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是前朝皇室后裔,却只能在尴尬的荣华中苟且一生

古典书城

「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 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 」

国学经典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

元 赵孟頫  行书《闲居赋》局部

提起赵孟頫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法艺术

那出神入化、娟秀妩媚的行草真隶

不知令多少人为之倾倒、陶醉

其实,他不仅书法厉害

诗词画乐律等均堪称一流

此外,还在政治、经济领域颇有建树

元史说“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

知书画而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

却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在当时那可是相当的牛

赵孟頫传世名画《饮马图》局部

然而,人人都有一本

只有自己才读得懂的心经

艺术大师赵孟頫在当时却

是背负着“汉奸”、“贰臣”的骂名苟且而活

因为他亲手为自己酿造了一坛苦酒

在忏悔中,独自默默品尝了一生

从意气风发的才子,到默默苟活的老者

那些“忍辱偷生”的日子

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称

谁又道得清?

赵孟頫  行书《相州昼锦堂记》局部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他出身宋朝宗室,是宋太祖

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

南宋时,他任司户参军

后南宋灭亡,他逃回老家,苦读诗书

与老母一同清贫的生活

如果就一直这样过下去

相信赵孟頫的人生将是安然,平静的

可他很幸运,又或者是很不幸

回乡后不久,他迎来了人生的一次转机

公元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广罗前朝人才

由于赵孟頫在南宋才名颇高

忽必烈十分欣赏他,便召他入宫朝见

接到诏令的赵孟頫出发了,义无反顾

在行至杭州时,他偶遇了好友戴表元

听说赵孟頫准备出仕元廷后

戴表元极力反对,并写下了《招子昂饮歌》

其中有几句,极力表达了对赵孟頫的劝诫:

虚名何用等灰尘,不如世上蓬蒿人。

黄金偏趋不贫室,白发难老无愁身。

风雨无情亦如此,凄凄但聒穷人耳。

然而赵孟頫拒绝了朋友的好意

“此行若拒,恐怕我将有杀身之祸

我死倒也无所谓,可我还有年近古稀的母亲

这些,你是不会明白的”

这一年,他三十三岁

正是一个男人的黄金年龄

一个懂得顾全大局的年龄

赵孟頫 行书 《赤壁赋》局部

这个世上,想要活下去

终究是要付出一些的

初到京城,赵孟頫便受到了元世祖的接见

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

并给他诸多礼遇,让他任兵部郎中

希望他一心一意为自己办事

赵孟頫接受了元世祖的礼遇

这一举动,保住了自己和母亲的性命

但却也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半生清名

朝代更替,随波逐流

在如今看来,似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为我们如今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

不论汉族人还是蒙古族人

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但在那个礼教森严、名节第一的古代

赵孟頫的做法却是遭人所唾弃的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如今一个娱乐明星出轨都可以闹得沸沸扬扬

况且赵孟頫在当时还是著名的文艺明星

所以,赵孟頫出仕元朝的事情一经传出

堪称是名噪一时,天下轰动

在众位士大夫眼里,他作为宋朝皇室后裔

眼见汉人的鲜血浸满自己的土地

却臣服于蒙古屠夫的铁蹄之下

对元朝的统治集团屈服

所以,他成了当时屈膝侍敌

变节儒林的典型“汉奸”代表

赵孟頫 行书 《归去来兮》局部

有位叫虞堪诗人

在《题赵子昂苕溪图》中骂他说:

吴兴公子玉堂仙,写出苕溪似辋川。

回首青山红树下,那无十亩种瓜田。

诗中举出了东陵候召平宁愿种瓜为生也不愿意出仕新朝的事情,显然是与赵孟頫做对比,批评他做了无耻的“汉奸”。

此后,在宋元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

赵孟頫一直遭到后人的诟病

有不少人甚至对他的书法艺术也不予认可

说他的书法是“书奴”、“俗书”、“软眉无骨”

比如明代书法家董其昌

元代书法家傅山均持以上观点

其实,谁又能真正理解赵孟頫呢?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说句实话,从已有的史料来看

赵孟頫投靠元朝

可能真的只是为了自己和母亲活下去而已

据史料记载

赵孟頫刚投靠元朝不久他就后悔了

虽然保住了生命,过得也很富裕

但他心情却一直不好

他得到的却只有鄙视

宋人鄙视他叛宋,元人也鄙视他降元

就连统治集团内部也藐视他

有一次,忽必烈召见他

问他大宋投降过来的两个人

叶李和留梦炎两个人谁好

赵孟頫半天无法回答

他知道这是忽必烈有意警告他

要他在元朝做官时要老老实实听话

因为叶李、留梦炎都是大宋投降过来的

等于他们二人一个是汉奸甲一个是汉奸乙

而赵孟頫则是汉奸丙

既然都是汉奸,还谈得上什么好坏

他们的共同之处即都是汉奸而已

赵孟頫 《水村图卷》局部

经过这次谈话

赵孟頫已经实在在京城待不下去了

于是,他请求外调,准备归乡隐居

外调任职期,他结识了他的发妻管道升

管道升是青浦小蒸人,字仲姬

自幼工诗善画、聪颖异常

她对赵孟頫早有倾慕两人相见更是一见钟情,羡煞旁人

她曾为失意的赵孟頫写过一首《我侬诗》

大大的有名,这首诗也让她

和赵孟頫的爱情传为佳话: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俩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诗中用喻新警,把夫妻关系比喻做泥,让人拍案惊奇。从两个人复杂的制作过程(捏塑、打破、调和、再塑),我们可以想象夫妇两个经历的不平凡,已经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难分彼此,无法离弃的地步。

管道升画像

虽然得到了爱情的弥补

但赵孟頫却依旧心情沉重

整日郁郁寡欢

因为自他出仕以来

侄子同自己绝交了,长辈友人

画家钱选也与他划清界限……

他越想就越自责

自责自己背弃了家世之重托

1289年,他写下了《罪出》自遣

诗中极力宣泄心中的苦闷

同时对自己降元的做法深表忏悔:

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

骨肉生别离,丘垄缺拜扫。

愁海无一语,目断南云杳。

恸哭悲风来,如何诉苍昊。

之后,他休病于江南老家

辞去官职,默默开始了他的忏悔

他先在江浙等地教授书法与绘画

同时也极力上书朝廷

要求恢复对书画艺术的重视与支持

到他五十八岁,已是闻名天下的艺术大家

这年,他为了复兴宋朝以来的书画艺术

毅然又回到了京城,任集贤侍讲李士

公元1316年,63岁的赵孟頫官至极品

是他一生事业的极盛时期

但他心中依然在忏悔着

同年,他写诗《自警》曰:

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行事总堪惭。

惟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赵孟頫 跋王羲之《时雪快晴帖》

1322年6月16日

赵孟頫终于在忏悔中结束了

他矛盾复杂而尴尬的一生

这年他69岁

封建社会,就说封建社会的事

所以对于南宋来讲

赵孟頫没能坚持操守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奸

对于他自己来说

他又是一个忏悔一生的孤独者

而对于中国文学艺术来说

他又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峰

想起《麦田守望者》中的一句话:

一个不成熟的理想主义者

会为理想悲壮的死去,

而一个成熟的理想主义者

会为了理想苟且地活着。

历史总是很有趣,也很无奈

有人选择死去,有人也理由选择活着

倘若你是赵孟頫,又当如何呢?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责任编辑| 明若清溪

 ▸其它公众号如转载,请回复「转载」查看相关注意事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