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度量与工程师文化
“ 效能度量是必须做的事!不接受反驳!
另外,需要先有工程师,才有工程师文化。”
本文是2021年8月4日,乔梁老师在腾讯学院组织的技术管理沙龙上的分享。它是腾讯 CI Day 分享的关于《效能提升与一致性》话题的姊妹篇。
1
尽管我们在现代化工业社会,但「软件开发」这个事儿真的很现代化么?并不是,而是: 一大群掌握特定技能的手工业(知识工作)者面对正在运行着的生产机器(运行中的软件),每天各自生产着不同的零件,既要不断把零件安到生产机器上,还要不影响这台机器持续生产的过程。
讨论需求,分析需求
写代码(包括自动化测试)
提交CL
收通知,修改 CR Comments
收通知,修复我的 CL 导致的流水线失败
收通知,修复金丝雀环境上的异常收通知
查看并分析我做的特性的的数据表现
2
3
你想度量什么?
为什么?期待什么样的结果?
有了结果,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4
你无力变更过程或工具度量的结果
不久后就会因为其他因素而无效结果
只是作为虚荣指标,以支持你无论如何都要做的事情
仅有的度量指标不够精确,不足以度量问题,而且可能会与其他因素混淆
5
效率是“把事情做对”, 效能是“做对的事情”。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为重要。 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 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 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 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所以,改进效果应该更多聚焦于团队外部的结果性指标。
想要指导日常改进,应更多关注引领性过程指标,如下图所示:
并且要有全局思维,关注这些过程指标之间的内在关联,如下图所示:
在外部改进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特别是改进初期),
应该先以「CLCT」做为改进的北极星指标。
6
7
7
以下为本次分享的后半部分PPT。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