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妙治】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与调养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主要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慢性胃炎的原因比较多,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感染,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或药物,口腔和咽部的慢性感染,胆汁反流及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等。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隐痛、餐后饱胀、食欲减退、嗳气、反酸等,其他症状表现还有贫血、消瘦、腹泻等。慢性胃炎主要通过胃镜检查进行确诊,一般都需要在胃镜下进行胃黏膜组织活检,并送病理检查。
西医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杀菌治疗和消除病因、对症治疗。其中,杀菌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抑酸药、胶体铋剂的联合用药方法,有二联、三联、四联疗法等不同联合治疗方案。
从中医角度分析,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饮食伤胃。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易导致慢性胃炎。(2)情志不畅或抑郁恼怒引起肝胃不和,忧思伤脾导致中焦气机不畅,日久产生肝郁化火、久病入络等变化。(3)外邪犯胃,寒、湿、热等外邪内客于胃,导致气机阻滞。(4)素体脾虚,气虚导致脾失健运,虚寒可致胃失温养,燥热伤阴等致使胃失滋养。
从总体上来看,中焦脾胃亏虚、气滞湿阻热蕴,是慢性胃炎主要的病理机制。因此,慢性胃炎应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为基本治则。对于不同证型慢性胃炎的辨证论治如下:肝胃不和型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寒)型宜健脾益气、运中和胃,可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宜清热化湿、理气和中,可用三仁汤加减治疗;胃阴不足型宜养阴生津、益胃和中,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胃络瘀血型宜活血通络、理气化瘀,可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治疗。具体的加减,可根据烧心、胃胀、胃痛等症状不同,分别选用相应的药物。
针对慢性胃炎中焦脾胃亏虚、气滞湿阻热蕴的主要病机,笔者拟订了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为主的“胃炎Ⅰ方”和以健脾养阴、清热为主的“胃炎Ⅱ方”两个基本方。具体如下:
胃炎Ⅰ方包括:党参、白术、茯苓、半夏、佛手各9克,生甘草、陈皮、黄连各6克,炒苡仁、蒲公英、海螵蛸各30克,枳壳、炒谷麦芽各15克。
胃炎Ⅱ方包括:北沙参、麦门冬、石斛、白芍、枳壳、生谷芽、生麦芽各15克,佛手、玉竹各9克,甘草6克,黄连3克,蒲公英30克。
基本方的主要加减应用如下:胃脘疼痛,选加延胡索15克,郁金、刺猬皮各9克,荜菝6克;泛酸、烧心,选加煅瓦楞子、白螺丝壳各30克,浙贝母9克;胃脘痞闷,选加苏梗和香橼各9克;呕恶、胸骨后灼痛,选加旋复花9克、代赭石30克;大便稀溏,选加焦山楂、焦神曲、车前子各15克,蒲公英减量;伴有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选加莪术、藤梨根、石见穿、蛇莓、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生蒲黄、五灵脂各15克。
总体来看,应用2个基本方治疗慢性胃炎效果很好。特别是经过1~2个疗程的系统治疗,对胃癌前病变的有效率高。另外,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比较多,例如气滞胃痛冲剂、猴头菌片、胃复春片、养胃颗粒、健胃愈疡片、温胃舒颗粒、养胃舒颗粒、仲景胃灵片、圣阳安中片、胃苏颗粒、三九胃泰、摩罗丹等。
中药或中成药的选用,必须以辨证为基础,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单独应用或搭配起来使用。
来源:农村百事通第11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