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年份的白茶原料好?白茶品质高低,和年份有关系吗?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来瓶82年的拉菲”,是很多电影中的经典桥段。

  从小的印象里,1982对于红酒来说,就是一个有逼格的代名词。

  并且当时,拉菲1982简直是港片里有钱人的标配。

  从赌神到古惑仔,从马来西亚拿督到上市公司高管,每个人一开口,必点这瓶酒。

  无论懂不懂酒,都知道拉菲是好的红酒。

  可大家都忽略了,这款旷世奇酒背后的深意。

  1982年的夏天,波尔多的气候炎热而不干燥,让葡萄得以较早成熟;收成时恰逢阳光灿烂,几乎没有雨水……

  在看天吃饭的制度下,好的年份,显得弥足珍贵。

  其实,不仅仅是1982年那一年,只要碰上好的天气状况,就有机会产出好风味。

  只不过“82年拉菲”恰好碰上了当年经济活跃,被有钱人爱上,就有点舍我其谁的味道了。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到了我们的白茶。

  常有新茶友提问,“哪个年份的白茶品质最好?”

  很难想象,未来的某一天,是否会出现一款xx年白茶步入拉菲的后尘,成为又一款旷世奇茶。

  《2》

  做白茶,同样靠天吃饭。

  熟悉白茶的人都知道,白茶的采制十分严格,有“十不采原则”:

  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

  故而,只有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那一批茶青,才能最终被制作成优质白茶。

  什么时候能采,什么时候不能采,完全看天意。

  不过,的确有几个特殊的年份,太姥山高山茶园和以往有所不同。

  比如,2020年。

  2020年的春茶季,倒了个春寒,而倒春寒的天气,对茶树生长来说,有利也有弊。

  弊在于,冷空气入侵,气温骤降,且还伴随着雨水。

  这个现象持续几天,茶树们就得在风里雨里,坚持几天,甚至几周。

  试想一下,即使人裹着厚棉袄,在倒春寒的日子里都会被冻得够呛,更何况是无人保护的白茶树呢?

  尤其,是高山白茶,倒春寒的影响就更大了。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会相应降低0.6℃,在有风有雨有霜冻的时节里,比冬天还冷。

  而顽强的茶树们,默默承受着一切,因为一切都是值得的。利在于,倒春寒可以塑造白茶优秀的品质。

  低温的天气,使得茶树们放缓了生长的速度,凝而不发。

  再一次,拥有了充分积累内质的机会。

  又湿又冷的天气里,茶树们为了活下去,将代谢降低,光合作用、蒸腾作用都大大降低。

  唯有呼吸作用,一直在正常进行着。

  所以,茶树趁此机会,积蓄了大量的内质,并生成丰富的养分。

  这时候,把茶叶采摘下来,身体里所拥有的营养物质,就会全部留存在茶叶的细胞里,再经过良好的工艺,薄摊薄晾,日光萎凋,低温烘干。

  如此一来,就能得到一款品质优越的高山白茶。

  冲泡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到茶汤里的胶质感,丰腴饱满,香软细滑。

  更多的层次,更丰富的内容,等着我们去探寻。

  2020年的太姥山高山茶园,有大半个春茶季,都是在倒春寒里度过的。

  如今,它们的香气和滋味如何,不必多言,相信大家已经感受过了。

  《3》

  但是,这样特殊的年份,毕竟还是少的。

  难道没有倒春寒的年份,白茶的品质就不好了吗?

  不不不!

  白茶的品质高低,真正需要看的,是产区、工艺、储存,这三个要素。

  有好的产区,对于白茶而言,就已经成功一半,赢在起跑线上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作为一种农作物,最看重的,莫过于是“温、光、水、气、土”。

  无论是春茶季还是秋茶季,高山茶园中的气温,都比平地低上4-6℃。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茶树保持稳定的生长,不至于过快,给予充足的时间蓄积内质。

  温和的光照,柔和地洒在茶园中,不强烈、不刺眼,就像一场日光浴般舒适。

  充足的水汽,云雾缭绕,雨水丰富,及时地为茶树补充水分,并保持新梢持嫩性。

  清新的空气,远离人烟,保持自身的空灵、纯净、自然。

  疏松通透且肥沃的土壤,蕴含着丰富的氮磷钾物质,让茶树茁壮成长的同时,不会出现烂根的现象。

  温光水气土,综合条件俱佳,产出来的白茶,品质自然优越。

  而不同的温光水气土,不同的产区环境,也决定了白茶的不同品质。

  比如,生长在平地的白茶,与高山茶相比,虽然产量更大,价格更低,但品质也有着区别。

  平地茶区,海拔低,大多在100-200米左右。

  海拔低了,温度就高了,茶树的生长发育自然也就快了。

  抽条长叶快,有个好处,那就是产量上去了,可与此同时,体内的内质损耗大。

  大家想想,量大了,养分需要分摊的芽头和叶片多了,内质可不就单薄了吗?

  况且,平地茶受到的阳光直射较多,容易生出苦涩物质来。

  如此一来,冲泡出来的茶汤,不如高山茶那般鲜甜、灵动、稠滑,反而苦涩感突出。

  产区对白茶的影响,可见一斑。

  《4》

  工艺和储存,常常被大家忽略。

  可事实上,拥有好的茶青原料,还远远不够。

  有的白茶,即使原料普通,但经过制茶师傅的巧手,妙手回春,也能成为一款不错的白茶。

  而有好的原料,再加上好的工艺,更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

  不过,若是光有好产区,但没有好工艺,也无济于事。

  精湛的加工技术,能够把鲜叶内大量的营养物质,极大程度地保留下来。

  虽然萎凋和烘干,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位经验老到的制茶师,他的手艺,也绝非一朝一夕就练成的。

  日光萎凋之前,需要先把刚采摘下来的茶青,薄摊薄晾,避免堆积。

  这样做,才能有充分的空间,让鲜叶们顺畅地排出体内的水分,顺便再带走多余的苦涩物质。

  日光萎凋,也不是随便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制茶师需要随时观察户外的天气状况,正午的时候,若阳光过于强烈,就要暂时把茶青们先收回来,放到阴凉处,等到阳光变得柔和,再继续萎凋。

  可想而知,这一来一回,是一个大工程。

  如果萎凋不当,让茶青遭受暴晒,不仅会损耗内质,还会导致鲜嫩的叶片被晒红晒伤。

  品相变差了不说,品质也会大大下滑。

  除此之外,烘干也需要用低温慢烘,而不是高温快烘。

  用适当的温度,在保证不大量损耗白茶养分的前提下,把茶叶彻底烘干烘透,最终达到标准含水量。

  高温快烘,虽然也能让茶叶变得干燥,甚至还可以提早做完,提早上市,可牺牲的,却是白茶丰富的内含物质。

  因此,我们常常建议茶友们,买茶切忌贪早。

  想要买到优质白茶,合适的时机,很重要。

  最后,产区好、工艺好的白茶,经过良好储存,才能真正焕发生机。

  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一个都不能疏忽。

  否则,如果让好白茶跑气、受潮、变质,纵使当初品质再高,也逃不过成为劣质茶的命运。

  所以,好茶和劣茶不仅仅是产区上的区别,工艺和储存,也是关键。

  《5》

  买白茶,不应该拘泥于年份。

  不可否认,极个别年份所产的白茶,的确别有一番风味。

  但是,同样离不开产区、工艺、储存的加持。

  试想一下,即使一款白茶经历了倒春寒,却没有好的产区,好的工艺,好的储存。

  甚至于,它根本不是适合用来采制白茶的茶树。

  那么,我们能称其为好白茶吗?

  答案,显而易见。

  故而,与其盲目追求年份,不如踏踏实实地认真挑选产区、工艺、储存。

  好白茶,年年有,就看你是否有蕙质兰心去发现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