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我可以恨我的父母么?父母控制欲太强,越“孝顺”越痛苦

写在前面:如果你懒,可直接划到最后...
当孝顺变成了禁锢,成为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的来源,甚至因为孝顺而产生了恨意的时候,我们就该有所调整。
你有没有遇到这个情况?
只要不听话,父母就受不了。
曾经有人调侃,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3+1”式的阴影,“3”是指三大铁律:
乖、懂事、听话。
“1”是指童年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在多数父母眼里,听不听话,基本就是判断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
即使长大成人,也许也难逃命运。
而选择当一个所谓“孝顺”的人,势必也会让你的内心追求自由的情绪相对抗,两种情绪相对,就会让你产生内在冲突。
为了逃避糟糕的情绪体验,这让你经常陷入困苦的状态。
家人无处不在的控制,直接成为子女痛苦的来源,杀伤力最强,也最无法抵挡。
有学者做过一项研究,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会造成终生的伤害,长大后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无论在哪个阶段,幸福指数都更低。
跟控制欲很强的人相处,会有很强的压迫感、压抑感和窒息感。
你会觉得你的存在好像总是在面临某种威胁,你不可以舒展地做自己,你的好坏对错完全掌握在另一个人手里。
有一些父母觉得,自己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来,而且把孩子养大,所以孩子应该感恩。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在他人格和自我意识形成之后,他有权利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生命历程,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并且无法进行道德上的绑架和干预的。
父母的控制欲会这么强呢?
真的很难理解。
他们每天脑子里对我们有无数个要求,小到喝牛奶、喝热水、穿秋衣、穿秋裤,大到要求我们考到什么分数、名次,选什么大学、专业、做什么工作,甚至什么时候恋爱结婚,跟谁恋爱结婚,他们都全包圆儿了。
好像我们就是他们在玩人生这个游戏的时候,一个被操控的木偶一样。
面对父母的情感勒索
周国平说:
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你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在情感勒索当中,这一招的精髓就在于:
一旦发生冲突,错的那个永远是你,而对的永远是勒索者。
我们之所以与他们发生冲突,是因为我们冲昏了头。
典型的手段是将自己的需求合理化,并污名化受害者的想法和需求。
他们善于粉饰自己的人格特质以及行为动机,自诩“高尚”、“善良”;
一旦与自己的意见不合,就会污名化、质疑对方。
应对方法:
当我尽力做好一切,你们还是不满意的时候——
对不起,你们的挑剔苛刻留给自己吧。
我不接受你用不高兴的臭脸或是感情勒索来绑架我,我不吃这一套。
用温和的方式摆出这种态度,一段时间之后,父母自然而然知道:
他的喜怒哀乐控制不了你了,感情勒索不到你了,他们自己也会成长,知道该怎么样用最有利于双方的态度来面对你。
在中国的文化中,“孝道”是偏向父母的,可能是考虑到父母爱孩子是天性。
还有年老的父母在年轻的孩子面前比较弱势,所以即使偏向父母,孩子也不会吃亏。
站在这个角度去看似乎合理,但这种预设是错的。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弱势方”这两点,都是错的。
有的父母确实不爱自己的子女,有的父母还会利用子女对自己的依恋,榨取利益或者赢得存在感。
被道德绑架的“孝”,不得不这样做,身孝心难孝。
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父母已经人到中年,思维格局已经相对成熟,已经形成一套固有的思维认知体系,难以改变。
在父母的心目中,可能一直认为,爱的内容就是控制,爱一个人,就是要把自己觉得好的一切都给到对方。
我们很难通过单纯的交流改变父母的想法,甚至很难让父母理解你的情绪感受。
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什么?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答案呢?
是具体的某个事情还是其他?
而我的答案是道德绑架!
爱,一定意味着牺牲?
一定要接受的人怀着无尽的歉意愧疚五体投地吗?
不可以更理智、更健康、更轻盈吗?
道德绑架是最主观的决策,事情的结局定论完全取决于持有者的认知和思想水平。
如果当事人是固执、不讲理、以自我为中心,完了,事件本身对于他来讲已经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了。
用自己知道的所谓道德道理来讲理,旁观者若是同他一样,最容易导向群起而攻之的局面了。
如果本人是以事实真理、公平为认知的人,道德、人情终究只是占了部分比例。
这一点,请做好心理准备。
也许你会面临很多道德层面的谴责,来要求你接受父母对你的干涉,同时请坚持住自己的选择。

另外,你还必须寻求自身的独立,不仅是经济上,还有情感上。

也许你给了他足够的保护,替他抵挡了太多的风雨,但因此,他也失去了自由和自我。
如果父母不支持孩子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即使为他做再多,动机再好,结果也不会好。
“我是谁?”
“我要走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
这些答案只能自己去寻找,父母赋予了我们最初的生命,却无法主宰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对于这些问题,他们也无法给出答案。
隐秘的角落
当你反抗时会被扣上不知好歹的帽子,然后告诉你:
“呦呵,翅膀硬了,会飞了!”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生的你,我会害你吗?”
“我图什么?还不是为你好?”
这些父母口中所谓的爱,就这样在无形中成了孩子们的枷锁。
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最后溺死在这种假装美好的假象里。
这样的表达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
父母伤心失望-孩子内疚、自责
父母嘲讽蔑视-孩子自卑、怀疑自己
父母指责攻击-孩子受伤,讨厌自己、自我攻击
父母威胁孤立-孩子害怕、无助
父母过度满足-孩子依赖父母,很难独立
所以总结一下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其实就是对孩子的否定。
控制欲过强的人容易体验到更多的失控
就像没有安全感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安全感的威胁一样,越是控制欲过强的人,越容易体验到很多失控的情绪。
因为失控本来就是人生的平常,也就是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意志来,但是因为控制欲过强的人会认为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想法来,是对自己价值的否定。
所以他们会做超级多的事情来极力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但结果容易出现跟自然规律做对的现象,表现为强烈的我执,自然会承受更多的期待落空的失控感。
正是,越是控制什么,越是被什么控制。
 父母讲得过你的时候和你“讲道理”,讲不过你的时候和你“讲伦理”
尝试和控制者讨论对方试图回避的感受,不讨论为什么这么做,只是去讨论感受。
控制者总是试图回避自己要面对的恐惧情感,但是你可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反问他:为什么你要求我达到你的要求?
我达到意味着什么?不达到意味着什么?
帮控制者去面对自己不愿面对的情感,态度务必要真诚和接纳。
因为要别人放下防御并不容易,你需要给他很强的安全感,一步步突破心防,这很需要耐心和勇气。
唯有让他直视自己的问题,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
不要让任何人随意侵犯你的精神家园,哪怕他是你的爸妈。
这篇文章并不表示对众多家长的不尊重,也并不代表我不爱我的爸爸妈妈,我很爱他们,感谢他们给了我生命,但我作为子女,觉得有些家长在言语和行为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作者简介:贤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