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状元试卷真迹:工整大气就像印刷出来的,实力远胜当代书法家

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必要手段,而对于没权没势的贫民子弟而言,也是飞黄腾达的必要途径。一旦中举就会摆脱贫困现状,被朝廷授予一官半职之后,便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才会出现“范进中举”的荒唐事。

唐代落魄文人孟郊,曾多次参加科举而不第,最后终于被录取之后,兴高采烈地写了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见单是中举就已经让古代学子高兴疯了,要是高中状元岂不是要昏死过去。

在长达1200多年的科举取士中,曾涌现出过几百位状元,这些状元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年间的孙伏伽,而最后一位状元则是清朝时期的刘春霖。

如今刘春霖的状元试卷真迹,藏于河北省开封市聚协昌博物馆,笔迹工整宛如印刷出来的,看完让人甘拜下风。

第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

谈起状元郎很多人都会羡慕不已,因为作为封建社会中全国统考第一名,不仅官运亨通而且还能娶到高官的女儿,这种好事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

历朝历代的状元可以说都是人中龙凤,他们不仅拥有渊博的学识,而且也写得一手令后人羡艳的好字。

公元1904年是我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时至清朝光绪三十年。这一年来自清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的刘春霖,过五关斩六将之后,被皇帝钦点为甲辰科状元状元。

按理来说,状元一定会前程似锦,可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他的遭遇也十分令人同情。

光绪年间清朝已经犹如风中累卵,所以刘春霖这个被时人,称为“第一人中最后人”的状元,实际上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风光。

高中状元之后,他先是被派往日本留学,四年后归国时他只被授予与教育有关的小官。后来辛亥革命爆发,他这个满清政府的官员,也不得不赋闲在家中。

虽然说后来担当了袁世凯时期的总统府内史,但却并没有被委以重任,只是让他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应酬。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刘春霖可谓几易其主,后因主持孔子大成节典礼而名噪一时。

可是这也可以称得上是他最后的高光时刻,后来由于看不惯军阀唯利是图的嘴脸,他愤然辞去工作辗转于上海、北京,并以收藏各类古籍聊以自慰。

从1931年至1937年日本侵华期间,日本人曾多次邀请他出任伪职,从“满洲国教育部长”到“北平市市长”一次比一次官大。

可是这位拥有文人风骨的晚清最后一位状元,骨子里的那份倔强和爱国热忱告诫他,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所以他坚辞不受伪职。

虽然刘春霖保持了晚节,但是遭到了日本人的疯狂报复,日伪当局将他珍藏的书画洗劫一空。

这其实对刘春霖心理的打击非常大,甚至因此而一直处于病痛折磨之中,并于1944年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时年72岁。

第二、刘春霖状元试卷真迹,让后人见识到了书法家的风貌

当年刘春霖被皇帝钦点为状元之后,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慈禧太后看到刘春霖的状元试卷之后,连连称赞并将其保存在宫中。

可以说从这张试卷的表面上来看,不仅卷面干净整洁而且还透着一股文人气息。每一个字都端庄严谨,笔锋所到之处尽显书法功底。

就连晚清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翁同龢看过刘春霖的书法之后,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并认为此人将来必成大器。翁同龢作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想必他的学问和眼光一定错不了。

果不其然不出翁同龢所料,刘春霖不仅高中状元,而且他的书法也自成一绝。可以说这张状元试卷真迹,简直让后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全篇文字皆用楷书一气呵成,没有一点墨痕和勾画、涂抹的痕迹,并且每一个字的大小、距离都恰到好处。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刘春霖的小楷,简直写得出神入化。小楷书法素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之誉,而作为晚清时期的书法家,刘春霖的小楷可与颜真卿相媲美。

书法界还有“大楷学颜、小楷学刘”的说法,可见他的书法作品造诣非常高,远不是现代书法家可以与之媲美的。

结 语

古人有诗云:“黄粱一梦终须醒,无根无极本归尘。金龙飞天归何,,不如凡间做真人!”,用这首诗去作比刘春霖再恰到不过了,因为作为中国历史中最后一位状元,他的科举成就可谓无人能敌。

但是却又不得不接受“第一人中最后人”的 命运,幸好他的状元试卷真迹能够流传于后世,让人们见识到了这位拥有真才实学的状元,不仅才华横溢而且书法造诣也让人仰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