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添砖加瓦”说起(中)——故乡记忆⑥

 ◆ ◆

文 | 绿林瑞竹 & 图 | 网络

伯伯嗯妈犯愁的是,要盖新房子,单靠拆除老房子分的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添加新瓦。这个时候,队里已经开始做瓦、烧瓦,但做瓦烧瓦有一个过程,等着用新瓦盖房子要等到新瓦烧出来了才有啊!
新瓦是怎么做出来、又是怎么烧出来的呢?这个工艺过程比较复杂,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工艺过程,一是做瓦坯,二是烧瓦窑。
先说做瓦坯。首先要有符合做瓦的黏土,这种土见水以后有很强的粘性,而且里面没有料浆石和其他杂质,结构紧密,比重较大,颜色呈暗红色。我们塆里最开始把土场选在原来祠堂北边的山脚下。
去掉表土,露出黏土,用挖锄(这种锄头钢板比较厚,锄口比板锄较窄,有两个尖,一般用于挖石头、树根和比较硬的土)把土挖下来(偶尔有料浆石或者树根都要捡出来),用箢箕挑到平整好的土场,倒成像红薯埂一样的长条,日晒雨淋,隔几天翻一翻,释放紧密的结合力,其实就是让土风化。
土晒好以后,拢到一起,铺成大约一尺厚的一大盘,一般直径都在十米左右。挑水泼透,然后牵几条牛转圈“炼”泥。转的时间长了,牛的脚印有了规律,牛脚落地的地方变化不大,起不到“炼”泥的作用,这就需要招呼“炼”泥的人用铁锨铲泥把牛脚印盖住,或者改变转圈的方向,提高“炼”泥效率。
一般来说,“炼”一盘泥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炼”出来的熟泥要用手抓起来捏不变形,就像家里过年的时候打好的糍粑一样。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塆里人口最多的时期。“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塆里做瓦烧瓦,一方面为了解决社员盖房子用瓦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塆里人多田少,搞一点副业卖钱,解决社员用钱的问题。除了烧瓦,队里还种烟叶烤烟卖,种西瓜卖西瓜,买机器打稻草绳子卖。
我不记得塆里做瓦烧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我的印象中,塆里统一盖房子大约延续了上十年。我只记得从挖土、晒土到“炼”泥巴这几道工序基本上都是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组长承勋伯伯一个人做的。
那时他四十来岁正当年,性格耿直,脾气倔强,办事稳当。中上等个头,膀大腰圆,身体健壮,挖土挑土晒土从来都不吝惜力气,常常是头戴一顶凉帽壳,肩上搭一个垫肩,上半身不穿衣服,只穿一条大短裤,腰上有时系一条长汗巾。
他腿上因静脉曲张引起的青筋曲里拐弯,皮肤晒得和那挖的土一个颜色。上工的时候提一个热水瓶,端一个带盖的大搪瓷茶缸,休息的时候咕嘟咕嘟喝上几大口解渴。由于表现出色,基本上每年都被评为先进个人。
泥巴“炼”好以后,队里就安排壮劳力驮泥巴到瓦棚里面。割泥巴的人用钢丝弓的一头扎进泥巴里面,扎到底,用一只手按住这一头为轴,另外一只手握住另外一头沿地面旋转大约九十度再提起来,一坨泥巴就割好了。
然后,割泥巴的人抱起这一坨泥巴,放到驮泥巴的人的背上背进瓦棚,沿着瓦棚里面的柱子堆成圆台型。驮泥巴的人有的打赤膊,光脊背,有的垫一块尼龙布或者湿布在背上。因为光脊背驮泥巴,皮肤上面的泥干了以后会收缩,扯得汗毛痛。
瓦棚是用茅草或者稻草搭成的锥形棚子,里面的柱子就是锥尖。一般瓦棚开两个到三个门,门外是平整好的洒有细沙的用来晒瓦坯的平地。做瓦的师傅左手拍在泥堆上,右手用钢丝弓削泥片(就像吃烤鸭削片一样)。
放下钢丝弓,两只手捧着削下的泥片拍在地上,一片一片的叠加起来,叠起来以后再用钢丝弓四面削齐,叫做做泥墙。泥墙的长度就是四片瓦的长度(做瓦坯一次做四片),宽度与瓦的高度基本一样,泥墙的高度大约一米多,个子高的人做得高一些,反之就低一点。
做瓦的工具和设施有:
①一个一米左右高的转盘,直径大约一尺,立在门里侧边。②转盘旁边放一个水盆和一个放抹子的平台。③割泥巴用的大约两寸宽的钢板做的H型钢丝割刀,H中间的钢板长度比泥墙的宽度略微宽一些,H两头的高度比瓦的厚稍微宽一点,中间拉一根细钢丝,割泥的时候割刀的平板紧贴泥墙一头的上平面平拉,下面的钢丝就割出来一条泥带。
④做瓦的弧形钢板瓦抹子,抹子的宽度是瓦的高度的一半,长度和瓦弧长一样,抹子的外弧中间有一个把,粗细、长度和切菜刀的刀把差不多。抹子的一个角要朝外弯回来一点,其作用就是碰到泥带里面偶尔有料浆石的时候,可以很快的剜出来。
⑤一个瓦筒子,瓦筒子是薄竹片用细麻绳穿起来的,可以向里面卷小直径,筒子外面有均匀分布的四道凸起的竹筋,筒子的周长是四片瓦围起来的长度,高度比瓦的高度要高出大约两寸,外径是四片瓦围起来的内径。筒子有一个可以拆开的口,开口的结合处是两片比筒子高一些的竹片,一边的竹片有两个突出的半球形的竹肖子,另一边有两个相对应的半球窝,合拢的时候竹肖子顶进窝里面,拆开的时候稍微用力一掰就开了。
⑥还有一个工具就是纱布套子。它是用和做蚊帐一样的纱布做的,上口用篾片编压成,下口用线缝成象套袖口一样的口,套在瓦筒上面的时候,筒子的底部是压在套子的下口上面的。
⑦划针,是用小指头粗的木棍在和瓦的高度一样的地方横着固定一根竹片,下部绑两圈大约一毫米左右粗的铁丝。瓦坯做好以后用划针划一圈,一方面是划掉高出瓦高度的泥巴,一方面是在瓦坯的下部划出两道浅槽。
做瓦的工序是:
①做泥墙。②把套好纱布套的瓦筒子放在转盘上。③水盆里装满水。④用割刀割出泥带,用双手平端着泥带竖着围放在筒子上。⑤用瓦抹子把泥带的一头沾水拍压成45度的坡口,用抹子压着泥带转一圈,让泥带紧贴瓦筒子;用抹子把泥带的两头结合在一起,压实压平接起来,左手扶住瓦筒子慢慢转着,右手用抹子把泥带沾水从筒子下部用力往上一道一道挤压抹光,抹光以后用抹子轻轻压在瓦筒子外面转一圈把抹光的时候留下的道印抹平。
⑥用划针紧贴着瓦筒子转一圈,取掉划下来泥巴丢到泥堆上。⑦提着做好瓦坯的瓦筒子出去放在场地上,稍微用力拆开瓦筒子向里面卷小,从瓦坯筒子里面轻轻抽出瓦筒子,最后再用两个手指头从瓦坯筒里面捏住纱布套的下圈口轻轻取出纱布套。⑧瓦坯晒干以后,用两个手掌在外面轻轻向里一拍,四片瓦坯从有筋的地方断开,四片瓦坯就做成了。
关于做瓦的师傅,队里一般是派几个年轻的男劳动力去做,因为这些年轻人脑子灵活,手脚麻利,做瓦效率高。塆里当年有好些年轻人都做过瓦,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瓦坯做成了,再说烧瓦的工艺过程。
烧瓦首先要有瓦窑。我们塆里的瓦窑在村南头的一个陡坡上。内径大约五米,深大约六米,在离窑底大约两米高的地方有一个圆弧的穹顶(相当于蒸馒头的篦子),穹顶的圆周每隔一尺向窑壁伸出一条腿支撑穹顶,腿的宽度就是瓦的宽度。穹顶是圆型的,中间留有平均分布的直径大约五六寸的火眼。窑壁和穹顶都是用耐火砖做的。穹顶的下部是火堂,上部是装瓦的窑。火堂向南边开有一个大约一米宽一米五高的火门。
装窑的时候,第一层把瓦坯大头(划有两道浅槽的一头)朝上整齐竖着放在穹顶腿上,穹顶上用四五块瓦围绕火眼竖着相对或者相背排列,第二层第三层往上每一层火腿上的瓦都要相互错开一点,让火腿之间的火道慢慢变窄,在穹顶中间也是一样用瓦围绕的火眼往上逐渐缩小。不管是火腿之间的火道还是火眼,都不能堵塞,要一直通到窑面。
这个时候烧窑的人就点火烧窑了。烧一次窑要用八到十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烧柴大约一万斤。前几个小时预热,中间几个小时把下面的瓦烧红,后面的几个小时则让火从下往上逐渐烧红。
快烧到上部的时候,负责技术的烧窑师傅,就用火把在火道或者火眼上面引火,让火苗从火道或者火眼烧出来。火苗烧出来也是分片的,有时是从中间先出来,有时是从窑壁处先出来。技术师傅根据经验可以判断出火苗快要出来的地方,就让烧窑的人把那个地方的火烧大一些。
火苗出来以后,过一会用半边瓦片盖上,让火回烧最上面的瓦坯直到烧红,就用透气性好的砂土盖上,如此往复。等到所有的火道和火眼周边的瓦坯全部烧红盖上瓦坯片以后,下面烧窑的人就不烧了,将砂土柴灰用水泼湿把窑门封堵起来。窑上面用砂土全部覆盖大约一尺厚做成围堰,围堰里面倒满水,让水慢慢下渗,边下渗边加水,直到技术师傅根据经验判断让停止加水为止,这个时间大约需要三天。
在上面覆盖砂土的同时,还要将砂土柴灰用水泼湿把窑门封堵起来。这样闷着大约一个星期,就可以扒开砂土降温,一天以后就可以出窑。烧出来的新瓦呈灰白色,如果没有烧熟,或者水没有渗透,瓦就会呈暗红色,强度也没有灰白色的瓦硬。
当时烧瓦窑的技术师傅是风华正茂的游承芳叔叔,他不仅仅是烧窑的技术师傅,还是塆里种西瓜的行家里手。灰白色的瓦,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变黑,又因为新瓦的内弧面有纱布印子,所以又叫做黑布瓦。
由于离开家乡四十多年了,做瓦工具的名称已经不能完全记得清。但是,做瓦烧窑的工序还是蛮清楚的。在写这些文字之前,我曾经委托塆里的一个侄伢问塆里当年做瓦的人,是否还保存有做瓦的工具,再一个就是看当年的瓦棚瓦窑还在不在。想让拍一些照片附在文中。
得到的答复是,几十年了,时过境迁,塆里变化太大,当年做瓦的人有的已经作古,魂归天国,有的离开故土,移居他乡,健在的只有个把两个人,也没有保存那些工具,瓦棚早已踪迹全无,瓦窑也因为修高铁及塆里人做房子挖得不见影。
回首当年,居者有其屋是父母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做新房子是父母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们含辛茹苦,勤劳奋斗,为的就是有属于自己和孩子们的一座新房子!如今,土砖有了,需要添的新瓦也有了,伯伯嗯妈准备嘠势做新房子了!
本文作者绿林瑞竹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绿林瑞竹,男,黄陂长轩岭人,曾就读于黄陂三中。1978年离家赴陕谋生。现已退休。
· END ·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投稿&联络:admin@mulanguli.com
喜欢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0)

相关推荐

  • 玩泥巴

    昨天看到一位朋友写童年乐事,玩泥巴,不禁也想起了我小时候玩瓦炮的事情. 时隔三十多年,一朝想起,仍觉得自己还是当年那个孩子. 小时候,玩泥巴,总是乐此不疲. 每当下雨,无事可做的时候,三五个孩子就相约 ...

  • 陈艳丽:老丫(小说连载之二十三)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si'yi'piao'xiang论人生得 ...

  • 再见瓦窑!

    瓦片,即泥瓦,它作为盖房之必须品,历史由来已久.据考古挖掘发现,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西周时期,瓦片就为建筑所用.在往后的几千年里,瓦片更是被广泛地作为盖房之用. 因为瓦片作为土木房子的刚需材料,所以市 ...

  • 散文精选 : 蜜着幸福的乡村瓦窑

    ‍‍ 抬眼朝乡村望去,总有一缕炊烟特别自信.它们超越翠绿的森林和青灰色的瓦房,陡直地升上空中,如龙蛇般在空中飞舞,并与各家各户吐出的炊烟汇合一起,在乡村的天空中跳着优美的舞蹈,把天空喊醒了,把大地喊醒 ...

  • 【金华非遗】 烟溪村瓦窑

    烟溪村瓦窑 在烟溪村,古时,开有一瓦窑,专门生产青砖黑瓦. 从记忆开始,瓦窑就烧得红红火火.它的样子像一口埋入地里的大瓮.前面开一人多高的拱形洞口,叫火门:内后壁平直,开三个烟囱到火田:火田略成圆形, ...

  • 村庄物语︱闲物志:泥抹子

    这个"闲物志"系列,我一开初,没打算写这么长的.写着写着,才发现老屋角角落落里,遗落了不在少数的闲物. 泥抹子,也是其中的一件. 因为要写这个,几次回家,我都在寻找那个泥抹子.可是 ...

  • 鲁北童趣:扣模

    我的童年记忆是从泥巴开始的. 阳光不再耀眼的午后,房门前长了几十年的白蜡树亭亭如盖,在屋檐下投下一圈巨大的阴凉.树荫里两级光滑如镜的水泥台阶,是我们玩泥巴的作坊. 那些年,爷爷做生意攒了一些钱,翻盖旧 ...

  • 抹土坯房顶记忆

    〓第 1559 期 〓 作者|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上个世纪的每年小暑.大暑节期间,雨水比较充沛,几乎天天下雨.土墙倒塌,土房漏雨的事情经常发生.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墙危常遇风搅雨.村里有相当一 ...

  • 圬   wū

    圬,泥瓦工人用的抹(mǒ ㄇㄛˇ)子.也可用作动词,指抹墙.另同" 圩 "作形容词用表示凹,中低而四旁高.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圬 拼音 wū 注音 ㄨ 部首 土, 目录 1基本资料 ...

  • 农村盖房压栈

    〓 第 1543 期  〓 作者|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上个世纪,村里的人们起房盖屋,每当到了垒好墙,封好山,上罢椽檩,就开始准备压栈了. 在上檩条之前,也就是上梁前,要在檩条上贴对联,贴斗方.对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