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保险!外资来了!

本文大概
1560字
阅读需要
3分钟

保险公司给我们上保,那么谁给保险公司上保呢?

那就是"传说"中的再保险公司了!

因此,再保险也被称为"保险中的保险"。

10月26日至28日,全球四大再保险大会之一的上海"陆家嘴再保险大会"如期举行。

大会期间,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明确表示"银保监会将大力度推动再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将继续推动海外再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为国内再保险市场提供良好政策环境支持"。

这句话虽然不长,但是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外资再保险公司将会大规模进入中国

那么,外资再保险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实力如何呢?

去年12月,银保监会批准大韩再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开业,标志着境内外资再保险公司达到7家,超过中资再保险机构。

虽说机构数量超过了中资,但在保险业务规模上,外资实际上还不能和国内再保相比。

2018年国内再保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

国内再保险业务主要还是靠国内再保险公司来承担分保业务的,当然主要靠的是中再集团这个巨无霸。根据业务条线不同,分为中国人寿再保险和中国财产再保险。

从2018年国内再保险公司净保险业务的收入分布情况可以看到,中再集团一家独大,下面两家再保险公司占据了国内再保市场的绝大部分业务

而国外再保险公司在国内承担的分保业务体量并不算多,包括国际最为知名的两大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和瑞士再保险,也只占据了4.67%和1.4%的业务收入

而要论起在国际上的江湖地位,慕尼黑再保险和瑞士再保险却是老大和老二,中再集团排在第八,其他排名前列的就没有中资的公司了。

国际再保险公司排名

别看现在国内再保险业务主要是中资企业在开展,实际上国内再保险业务的发展之路非常坎坷。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再保险业务可是由外资保险公司控制的。

直到1949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置海外业务室之后,国内的再保险才刚刚开始起步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海外业务室

由于在1958年底至1979年期间,国内保险业务停办,因此再保险业务也陷入了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停摆,到1979年才恢复。

1996年,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新中国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再保险公司。

因此,如果真正要说中国再保险业务的发展,进入发展快车道的时间是90年代末、21世纪初,距今也就20年左右的时间。

而像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这样的国际再保险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则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保险领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国内再保险市场逐步开始实现多元化。

国内再保险业发展历程

此次在"陆家嘴再保险大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的表态预示着再保险业将全面向外资开放,而且已经在这么做了。

除了前面说的新增大韩再保险公司在上海开业,还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批准了德国通用再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由3亿元增加至4.39亿元、瑞士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由3亿元增加至13.55亿元、以及德国汉诺威再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由25.45亿元增加至41.05亿元的一系列增资操作。

其实,再保险业对外资开放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而是在中国金融大开放的背景之下发生的

早在2018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就提出"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以后不再设限",吹响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号角。

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则将三年过渡期缩短至两年,同时取消了外资保险公司30年经营年限的准入条件,加快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

今年1月1日开始,过渡期结束,已经允许外资在国内100%独资经营了

从被迫由外资掌控,到中资掌控,再到主动放开外资进入,这也体现出了中国金融业的一种自信。

可以预见,国外再保险未来也一定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共同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不过,我们的保险合同上是不会看到再保险公司的名字的。

再保险公司是隐藏在幕后的保护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