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间充质干细胞科普及2017临床进展大盘点
干细胞在现代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代表着未来医学发展的一大方向。
而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被认为是目前距离临床应用最近的干细胞。
干细胞行业2021年预计将达1600亿美元,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成主流
如果你想要了解什么是间充质干细胞,Dr.博曾整理过一篇详细的文章进行科普:
简单说来,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诱导成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如果需要修复有创伤的组织器官,就可以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出的组织细胞来替代。
2017年,Dr.博发布过的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科普文章,及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进展,整理如下:
一、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科普:
二、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间充质干细胞之所以倍受临床研究瞩目,离不开它的几大重要特性:
A.免疫调节功能:
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细胞因子干扰树突状细胞功能并抑制T细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应,从而发挥免疫重建的功能。
B.来源多样、取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
C.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
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内皮细胞、基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
D.强大的归巢能力:
Saito等首次提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归巢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被身体受到的刺激激活,然后“定向导航”到损伤部位进行修复工作。
北医三院:间充质干细胞归巢装置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三、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研究进展:
英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培育出人类骨骼,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用于骨科医学。这些骨细胞将来可以植入患者,修复或替代受损的骨骼部分,治疗骨折、填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骨骼间隙等。鉴于使用的是患者自身的间充质干细胞,不易发生排斥,从而能够填补更大的骨骼间隙。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心肌的潜力十分巨大。文中5篇发表于国际期刊上的研究论文提供了有力佐证。
科学研究发现,低氧环境下,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以下三个参数来影响创伤愈合:葡萄糖代谢(胰岛素分泌、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粘附分子与血管再生。
间充质干细胞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 后aGVHD 发生率的减低及治疗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共识。
间充质干细胞有能力调节免疫反应,改善血管生成,还可以防止纤维化,间充质干细胞这些独特的性质赋予它们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潜能。
●精彩!利用黑科技“组合拳”刺激间充质干细胞,解决骨折不愈合!
来自美国雪松西奈医疗中心的教授团队利用超声波将特定的基因导入到患者自身的间充质干细胞里,促使间充质干细胞转化成骨细胞,使骨不愈合患者的断骨自行愈合。
来自韩国忠南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肠病,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上。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探讨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2015-COPD疾病负担及中国COPD管理现状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逐渐成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Nature旗下的《Cancer Gene Therapy》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Mesenchymal stem cell: a new horizon in cancer gene therapy》的综述,阐述了间充质干细胞在癌症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肝病治疗药物前景广阔,它可分化为肝细胞,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脏再生,分泌保护性细胞因子。
多年来的模型动物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或急性脑损伤,可提高存活率、减少病理、缓解认知功能衰退。近年来,与中风相关的人类临床试验越来越多地采用间充质干细胞,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人体临床试验汇总!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结果喜人
老年痴呆、帕金森、肌肉萎缩……间充质干细胞给这些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多项人体临床试验表明,未来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有效工具。
发表在《J Tissue Eng Regen Med. 》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修复视神经元损伤的能力,背后主要机制是通过正调控轴突存活相关基因的表达。了解这种机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神经损伤治疗中的作用,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神经损伤提供新思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国内,南京鼓楼医院采用博雅干细胞库提供的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红斑狼疮取得突破性进展。
64岁的脊髓损伤、下肢瘫痪患者陈双喜,经过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年后,8月18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病房里奇迹般地从轮椅上站起来,并在支具辅助下缓慢迈开脚步,这意味着我国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领域获得了新突破。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来自英国普雷斯顿31岁的Georgina Russell正计划存储她即将出生的婴儿的干细胞,为治疗她34岁的脑瘤哥哥做准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