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之声】敢问中国语文教育走向何方?

李怀云,大学本科毕业,社旗县政协机关退休干部。曾在初中和高中的任教,后在县文明办、统战部、工商联、政协等部门工作。

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育所占课程份量很大。但是,效果却总是不尽人意。不要说很多高中毕业生,甚至包括许多大学本科中文系毕业生,也不具备应有的口头表达或基本书写能力。

有人说,在联合国大会主席台上摆放的多种语言文本文件中,中文那一撂最薄,说明汉语表达力最强(实际是还有中文方块字写起来比拼音文字占空间小等原因)。但是,不可否认,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

伴随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力度加大国策的实施,中小学语文教育也将进行改革。即:进一步加大语文教学份量和考试难度,提高中小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更好地传承传统优秀文化。

然而,当代人类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与国之间的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中小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有关基础知识很多。所以,对于中小学各学科知识教育所占份量的合理分配,显得十分重要。至于语文教学效果差的原因,应该从汉语言文化及语文教学本身去找。目前这种做法,势必进一步加大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大大影响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很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广义上讲,汉语,包括现代汉语,除了那些随着时代发展所出现的新词或外来词,都属于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狭义上讲,汉语或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学习,则主要是指以古诗文为代表的那部分内容。难学的汉语之所以变成了真正的“学难”,是由于我们对广义上的传统文化的机械式继承。如果我们能够从实际出发,跳出传统中国文化的窠臼,舍得对其进行“减肥”“瘦身”,采用正确的方法,效果将大不相同。这方面,很值得思考探究。大致说来,至少有以下四点:

其一,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应该“去赘”“消肿”,轻装上阵。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分明包括精华和糟粕两个部分。我们应该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语言文字学习也不例外。由古汉语演变出的现代汉语,字词十分丰富,多音多义字及同义词、近义词也很多。同一意义也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字词表达。特别是大量近义词的选择应用,更能显示其含义的细微差别,从而使语言更加丰富、准确、生动。但是,它常常把简单明了的表述复杂化,无疑显得繁琐、累赘,大大增加了学习内容。对一个东西的选择与评判,要看其实用价值上,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让学生投入更大精力学习那些浩如烟海的词汇而影响其他重要知识的掌握,倒不如将其精简应用。其实,官民双方在日常书写或口语应用中,也没有那么复杂。看看当今中央的文件、各级“大笔”们给领导写的讲话稿子、当代作家的各种文学作品、无数专家的科技论文,以及电视台明星节目主持人每天的台词等,广泛使用的字词有多少?可以说大都比较普通,基本上都是些常见常用的字词句子。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未来劳动大军的汉语基本应用能力,而不是重在培养文字学养深厚、能够啃中文硬骨头的文化人。它就是要让现在的学生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方面,能够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即说出文通字顺、符合逻辑的话来。至于汉语应用档次的提升,那是大学中文系的事情。

我们还知道,现代纸质工具书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电子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也使所有人都能够随时随地查阅使用那些比较陌生的字词。大学文科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就古汉语、古文学等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和翻译应用工作加强力量,为文化传承服务,实在没有必要让所有人苦钻死记那么多老古董或掌握太多白话文字词。这不是对传统文化的阉割,而是在不影响效果的情况下享用现代科技所带来的红利,更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发扬传统文化最忌“走火入魔”。在中国,官方媒体起着舆论导向作用。媒体上曾经搞出的“成语大会”之类节目,也着实一度调起了许多人的文化胃口。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加上后来人们生发新造的,那么多成语或含有怪僻字的词语,真的都需要、都常用、都应让孩子们感兴趣去学习吗?除了让人具备与自身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语文基本功之外,对于汉语言文化,应由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发展,而不应使之成为沽名钓誉、追求炫耀的资本。

所有社会现实都说明,中小学语文教育中要求掌握的字词量,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减少,而不是增加。

其二,语文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

每个人的天赋存在明显差异,擅长做事的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善于语言的学习和表达,而相当一部分善于理工科学习的学生却不善于此。过高标准的、繁重的语文学习任务,势必影响这部分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否定或降低其语文基本功掌握的标准。

考试,历来是中国应试式教育的指挥棒。中小学考试或高考中,包括大量、快速阅读分析等在内的较高标准和要求,实令很多孩子望而生畏。那些考题,连许多语文老师都很难获得高分,岂不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

再者,在手机等电子产品兼具“人类毒品”、“教育公害”等副作用,大量消耗男女老少时间、精力的今天,诸如海量阅读对路文章等高标准要求,也成为一种难以企及的奢望。这也势必加剧城乡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学生语文素质的差异性。

语文,将马上成为更多孩子升学道路上的更大拦路虎。如何在种种差异性中确定语文学习标准的平衡点,找到一个公约数,以避免大量科技人才的埋没浪费,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无奈社会现实。

其三,借鉴传统方法,就能基本满足传统文化学习需要。

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学习,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把这部分内容学好了,无论在思想方面还是写作方面,都很有益处。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中小学阶段的传承教育,其实十分简单。中国的古文学浓缩、精炼,但是很不利于小孩子们的理解掌握。但中国人自有中国人的办法。一方面,人的大脑当初是一张白纸,涂上啥就留下啥印记,或者说是从青少年时代至老年,年龄越小记忆力越强、学过的东西越不容易忘记,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增强但记忆力下降(扯远了:当今有些人之所以缺乏人类现代文明意识,就是小时候由大量荒谬东西充塞脑子形成固定思维模式难以改变的结果);另一方面,几千年中国历史上的国学、私塾,其根本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孩子们生吞活剥地背诵文章。待其长大之后,很自然地理解了所熟记文章的意思,在思想受到熏陶的同时,也领会到写作的奥秘、借鉴到其中的写作方法。特别是,在现代教育模式下,只要初中以下学生脑子里装了许多古文,到高中阶段,老师结合这些文章讲解有关古代和现代语文知识时,必定收到一点就破、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事先背诵相当一部分文章,还更有利于相关字词的背默书写,对识字是一大促进。这一观点,可能还不被一部分人接受。但事实就是如此。当今社会,有些家庭或通过家长自己引导,或通过孩子在课外国学班接受辅导,让孩子在10岁左右就熟记背诵不少古文,使他们在语文素质提高方面都取得了与众不同的效果,就是最好的说明。因此,小学、初中阶段的语文课,要拿出相当一部分时间做这个功课。可结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老师引领下主要在课堂上完成。死记硬背,好像是中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众矢之的。但在传统文化的古诗文学习上,似乎仍然是其不二法门。只是,古诗文应优中选优,精选出一少部分让学生学习。这类课程所占比例不能过大,应控制在五分之一以内。

真的。凝练的中国古诗文,最适于小孩子装进脑子里。一旦装进去,就等于掌握了,终能受其益,不需要别人费太多口舌去讲解。这也是中国人学习语言和传承文化的一个特色和优势。这个优势发挥好了,特色体现出来了,就能大大有利于整个现代汉语言文化的学习。

其四,整个语文教育呼唤删繁就简。

中国当代语文教育之所以功效差,就在于其违背了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就是:一个成年人的精力、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何况是青少年学生,更何况是他们还有其他那么多门类的知识需要学习掌握;正因为汉语言太丰富——当然也是太复杂、太臃肿,才更应该狠心做好取舍,不去给学生塞太多、太凌乱的东西,或者把目标不切实际地定得太高,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我们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量再减少一些,把那些所谓的思想性、艺术性等分析再删除一些,把那些不着边际的海量阅读与分析要求再降低一些……只注重最基本、最一般的读写教学训练,学生的语言学习负担将大大减轻,实际应用能力反而能够明显提高。

给汉语“瘦身”,既不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不影响那些语言天才的诞生和成长。社会,就是每个人进行才艺展示的大舞台。现实生活中,那些语言学大师,有不少并非大学语文学科科班出身,反而是用非所学或自学成才的“偏才”。而且,人们大都会承认,古代国学、私塾老师对于文章的讲解教授,并没有那么复杂、费力。包括现代语言大师们对于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并不一定是从老师的教授中获得。作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往往并非刻意运用什么形形色色的艺术手法,而是文思泉涌、灵感再现的结果,只是别人在饶有兴趣、喋喋不休地大加欣赏分析罢了。语文教育中,不应该过度纳入这些内容,徒增小孩子们学习的难度。

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文化,要能够自我审视、自我扬弃、自我更新,这样才更有利于使自己在竞争中取胜,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语文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它与抛弃传统,“损根”忘祖完全是两码事情。

进而言之,汉语亟需进行一场“二次革命”,让它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更加成熟起来。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汉语的口语与书面语差距很大,是一种典型的“两张皮”语言。发源于尚古、皆具古代散文特点的书面语,是一种基本上与老百姓生活相脱离的象牙塔文化、贵族文化、科举文化,或叫做官方文化、“文人文化”。到明清时期,其过于凝炼并有些诘屈聱牙的书面语,就显得很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从明末开始,文化领域就陆续出现了将官方书面语与民间白话相融合的半白话式书面语言。五四运动时,更是爆发了汉语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即掀起了一场白话文运动,由此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官民通用的现代汉语,实现了汉语书面语接近口语化目标。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所推行的简化字,谈不上汉语的又一次革命。因为,它只是带来部分汉字书写上的便利,并非汉语字词应用的简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多次民族融合中,汉语吸收其他民族不少语言。同时,中国地域辽阔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汉族使用着不同的方言。这使汉语的民间口语本来就很丰富,也是很复杂。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转折的过程,又在一定程度上如一块压缩饼干放入水中膨胀变化的过程,也如一块面团的发酵过程,使得汉语口语得以大大扩展。文章语言的通俗化、大众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汉语膨胀、发酵出的块头太大了,种种原因使中国人造出的语言太多了,实际是有些陈腐泛滥,以至使汉语书面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在诞生成长中不断走向规范、成熟的过程,“年轻”的现代汉语亦如此。今天,我们应该开展一场汉语二次革命,将它的规模再适当压缩一下、真正规范一下,让它再简洁一些、学习和使用起来更便捷省力一些。比如,把中小学生要求掌握的文字数量再压缩十分之一以上。特别是,把汉语中日常应用书面语词汇认真梳理筛选一番,明确其需要掌握哪些词语,把过多的同义词、近义词及不怎么常用的成语等词汇压缩下去。对于写作技巧方面的教学内容,一并进行压缩、简化。阅读要求方面,引导鼓励中小学生博览群书,培养考察其一定的快速阅读分析能力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头,过则为害。应该在考试的引导下,让学生阅读由有关部门精选公布的二、三十本名家名著,并且对其五分之一左右篇目予以精读,而不是提出海量、快速阅读之类不着边际的要求。

语文的根本特征是其工具性,艺术性包括在工具性之中。其思想性方面的收获,是必然相伴而生的东西,不应过于追求。但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在本国语言教育中很重视思想性教育的国家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工具性特点的突现。“二次革命”后的语文教育的核心或根本原则,应该是:在明显减少要求掌握的字词量的基础上,达到文通字顺;在文通字顺的基础上,体现出最基本的写作技巧,也就是其艺术性。其实,如果能够让小学至初中的孩子们熟记相当一部分古诗文的话,其艺术性也就能够掌握得很可观了。总之,就是要坚决改变中国语文教育所呈现的奇观——从官方到民间的日常应用并没有那么神秘复杂,出考题时却挖空心思搞古怪刁钻题目来整学生。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把被整晕的学生从汉语的故纸堆里解放出来的话,反而更有利于他们对真正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语文教育的现代化是其基础条件之一。或者说,语文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现代化。我们都是中国人,不要借语文教育自己给自己过不去。甚至可以说,我们切莫抱守残缺或敝帚自珍,在汉语使用上把传统这个大包裹一股脑地背起来、一点也舍不得放下,把某些副产品当作正能量来发挥,作茧自缚,阻碍社会进步。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中国自明末清初逐渐落后于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继续重“精神”而轻“器物”。按目前的教育导向,清华、北大等“国学”,必定能够招进大批一目十行的阅读天才。但这未必是国家的幸事。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专业的事情应由专家去做,但专家也要依从民意。中国不搞公投之类的事情,但在重要决策作出之前,需要搞好民意调查。否则,妄自沉醉于5000年传统文化、沉醉于臃肿的中国现代汉语言,以及某些所谓世界名著的欣赏把玩,把关系到未来国运的、极为重要的高考,变为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考语文的别样“科举”,不能不说是一种误入岐途、顾此失彼现象,也不可能就此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敢问中国语文教育走向何方?

再望教育界“肉食者谋之”。

专家顾问

魏书生     钱梦龙         赵忠心

聂振弢     唐云增         周同宾

秦俊   张军安  王原野   姚丹华

总策划      秦远晴(愚公)

主     编    陈   曦

摄影编辑   张殿举

联谊单位

《作文指导报》编辑部

南阳报业传媒小记者中心

《教育时报》南阳记者站

河南松静匀乐教育科技中心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或与责编联系,电话:13937781116。

(0)

相关推荐

  • 澳门特区的大学语文简述

      笔者按:至此,笔者撰写的台港澳大学语文研究三篇已全部发表.   台湾地区大学国文教育一瞥,<汉字文化>2018年第3期   母语回归:香港特区的大学语文,<汉字文化>202 ...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摘 要:素质教育的推行,给初中语文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尝试以其他文化教学方式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教育 素质教育 语文素养 而传统文化 ...

  • 【行走预热4】满世界都是好玩的,我要郁郁葱葱地热爱一切

    致全国第四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的一封信 浙江宁波    蒋思巧 尊敬的组委会老师: 我是来自浙江宁波的一名即将入职的初中语文老师.没错,今年六月,我才从大学的汉语言文学 ...

  • 17级语文教育 张威谈升本

    17级语文教育 张威谈升本 各位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语文教育17级2班的张威.很高兴在胡老师的微信公众号里给大家分享我的升本历程. "吹尽狂沙始到金,希望你是沙中金."在我着手 ...

  • 【百家之声】自然生长教育赋

    包祥, "自然生长教育"创始人,资深教育家,文化学者,艾瑞德国际学校总督学.曾任省级示范高中和民办学校校长20年,任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中国教育家大会副理事长,世界学堂联盟秘书长 ...

  • 【百家之声】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它们是语文的教学之根.而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责无旁贷地将书法艺术传承发扬下去. 一.分析现代小学生的书写现状 <语文教学大 ...

  • 【百家之声】包祥说教育(一)

    包祥,"自然生长教育"创始人,资深教育家,文化学者,艾瑞德国际学校总督学.曾任省级示范高中和民办学校校长20年,获全国优秀校长称号.现任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中国教育家大会副理事长 ...

  • 【百家之声】 家规教育

     家规教育的若干注意点 某小区有两个毕业于"985"名校的大学生,同时被一家管理很严的著名公司高薪聘用.其中一位不到十天就因"受不了人家的气"而辞职回了家.据了 ...

  • 【百家之声】如何实施家庭熏陶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讲,"好孩子"和"坏孩子",都是熏陶出来的.家庭熏陶,对儿童成长的正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孩子性格与人格的影响非常深刻.然而,十分奇怪的是,尽 ...

  • 【百家之声】苦难教育与快乐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与人的竞争,就是人与人承受苦难能力的竞争!在战争年代,决定战斗胜败有时不仅靠战术技术比拚,还要表现在双方的耐饥力,耐渴力,耐热力或耐冷力,耐疲劳力等等心理素质与意志力量的较量上. 从 ...

  • 【百家之声】书生教育“道”

    民主科学和修养, "三大命题"世界扬. 科学治教有"三环", "四条标准"不能忘. 事时时事相对应, 人事事人定好岗. 民主施教" ...

  • 【百家之声】他在改变教育

    罗崇敏,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 ...

  • 《中国诗歌百家大典》暨中国诗歌百家榜上榜诗人:王伟(深圳)四首

    太和山 四首 王伟 富县太和山, 羌村垂钓祠, 金鹿福泽地, 绝佳风景诗. 开元寺 彩虹桥比彩虹艳, 开元寺开别样天. 人间大美在富州, 双龙福佑万民欢. 最美富州 金鹿祥瑞吉四方, 龙林甘露润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