后发作时,就立刻问了一句:平时是否觉得胃脘胀闷,或食欲不振?
患者答,时常觉得胃部痞满不舒。
尤在泾一听,明白了,立刻就给写了一张方子。
这方子,用的哪些药,记载得清楚。但是具体每一味药的用量,却没有详细记载。
用的什么药呢?这就是:
竹茹、茯苓、橘红、炙甘草、半夏、羚羊角、石斛、钩藤。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之后,胃脘痞满不舒、饭后耳鸣的事儿,很快就没有了,生活基本恢复如常。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我用我粗鄙的经验和文字,帮你解读。
我告诉你啊,这个人的问题,在于脾虚,有痰火上攻于耳。
你看,这个人,胃脘痞满不舒,有的时候还食欲不振。这说明什么?说明脾胃之能肯定不正常。脾胃之气失常,他就容易化生痰湿。痰湿蕴积日久,就变成了痰热。痰热一旦上攻于耳,患者就会耳鸣。
这个痰热,源于脾胃。故而在吃饭进食以后,脾胃痰热之气增加,这就让痰热上攻于耳的能力,更大了。于是,患者每每在饭后耳鸣。
也就是说,患者体内有这么一团痰热之邪。它就好像一面铜锣。这个铜锣什么时候被敲响,取决于痰热在什么时候,因为吃饭而加重。进食这个事儿,就相当于敲了铜锣一下,这就产生了耳鸣。
但是,人,不吃饭不行啊。不能因为害怕耳鸣,就不吃饭了。所以说,必须把体内的痰热之邪去掉。没有了这个祸害,吃饭之后就不会耳鸣了。
好了,你看看尤在泾用的几味药——
竹茹、茯苓、橘红、炙甘草、半夏、羚羊角、石斛、钩藤。
这里头,其实是温胆汤的化裁。羚羊角、钩藤,那是熄风镇静的。竹茹、茯苓、橘红、半夏、石斛,这些都是清化痰热的。前者治标,让上窜的痰火得到压制。后者治本,去掉痰热这个病根儿。事情,就这么简单。
我为什么要把这个事儿,给你说一说呢?
我告诉你啊,我们现代人,面对极度丰富的饮食,一定要学会节制。吃得多,就容易影响运化。运化不及,人就有痰湿。痰湿郁积日久,就会生热。生了热,就有了所谓痰热。痰热在体内憋着,它就是一个定时炸弹,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惹出祸来。耳鸣,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的后台上,经常有人告诉我说,文老师,我耳鸣,找不到任何原因,用了很多办法都不行。我的建议是,你要反思自己的饮食,是否应该变得清淡一点。你少吃一点,吃得淡一点,再配合运动,这样的话,可以改善你的身体内环境。从前有的痰热之邪,就会慢慢减少。耳朵,也就越来越清净。这样的人,尽管你的耳鸣,可能不像上文医案里所写的那样,专门在饭后发作。但是我认为,多少还是可能和痰热、饮食不节有关系。这是值得我们现代人注意的事儿。
好了,这个医案故事,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医案中尤在泾的用药方案,十分简单,就是温胆汤化裁,配合熄风镇静之品。感兴趣的朋友,你不妨借鉴一下。尤其是中医专业的读者朋友,希望您能借此有所体悟,将来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耳鸣之苦。
嗯,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