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苏联为何不敢南下?开国中将吴克华:三大原因
有的将军在战场上威名赫赫,有的将军则在后方兢兢业业,他们的贡献其实都非常大,都是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比如对越反击时开国中将吴克华所做的一切,他虽然没有亲赴南方战场,但是他在北方所做的一切极大地稳定了军心,确保了“准前线”未乱。
吴克华1913年出生于江西弋阳的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加入红军,同年入党。土地革命时期是红一方面军的团长,抗战时期担任过山东军区第五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是四野王牌军41军(东野四纵)的军长、十五兵团副司令员。
他的军旅生涯也足够辉煌,尤其是塔山阻击战率部血战六个昼夜,击溃了三倍多的敌人,确保了攻锦的胜利、为辽沈战役的结果打下基础,此战居功至伟。因此他在1955年时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到了1979年对越反击前夕,吴克华担任着成都军区司令员,他虽然没有接到命令率部南下作战,但时刻都关注着局势,尤其是13军及50军的士气情况。这两个军本属成都军区,战前分别划归了昆明军区及广州军区指挥。
1月28日大年初一,吴克华很早就前往了军区作战指挥厅,第一件事就是与13军、50军的领导通电话,看看士兵们是否有畏战心理。在得到比较好的回复后,吴克华又向两支部队拜年。
当时吴克华的心里也是忐忑的,久不经战的队伍是否还有当年的血性?能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思来想去恨不得马上跑到南疆去指挥、做工作。
大年初二,北京方面联系了吴克华,让他去北京受领新的任务。这个电话让吴克华很激动,以为中央要他南下协助指挥,他其实早就做好了准备。
结果当总政副主任颜金生找到他谈话时,他才知道中央是想让他去新疆,这让吴克华有些没想到,不过他一愣之后当即表示服从命令。
在去新疆前,叶帅还特意与吴克华进行了一番深谈。叶帅首先关心了一下吴克华的身体,不知年近66岁的老将能否适应边陲恶劣的环境,吴克华肯定的回答非常坚决。
叶帅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说:我们准备在南方动手,苏联也准备在阿富汗动手,所以只要我们做好准备,他们是不敢大打的。但是也要小心他们来抓一把就走,我们思来想去苏联最可能搞的地方就是新疆。你的担子很重啊,现在仗还没打,新疆就已经人心惶惶了,我每天都收到那边的消息,说边境的老百姓已经出现不稳的情况,你去了以后一定要加强战备、稳定人心,你是老将,我们信得过你。
吴克华听了这番凝重的话,就开始思考如何开展接下来的工作。等他到了以后才发现,情况比叶帅说得还要严重,新疆已经谣言四起,很多人都说苏联的坦克已经开了进来,有些人还信誓旦旦表示自己亲眼目睹。
这些话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新疆的群众想尽办法往内陆迁,火车、客车、飞机基本上买不到票,天天有践踏、斗殴事件,一些牧民已经把家中牛羊都杀了准备走。
于是吴克华当即给爱人打电话,让爱人到新疆来,随后又给成都军区步校领导打电话,中断了儿子吴晓伟的学业,让儿子也一起来。
次日吴克华就在新疆军区召开会议,做出了三条应对措施:1、军区干部家属不允许返回内陆,边防部队尚未随军的干部家属由此可以随军;2、给地方下文件,让地方官员配合军区干部劝住群众倒流;3、军区当下成立9个工作组,由军区领导亲自带队前往边防部队蹲点,协调军地加强战备。
这三点都切合到了实际,军区干部家属都来了,给老百姓的感觉就是军队高层认为不会有战事危险,现在的新疆依然很安全;把群众劝回去就能够阻止恐慌进一步扩大,让一些盲从的群众不受到影响;军队领导亲临一线,能极大提高士气,稳定军心、民心。
三条措施一推行,新疆慢慢就遏制住了“逃难潮”,百姓看到军队干部像'没事人’一样,他们也就像从前一样过日子了。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中国南方热火朝天,北方同样也是乌云密布,吴克华几乎没日没夜地守在作战指挥大厅,关注着苏联的一举一动。他推演了很多苏联将会采取的方式,心中也做好了反击预案。
幸运的是,一直到我国从越南撤军,苏联都没有任何举动。这样的形势下吴克华依然没有放松警惕,他当即召集了师以上的主官到新疆开会。在会上他冷静地分析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苏联没有动武的三点原因:
一是苏联畏惧我国的实力与纵深,害怕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二是苏联考虑到即将对阿富汗动手,如果进攻我国那就会进行两线作战,短时间内无法抽身,势必要影响到其战略重心欧洲方面的局势;
三是当时正值冷战时期,苏联害怕我国彻底倒向美国,这样一来美国也会进行干涉。
众人听他说完都非常认同,吴克华看气氛热烈又再次重申大家一定不能心存侥幸,这次没打起来但谁都无法确定将来会不会打,不能就此产生懈怠心里,要继续加强战备、加强训练。
居安思危,这是每一位高级指挥官都应该做到的,吴克华将军提醒得很好。
吴克华的话不只是说给别人听,他自己还以身作则带头做,组织人员进行了战场勘察,从6月开始一直走了两个多月,到9月底才返回军区。
他们一行人把新疆边界重要的哨所、阵地都看了个遍,吴克华将军把所有布防位置以及将来可能成为战场的地区都记在了心里。那么长的路途,他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就减少了喝水的量,导致本就有问题的身体变严重了。
还有像吐尔尕特山口这个海拔3700多米的哨所,吴克华硬是忍着高原反应上去实地观察,即便饭都难受得吃不下他还坚持着。从哨所下来,他的脸和嘴巴都发紫了。
有他这样尽职尽责的将军,所有战士官兵由衷敬佩,边境得以稳定下来。
在西北安宁后,吴克华又被调任为广州军区司令员,某次他巡视广西边防,来到了法卡山附近,这座山上有我军英勇战斗过的痕迹,因此吴克华想上去看看。
随行人员考虑到将军年事已高腿脚不便,所以搞来了一副担架,想抬着将军上去。不过吴克华拒绝了,硬是靠着病腿登上了法卡山主峰。
在这里,老将军看到了年轻一代战斗的样子,像极了他们当年,这是我军精神的传承!
1987年2月13日,吴克华将军在广州去世,享年74岁。
如果当年没有吴克华将军稳定北疆,那些内迁的群众肯定会把恐慌带过来,届时就是南线打、中间乱、北边慌,后勤和军心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幸好将军一去就让局面控制了下来,这也是从侧面支持到了前线。
而且吴克华将军的做法永远是自己吃苦在前以身作则。为了稳定民心,就叫自己的妻儿来到可能会爆发军事冲突的“准前线”;为了稳定军心,60多岁的高龄奔波两个多月穿越沙漠戈壁高原,回来后身体还受到了影响。
这样一心为军、为国的老将军,怎能让人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