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通缉令真的能够抓到人?官差:你先看看最后那句话,跑不了

不管从古至今的法律条文有着怎样深刻的变化,不同时期中,社会对罪犯的严惩都是一致的,因为罪犯的行为是对当下社会秩序的严重破坏,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影响到统治者的统治,因此,对于罪犯,特别是重型罪犯的追捕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现在,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新,许多以前很难被抓到的罪犯,都变得相对容易了,大大提升了警察办案的效率。但是,在古代,如果遇到狡猾的罪犯,“通缉令”那么抽象,为什么还能抓到犯人呢?官差:你看最后一句话,跑不了。那就是通缉令上的悬赏金额,对于古代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足够让人一夜暴富,所以一旦有抓捕令贴出来,周围都会围观一大堆人。
想必大家看古装剧的时候都看到过,“通缉令”就是官府想要抓捕犯人时,贴在墙上的一张字画。通缉令的一部分往往会是犯人的画像,另一部分是文字。其中画像是通过素描的方式将那个人的面部特征勾勒出来的,与犯人本身的样子相比,往往会存在不小的出入,但是,这并不代表“通缉令”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相反,它在抓捕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此种画像往往会格外注重犯人外貌上的某一个特点,并将其放大;再者,“通缉令”上的文字也能表明赏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普通百姓的积极性和配合度。
除此之外,当“通缉令”下达之后,除了普通老百姓,其他地方的行政机构也会收到。又由于古代行政机构比较细密,连坐制度的影响,知情不报或者在自己管理范围内出现了问题,对应管理人员也逃脱不了责任,因此,抓到罪犯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通缉令里的文字除了奖赏的银子以外,还有许多关于罪犯的相关信息。比如姓名、出身地等等。由于户籍制度的影响,古代人的出行少不了户籍文件,这使得罪犯就必较容易被抓获了。而且,古代由于交通的不便,人口流动的人数和规模都是极小的,可能两个相隔得不是很远的小镇,互相之间就过着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如果一个地方突然来了外乡人,其他人是会知道的。
“法”的概念,自从春秋时期就被法家提出来了,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行,“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逐渐被确定下来,那时的“法律”往往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与现代法制也有很大的区别,但随着现代法制系统的确立,中国的法律开始往越来越完善的方向走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