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病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CT扫描
20周的胎儿超声显示头围小于2.5%。羊膜穿刺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证实了巨细胞病毒感染。一个小头颅婴儿在足月时出生。头部CT在生命第一天进行(图)。脑MRI虽然对皮质发育畸形更敏感但由于需要镇静而未进行。
头部CT:第一天的脑轴位CT扫描显示(a)广泛的脑室周围钙化,(b)脑室肥大,(c)皮质沟缩小,以及(d)小脑发育不良。
巨细胞病毒是美国最常见的先天性病毒感染,影响0.5%至2%的活产,约90%的病例无症状。神经发育不良的相关因素包括小头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和神经放射学异常。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 virus,HCMV)属于疱疹病毒家族,β疱疹病毒亚家族,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HCMV在人群中感染极为普遍。病毒感染被认为是脑炎的主要原因,中枢神经系统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第二常被累及系统,脑炎是痫性发作和后期癫痫发生的主要原因。颅内炎症会导致神经系统很多疾病,如癫痫、Alzheimer病、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等,并且会加重疾病的症状和进展。
HCMV通过接触粘膜及非肠道途径(输血、干细胞或器官移植)进入机体,从而导致脑炎、视网膜炎、肝炎、肾炎、脾肿大、结肠炎等。血液和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及粒细胞是HCMV的主要潜伏部位。人CD14+单核细胞感染HCMV后立即出现潜伏感染,并诱导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系,促进选择性促炎因子及骨髓细胞趋化物的产生,这些物质在病毒扩散中起关键作用。Soland等研究发现器官(如脑、肝、肺、骨髓)中血管周围间充质干细胞易发生HCMV感染,并产生HCMV病毒体,这些证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HCMV感染的天然储库。
Slavuljica等对新生鼠进行腹膜内注射鼠CMV制作脑炎模型,在高毒血症的情况下病毒快速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并在脑实质进行复制,导致非坏死性脑炎。
HCMV对被感染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方式包括:
(1)HCMV的直接毒性作用;
(2)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溶解作用,CD8+T淋巴细胞渗入到脑组织中,从而导致脑炎的发生;
(3)CD4+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的作用;
(4)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
(5)HCMV诱导的免疫病理现象所致的间接损伤(如免疫抑制、各种促炎因子等);
(6)抗体介导的补体反应。
其中NK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而是通过表面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对“自身”与“非己”进行识别,并直接杀伤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NKG2D胞质区氨基酸不具有信号转导功能,但能与胞质区的DAP10非共价结合而获得转导活化信号的功能。HCMV感染诱导NKG2D配体ULBP1、ULBP2、ULBP3的表达。NKG2D配体与受体识别结合后,导致NK细胞活化并对被感染细胞的杀伤溶解。NKG2D配体主要表达于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胞,因此NKG2D配体可能作为疾病治疗靶点,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
人脑血管周细胞易发生HCMV感染,而周细胞在维持血脑屏障的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当其发生感染后,周细胞免疫功能得以活化,在颅内炎症信号传递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促炎因子产生增加(如CXCL8/IL-8、TNF-α、IL1β、IL-6等),从而导致病毒扩散及炎症发生,因此Alcendor等[29]认为脑血管周细胞可能是病毒感染后脑炎发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