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从何处寻? ——再读《美学散步》

西晋大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写《日出东南隅行》,其中有:

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

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之句,从此留下“秀色可餐”的成语。

《美学散步》的文字不仅秀色可餐,它更像是一首曲,灵动飘逸、俊丽婉转,回荡在天地之间,悠远清扬。

这本书是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自1981年首次出版以来,三十多年来四十几次印刷发行,可谓经久不衰。

宗白华先生,20世纪中国的哲学家、诗人、书法家、一代美学宗师。早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后赴德国留学,融贯中西。曾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后合并到北京大学,即任北大哲学系教授。一生从事美学研究与教育。

宗老对中国艺术美学的论述是开创性的,独树一帜的,他对中国艺术中的绘画、书法、音乐、诗词、建筑、雕塑等论述可谓鞭辟入里,对中国艺术意境之阐述尤为精彩,韵味无穷;而对中西美学的比较更是别开生面,令人大开眼界。

再次捧起这本书感到又有新的领悟和启发,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荡气回肠,舒畅无比。掩卷沉思,仿佛面前有一扇窗敞开的窗,心脾空气清润间,满目中江天辽阔。

《美学散步》中对“美”的论述林林总总,涉及的范围很广,难于在一篇小文中概况,故仅就一个点说说自己的体会吧。

美从何处寻?

这并不是件容易说清楚的事情。首先,什么是美,美在何处?其次,怎样寻找美,目的是什么?

“你的心可以发现美的对象(人生的,社会的,自然的),这‘美’对于你是客观的存在,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的意志只能指使你的眼睛去看她,或不去看她,而不能改变她。你能训练你的眼睛深一层地去认识她,却不能动摇她。希腊伟大的艺术不因中古时代而减少它的光辉。)”——宗白华

在宗老看来,美是唯物的,是客观存在。我们不妨打个比喻来说明,假定“环肥燕瘦”是美的(用‘假定’一词是因为客观存在的并不都是美的),那么,这种美与我看见与否没有关系。同理,文中引用的禅宗“女尼悟道”公案也正说明这点。女尼悟道后口占一首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很明显,春在枝头、梅香沁人,和女尼悟道没有丝毫关系,她悟道前,春意梅香就在,她悟道后,依然如旧没有任何改变。而改变的是女尼本人。

女尼悟道的过程和结果来自她的认知的改变。认知不但有一个变化过程,而且,存在个体差异。就如“环肥燕瘦”,或许汉代人认为“燕瘦”美,而到了唐代“环肥”被认为是美的;或许有的人欣赏“燕瘦”而有的人更喜欢“环肥”;或许有的人二者皆不喜。那么,这又带来一个问题,怎样感知美,或说美从何来?

“美感乃人生对于世界之一种态度。”(《宗白华全集》第一卷第437页)

由此可知,对美的感知来自我们的主观认知,来自内心。

女尼悟道的公案让我联想到另一个非常著名的禅宗公案——拈花微笑。

世尊说法之时手拈一花,众比丘皆不解其意,独迦叶尊者会心微笑。留下“拈花微笑”的典故,后来迦叶被称为禅宗西天初祖。禅宗讲究“以心传心”,明心才可见性。悟道如此,审美类同。

“拈花微笑”的典故成为后世艺术家创作的题材,广泛存在于雕塑、佛造像和绘画中。这里仅举一例,白石老人的《拈花微笑图》。

画中罗汉低眉垂目,似笑非笑,与花共语。那神情仪态正如宗老文中所引诗人华滋沃斯的话:

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

然而,悟道非一早一夕之事,由一朵小花唤起深的思想也绝非偶然,做事是有条件的,审美也是如此。

客观的态度——或审美的态度,如见一开花之树,即直接看其树之本身色彩、背景,将树与己之关系完全划开,用客观的目光观察之,树之本体与原质乃毕现。此种态度,乃审美条件之一(审美条件尚多)绝无占有的、利害计算的、研究的、解剖的各种观念,必须如此才可审美。(同上)

态度端正了,条件有了,便可行动以达目的。审美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是由对客观存在的“美”的认知而达到自我内心的充盈,换句佛家的话,得“大欢喜”,也可谓“艺术意境”吧。

从行动到目的是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也许很长很复杂甚至艰难,这个过程就是宗老所谓的“移我情”。其实就是思想改造和内心修炼的过程。

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见和体验作准备的。创造‘美’也是如此。

改造我们的感情,使它能够发现美。中国古人曾经把这唤做‘移我情’,改变着客观世界的现象,使它能够成为美的对象,中国古人曾经把这唤做‘移世界’。——宗白华语

“移我情”是改造自己,“移世界”是以“我”打扮或改造世界,以求创造“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

中国古典园林便是“移世界”的最好范例。无论怎样使用“掩”、“隔”、“破”等手法,煞费苦心地抑景,添景,漏景,借景,障景,对景等等,都是营造巧夺天工之妙,使“物皆著我之色彩”。

多年前去苏州,正值春节之际,梅花盛开,暗香浮动。苏州园林雅致清丽,如诗如画,拍照留影那是自不必说的事了。拿来一张放入文中,以作本文之补充说明。(有碍观瞻,读者自行过滤)

梅花,天造自然,花之美无须我来打扮,我只去感悟就好,然而,举目观花花满目,何以我要选择这样的视角留下花之影呢?说白了,无非是自己想让花著我之色彩罢了。

如美国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说过的一句话:

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其实这是从寻找美,发现美到创造美的过程,虽说,这句话于我而言如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但是,我想先有个态度就是件好事,也不枉读这本美学名著吧。

写文章总要扣题的,最后还是引用宗白华先生的话结尾吧。

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你越能忘掉自我,忘掉你自己的情绪波动,思维起伏,你就越能够‘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柳宗元语),你就会像一面镜子,像托尔斯泰那样,照见了一个世界,丰富了自己,也丰富了文化。人们会感谢你的。

所以,美在何处?美在世间,道不远人。美从何处寻?美从内心寻。

(0)

相关推荐

  • 摄影美学概述(二)

    中国美学思想源远流长,但大都是在哲学.宗教.伦理.文论.画论.诗论中有所涉及,并与哲学.宗教.伦理.文艺紧密结合,始终难成体系. 先秦美学思想作为中国美学思想之源,以儒家.道家影响最大.儒家强调美与善 ...

  • 薛永武:人才美学研究各种审美形态对人才开发的作用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才美以及人才开发都与现实美和艺术美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各种不同的人才创造了现实美和艺术美,也创造出了真善美相统一的感性形象:另一方面,人才开发可以通过学习和欣赏现实美和艺 ...

  • 揭 开 美 的 秘 密

    美的秘密 一.美的主客观之争 在康德之前,人们对美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是两种,一种认为美是主观的,理由是环肥燕瘦,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你觉得美我就觉的不美,所以认为美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是没有客观标准的. ...

  • 薛永武:人体美与自然美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的生命应该是肉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而肉体生名符合人体规律的外在显现则构成了人体美.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朝阳晚霞.雨后彩虹.飞流瀑布.江南水乡.山清水秀.皑皑白雪 ...

  • 从“考丽”和“库罗斯”到晋人之美 ——再读《美学散步》

    题目有故弄玄虚之嫌,为避免读者误会,需加以解释. "考丽"和"库罗斯",是古希腊"古风时期"少女和少男雕像的统称,女像为"考丽&q ...

  • 孟琪 | 美的研究方法 ——读《美学散步》有感

    原创 孟琪 一院中文 3月20日 摘要: 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一生最重要的美学论要汇编,字里行间都充满诗意与逸致,是中国美学的经典论著.在& ...

  •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再读《美学散步》

    公孙丑问老师孟子:"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上>) 显然,这里的& ...

  • 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再读《美学散步》

    看题目<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有点大,似乎不近生活,需略加说明.还是先引用宗白华先生的文字: 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谐和的是'美'. 文学艺术 ...

  • 这首词之后,再没人能写出更美的暗恋,读贺铸的《青玉案》

    暗恋一个人,是一种酸涩而而美好的感情,这种情感让人小心翼翼,浮想联翩.对暗恋之人,有时候他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你都会想,她是不是暗示着什么,对于她的一点点示好,你都会产生无限遐想,但又担心是自己自作 ...

  • 触动心灵的7首绝美诗词,值得一读再读!

    诗词是生命的一道风景,如花摇曳在风雨中,却盛开在心间-- 一首诗词总有那么一处,动人心绪,难以忘怀: 一首极美的诗词总有那么一处,让人对其一见倾心,念念不忘. 今天且随诗词君,一路流连在这诗词间,感受 ...

  • 史上最经典的82首短篇古诗,首首经典,美到极致,值得一读再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一边劳动一边高歌,创作出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在时间的浸润下,诗歌一再发展,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唐宋时就已达到顶峰. 今天,诗词君就 ...

  • 《楚辞》那么美,这20句最经典,值得一读再读

    <诗经>有多美?我们都知道.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让中国人吟咏了三千年. 可与 ...

  • 《楚辞》那么美,这30句最经典,值得一读再读

    <诗经>有多美?我们都知道.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让中国人吟咏了三千年. 可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