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辽”为名的地方不仅在辽宁,山西也曾经有过,为何现在已消失
辽宁省简称“辽”,境内有辽河,也有辽阳等城市,省名“辽宁”也在民国时期取“辽河流域永久安宁”之意改奉天省而得名,此外在历史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就已经设置了辽西、辽东郡,并且在后来还有一个以“辽”为国号的朝代其起源地也在辽宁省。所以今天的人们一提起涉及“辽”字的话题或者词语,无不想起了辽宁省,好像有“辽”字的地方只存在于今天的辽宁一带。
辽宁省地图
战国时期燕国地图上的辽水、辽东郡、辽西郡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字中带“辽“的地方,虽然其历史比不上辽宁省的“辽”来得久远,但在我国来说也算得上是历史悠久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位于今天山西省晋中市的左权县。之所以叫做左权县是因为在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在这里,为纪念左权将军于当年9月份,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改县名为左权。而左权县改名之前就是以“辽”为名的辽县。
民国时期地图上的辽县
辽县虽然说是县,但这是在民国初年“废府州存县”时改成的,在那之前是“辽州”,并且还是在山西省内疆域属于最为稳定的一个行政区域,其管辖区域自唐代开始就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
山西辽州之“辽”大约得自于两个源头:
一是辽水。辽的繁体字为“遼”,在古汉语中遼、轑有时候互用。因此辽水也称为轑水,就是今天左权县南的清漳河西源,据《水经·清漳水注》:“轑水出轑阳县西北轑山,南流径轑阳县故城西南,东流至粟城,注于清漳也。”在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县城位于轑水东北位置就是“轑阳”了。当然它成为县名是晋朝时,在西汉及之前为涅氏县的地域,东汉在此置阳阿县,晋改为轑阳县。
西晋时的轑阳
到了南北朝时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轑阳县,孝昌二年(526年)又复置,虽然从废到重置仅78年时间,但就这一重置后,就把之前的“轑”字弃之不用了,改为“辽阳县”。辽阳县在北齐时期又被废。
二是辽山。隋开皇十年(590年)在原辽阳县的位置设辽山县,据有关记载是因县西北辽山为名。也不知道这座辽山是因为原辽阳县得名,还是原本就有辽山。
另外在隋朝还发生了一件对后来的辽州影响深远的事情,就是在开皇十六年(596年),分太原郡的乐平、东山、和顺、交漳、平城、石艾、和顺、辽山七县置辽州,但此时辽州州治是在乐平县。
虽然仅不到10年,大业二年辽州又被裁撤,但是不久后的唐武德三年(620年),又复置了辽州,不过这时的辽州却仅辖乐平、石艾、和顺、辽山四县,治所在乐平县。这一年辽山县还迁移了治所,因为原辽阳县治所由于水灾被冲毁,所以把治所迁到了今天左权县城的位置。
唐朝时的仪州,即辽州,其疆域已和明清辽州相同
武德六年辽州州治由乐平县移到辽山县,又割榆州榆社、平城两县归辽州,但石艾、乐平两县却划到了受州。到这个时候,辽州州治已在辽山县城,并且辖辽山、榆社、平城、和顺四县,虽然后来辽州曾经改为箕州、仪州、乐平郡等名字,但是其治所、所辖面积却到清末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北宋的辽州
金朝撤销平城县,其地入辽州,此时辽州辖三县:辽山、榆社、和顺。明洪武元年(1368年)将附郭的辽山县裁撤掉,其辖区并入辽州,辽州所辖榆社、和顺二县。这一格局一直维持到清末,时长约为544年。1912年时废州改为辽县。1942年改名左权县。
明朝的辽州
至此,位于我国地理中间部位以“辽”为名的地方消失了,只留下了位于东北的有着众多的“辽”元素的省名、市名、河名等等与“辽”字有关的地方。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