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生活还是工作,慢就是快
越长大就越觉得时间不够用,好像是谁把时间上了发条,每天都得时间都变得争分夺秒起来,然后不知觉一天、一周、一个月就那么过去了。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但我们的思考效率却好像远远跟不上,其实不是思考效率太慢了,而是我们想要的太多了。如何让大脑迅速动起来,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授特奥·康普诺利的《慢思考》一书应该能带来些启发。
图片来源网络
1
用黄金时间思考
处在信息化的世界里,我们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上个网差个东西,可能不知不觉就变成去淘宝京东购物。微信工作聊天,可能在聊天间隙的途中就拐到公众号文章去,然后思绪就继续飘远,等到继续回到状态,还得用几分钟来恢复走神的状态。
其实人的精力就这么多,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延伸出无限的精力去思考,而是在恰当的时间内高效集中精神思考。
番茄时间法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很多app都能满足这一需求。安卓系统可以用爱今天,ios系统可以用潮汐,每次定个25分钟,集中精力在这个时间做事,过完25分钟再多个5-10分钟让大脑走神休息,张弛有度地运用黄金时间,才能最高效地运用大脑生产力。
2
集中处理任务
我们每天工作中,虽然已经做好规划,但总有可能有意外情况打乱我们的计划。其实列任务清单时,不止让我们能更清晰完成任务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着手归类。
比如重要的文字创意类归为一类,口头上的商量会议归为一类,查找资料归为一类等等。这些任务需要多长时间,自己预估再动手工作就会轻松很多,头脑的负担也不会因为经常切换变动而短路。
另外如果碰到工作期间,有难题要询问怎么办?如果怕会打断正在进行的工作,其实只要在这个难题还没影响手中工作进度时,可以把问题先记录下来,标明待会找xx询问,继续在番茄时间的基础上完成工作。等到工作结束后,再把问题统一拿去问,会比边做边问来的更有效率。
3
好好睡觉
现代生活,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好好学习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三大奢望。
学习需要整块时间,但却倡导碎片化;吃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吃饭并线行动的事情;而睡觉更加难上加难,每到睡觉时总感觉这一天时间就要这么过了,很不值得,所以我们就争分夺秒在睡前学习、享乐,越拖越晚。
我以前比较小的时候,仗着身体好,经常熬夜,把父母苦口婆心的“早点睡”的叮咛抛在脑后,但那些年熬的夜终归会还回来——皮肤越来越差,白天没精神,工作效率低等。
后来痛则思痛,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到万不得已必须得在12点前(在加班的情况下)睡觉,没加班就要在10点半前睡,宁愿早上早起几个小时,也不要晚上熬夜,不管昨晚睡得多晚,都得在6点半起床,周末可以偷一下懒,8点左右起床。
最初很困难,每次手机晚上10点的闹钟响总是那么不情愿停下来,后来逐渐在晚上12点、11点半、11点、10点半逐渐过渡,从痛苦到习惯,我用了整整5个月调节和坚持,直到现在。身体上没有很大变化,但起码白天不会再那么犯困,如果犯困就说明晚上要早睡了。为了有规律的时间歇息,我在工作中也会不知觉调快工作效率,间接戒掉上网浏览网络的坏习惯(因为没时间),避免加班的情况出现,有充裕时间,甚至能提前安排明天的工作,让自己生活有条不紊。
其实运动起来也是个好习惯,目前正在逐渐在以前的习惯基础上入手培养中。
很多时候我们都急于求成,想一心多用,不可否认有些人天生适合如此,但对于普通人来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比如说我就办不到。个人觉得慢就慢,慢工出细活,在一个时间段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不容易,我们面对的诱惑如此多,如果能真正把精力用再正确的时候,慢也就是快了。
欢迎个人转发,转载请参照“转载授权须知”
关注 只想好好说话(whisper-s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