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到底有多牛?看了这些逆天纪录,才知道什么叫“旷世天才”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有个词叫“恃才傲物”,凡是有才华的人,就难免有傲气凌人之感,这一点在钱钟书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当然,他也确实有傲的资本。
(钱钟书)
钱钟书何许人也?他是最才华横溢的作家、最学贯中西的翻译家、以及最通古博今的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一生著作等身,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有诗话作品《谈艺录》,他创作的《宋诗选注》被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用文言文写成的《管锥编》更是百年难出一部的鸿篇巨著,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至于那本被奉为近代讽刺小说巅峰的《围城》,实际上只是钱钟书的玩票之作,在他自己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围城》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钱钟书的书,只有这一本我们普通人看得懂。真相就是这么残酷。
(围城剧照)
1910年11月21日,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书香门第,父亲钱基博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现苏州大学)校务主任、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等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古文学家。
家学渊源深厚的钱钟书,自幼痴迷于古典文学,加之天资卓绝、博览群书,所以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展露出过人才能。
(年轻时的钱钟书)
1929年,19岁的钱钟书以逆天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外文系。怎么个逆天法呢?国文、英文都是逆天得高,而数学却是逆天得低——英文满分,数学15分。
刚刚进入清华不久,钱钟书就凭借绝世才华名震校园。他上课从来不记笔记,尤其热衷于“三心二用”,总是一边听课一边看闲书,或者是画画、练书法。但每次考试他无一例外都是第一名,甚至因为实在太优秀,分数破了清华的纪录,被破格给了个“超等”的成绩。如此殊荣,在清华乃至整个中国高校里,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钱钟书漫画)
钱钟书这位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才子,不仅是同学们艳羡的对象,也是清华教授们的团宠,国学大师吴宓对他格外青睐有加。每次上完课,吴宓都要跑到钱钟书的座位前,非常“谦恭”地问上一句:“Mr.Qian的意见怎么样呢?”
吴宓如此“不耻下问”,钱钟书却从来不“受宠若惊”,他要么直言指出教授的不足之处,要么干脆不予置评,该看闲书看闲书,该练书法练书法。对此,吴宓倒也不气恼,反而愈发喜欢钱钟书,认为他很有个性,有旷世才子本该有的派头。
(吴宓)
1933年,钱钟书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前夕,校长亲自出面挽留他,破格录取他留校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但是,钱钟书的态度很坚决,他一口回绝了校长的诚意邀请,决意出国留学深造。
据说,钱钟书当时还说了这样一句惊人狂妄之语:“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我钱某人的导师!”
也有人说,钱钟书确实说过这话,但不是在1933年从清华毕业时说的,而是后来在西南联大任教时说的。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则出面澄清说,钱钟书从未说过此话,恐怕是挑拨离间之人杜撰之词。
(杨绛)
这句话到底是不是钱钟书说的,什么时候说的,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公案。不过,这句话被捕风捉影的周榆瑞告诉了吴宓,这倒是确信的事实。被自己的得意门生说“太笨”,不配做他的导师,吴宓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地平静,他非但没有恼羞成怒,还说:“Mr. Qian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没啥。”
哎,吴宓真的是“爱惨了”钱钟书。
1935年,钱钟书在上海光华大学完成了任教服务期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不久后便在妻子杨绛的陪同下赴英国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英文系继续深造。
(钱钟书与杨绛)
值得一提的是,钱钟书当时的成绩是87.95分,不仅是当年的第一名,也是庚款留学生的史上最高分纪录。
实际上,钱钟书拒绝留校读研,选择出国深造,并非他看不起清华教授,而是出国深造在当时是所有高精尖人才的共同选择,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嘛。更何况,钱钟书学的还是英文。
最后,笔者还应该向钱锺书先生道个歉,我将他的名字写作“钱钟书”,这对于捍卫繁体字的钱先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冒犯?
(本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