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较真儿,人生有了目标,成功才会有希望

图片发自简书App01德国科学家巴特劳特是一个爱较真儿的人,他也特别喜欢中国清代文人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他想不通,为什么莲会“出淤泥而不染”呢?为了较真儿,他特意做了个试验:将炭黑撒到莲叶上,再用喷壶洒水。果然,污物和着水珠一同滚落,莲叶洁净如初。试验结束后,巴特劳特给自己订下一个目标:要让这一现象变成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于是,他开始了进一步的实验,他从显微镜里观察到,莲叶表面是许多乳头状的小包,包上有一层很薄的蜡膜,污物只能停留在小包的顶端,很容易被水珠带走。根据这一发现,巴特劳特发明了用于汽车或建筑物表面的“自洁薄膜”,可使灰尘很容易被雨水冲洗净。今天,这种“自洁薄膜”已被广泛应用。图片发自简书App02著名翻译家,也是名著《傅雷家书》的作者傅雷,是很认真的一个人,甚至可以说是很较真的一个人。傅雷动笔翻译之前,会“熟读原著,不厌求详”,他曾告诫青年译者,“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绝不动笔”。翻译中,也是对原文的遣词造句之处反复琢磨,“煞费苦心”,琢磨如何将其译成“美的汉语”。傅雷对自己的译文,都有手写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修改。他翻译的《约翰·克丽丝朵夫》,译出了人物在人类层面意义上最为深刻的灵魂。殊不知,全书的译文,傅雷花了近一年时间特地校订修正。在一篇介绍性文字中,他甚至这么说:这部近代古典巨著,初稿本是于十年前问世,先后印行七版。兹由原译者全部重译,风格较初译尤为浑成。为提高自己的汉语感觉,使译文更生动活泼些,曾熟读老舍的小说,不过未能解决问题。读老舍的《四世同堂》,他直言,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辞不好,上下文语气不接的地方也很多。还有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装腔作势,前几年我很佩服他的文章,现在竟发现他毛病百出。傅雷对老舍的批评,其实无损于老舍的英名,倒是佐证了傅雷对文字的较真:可见他“不但对自己的译文不满,对别人的创作也不满”。这样的较真态度,可以保证译文文字质量。图片发自简书App03“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是金庸最喜爱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处世原则。但他一贯提倡的宽容并非无原则的忍让,他认为得饶人处且饶人,该较真时也得较真。比如对王朔,他也说了这样一番话:“王朔先生说他买了一部七册本的《天龙八部》,只看了一册就看不下去了。香港版、台湾版和三联书店版的《天龙八部》都只有五册本一种,不知他买的七册本是什么地方出版的。我很感谢许多读者对我小说的喜爱与热情,他们已经待我太好了,也就是说,上天已经待我太好了。我既然享受了这么多幸福,偶然给人骂几句,命中该有,不会不开心的。”一方面,金庸旁敲侧击暗示对方所读《天龙八部》为盗版书,既然是盗版书,文字的错讹、内容的散乱在所难免,王朔以此断定作者文字水平不高也就有失公道;另一方面,金庸巧做对比,暗示和广大读者对自己作品发自肺腑的盛赞相比,王朔的几句尖酸之语实在是沧海一粟,不值得一提。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金庸是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也是傲骨嶙峋的铮铮汉子。他20世纪80年代因起草“基本法”受到民主派的批评,说他有当特区行政长官的野心,对此金庸公开予以反驳,他说:“当行政首长有什么好?金庸的名和利相信都不会差过港督。今日全世界知道金庸的,会多过知道不论哪一位港督的呢!一百年之后,恐怕相差更远吧!”一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既表明了他对自己作品的高度自信,也道出了他淡泊仕途的人生情怀。04李敖曾说:“做学问和做人必须较真呀,不较真就是没知识。我如果不较真蒋家也关不了我,但这个真是什么呢?是你不能让他骗,你要抗争。结果我站着,蒋家倒了。”如果在热搜或度娘上去搜一搜,几乎90%以上的文章都是劝做人做事不必太较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把一切看淡点,看轻点。道理有千万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适合自己的只有一种。人生在世,抱以乐观、轻松的心态没有错。但是,如果大家都风平浪静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谁还愿意坚持真理呢?谁还愿意维护标准呢?其实,较真并不是个贬义词,是对人对事公正公平的态度。只有一股较真劲,你才问心无愧,坦然面对一切人和事。]W���}�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