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393 | 蔡金针:西峰古寺钟声远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西峰古寺钟声远
·蔡金针
维摩胜迹说西峰,满径昙花对古松。
世外闻尘都不到,清朝撞彻几声钟。
——郑雷震《古寺钟声》
西峰古寺,位于甲子城西西门街,是海陆丰地区最古老的丛林寺观之一。
据了解,它始建于南宋末年,元代曾一度衰落。明洪武年间,提学魏校将它改为西峰书院,后历经多次维修,现保存下来的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修的。该寺平面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抬梁式梁架结构,建筑有山门、前殿、内院、正殿及左右配殿等,占地面积约八百平方米;建筑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屋顶坡度平缓,柱身较高且用鼓磴作柱基。建国后,它供甲子镇中心小学使用,以前还有放生池、龟山等附属建筑;现在的建筑,除了保存正门“西峰古寺”匾额以外,已不是原来的建筑样貌了。
清康熙辛酉科举人、四川苍溪县知县郑雷震《瀛江胜迹八咏》之一《古寺钟声》,就写到了西峰古寺。
如今这一景已没有昔日的辉煌,也没有诗人笔下的美景了。要是你想来这古寺参观,你眼前看到的是一座新建的庙宇,美轮美奂,却没有一处古朴的建筑物,更没有清代的建筑风格。寺后原有一座美丽的青螺山,后来小山峰变矮了,如今它的周围不是住宅区,就是祠庙。清康熙年间邑庠生李学山笔下的《另标瀛江八咏徵诗引》中的《螺山晓翠》这一景不见了。昔日的青螺山,有句为证:“一峰咏翠,雅号青螺,大众披云,最宜晓望;淡烟笼树,宿雨初晴,沧海浮轮,朝晖乍起;傍连古寺,撞彻晨钟,曾有高僧,传来短偈;苍崖碧草,猿岛呼群,酒榼诗囊,高人接踵。”
“西峰一望郁嵯峨,积翠迷离向晓多。绿树乍含初日暖,晴岚犹罥宿烟和。雨余石径对苔藓,风过松阴动薜萝。最是此时山色好,碧云深处一青螺。”这《螺山晓翠》一诗,好像让人置身于梦幻般的青螺山立中。多美的螺山啊!在赞叹声中,这一景已成昨天的梦。一峰咏翠不见,晨钟的撞彻声也不见,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只剩一株古榕还守住这小山,在诉说人世间的无奈。
清嘉庆年间,邑人直接把“西峰古寺”命名为甲子八景之一,如参加辑订《甲子乘》的增广生员黄栋有诗云:“西峰开梵宇,贝叶绿成阴。钟觉游尘梦,花拈悟偈心。僧闲莲结社,佛化地铺金。到此都幽静,云封上界深。”
“阳”在山,谓之山的南面;“阳”在水,谓之水的北面。西峰古寺,螺山之阳,即古寺在青螺山的南面。相传,昔日一位高僧来到这古寺,曾题偈云:“寄语西峰古镜台,白莲留与万年开。青螺背上无荒地,维摩点头我便来。”
西峰古寺为甲子景观,有几种说法:清乾隆十年《陆丰县志》记载,“西峰古寺”是甲子八景之一;张铭郁先生的《甲子历史简介》记载,“西峰藏古寺 ”是甲子八景之一,“西峰古寺”也是甲子内八景之一。无论志书也好,文人贤士也好,都把西峰古寺作为地方文化景观的代表,把它作为甲子八景之一,已成为历史的印记。
“甲子有古寺西峰者,盖有悟于西极,根宗之义乎。谈山必祖崑崙,谈水必溯宿海。昔人以是名刹,诚有取也……谓此寺兴自宋,历元、明,迄于今,阅祚二十有二,禩甲辰朝议避海……募僧淑行,行出而授之,无令往代芳迹,湮没于断崖荒草见,泯贝不彰济,则神之灵、地之杰也。”
当你来到西峰古寺,你眼前的山门上镌刻着“西峰古寺”,阴文楷体大字,魏碑气韵。这块石匾,是古寺的旧物,才让人找到历史痕迹的丝许安慰。
现在的西峰古寺,已不见增广生黄栋题咏的“钟觉游尘梦,花拈悟偈心。僧闲莲结社,佛化地铺金”的景观;古寺钟声,举人郑雷震吟咏的“清朝撞彻几声钟”,没人再听到;青螺山,也不是邑庠李学山笔下的青螺山了。寺后曾建过三层教学楼,因危楼被拆才成为小山墩,还好有一棵茂盛的榕树,时而听到几声鸟鸣。不由感慨系之,赋诗一首:“螺山晓翠梦犹在,时见苍榕晨鸟鸣。古寺钟声谁撞彻,惟存香火伴长明。”
转自:汕尾日报17.06.18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文学看台390 | 潘妙君:陈炯明是“毁誉参半”还是“惠誉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