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特荐】朿宝荣:【蜀河古镇,是一部线装古老的书】(古镇探幽)

朿宝荣,笔名秦南夏雨,男,回族, 1962年生于陕西安康。现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汉滨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散文诗》《星星》《散文诗世界》《中国散文诗刊》《回族文学》《西部作家》《长沙晩报》《西安晩报》《散文诗月刊》《今日文艺报》》等报刊。

【古镇探幽】蜀河古镇,是一部线装古老的书

 图文 ‖ 朿宝荣

2017年10月28日,正是菊花黄,果实香,登高远眺赏秋、遍插茱萸的重阳节,我们一行数人驱车来到了汉水古镇——蜀河。

古镇,是一部线装古老的书。商业贸易的繁荣,货架上琳瑯满目的商品,足以满足百姓日常生活用品。

岁月的苍桑,时光的流逝,幽长而生满苔藓的青石台阶,一级一级,记录着古镇的过往,往事不堪回首。

古镇茶香,琴韵书声。裕庆和茶馆墙壁上悬挂的书法,疏朗而不失飘逸,书香浸染墨韵,伴着一壶清香,宛若这绵绵不断的蜀河水,往事流觞,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

古老而传统的手工擀面,金字招牌,格外显眼,彰显着古老的文化底蕴。

我们沿台阶拾级而上,窄窄的小巷,青石铺就的小路,古色古香,赛过江南之美,它像戴望舒笔下的雨巷,那个手撑油纸伞结着丁香一样的愁怨姑娘不知走向了何方?

击水三千里,汉水绵绵不绝,上至青藤关,下至老河口,九曲十八弯,浊浪排空,险滩重重,构筑和彰显了蜀河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老的建筑,烙印着文化元素,是如此的苍桑厚重。

铸起宏亮的巨钟,古朴,凝重,大气,无不流露出杨泗庙年代的久远。

在这里,一组生龙活虎,活灵活显,汉江纤夫逆流而上攀岩拉纤的雕塑,栩栩如神,给我们展现了当年的水旱码头文化,陈列一卷卷史诗般苍凉的历史画卷,仿佛拉纤的号子还在耳边回响。

豪放而铮铮铁骨的纤夫,口渴仰脖喝水一饮而尽。

憩室品茶论事。形象十分生动。

曲径通幽,古朴苍凉。

古老的巷道,七拐八弯,每一处都有不同的看点,每一个建筑,都有不同故事,你看,就连剥落的墙壁上点缀着悬挂的花木,是那么的生动。

高挂的红灯笼与墙壁形成一道风景。

商业街

古老的四合院,像尘封着往事,承载着兴衰。

理发铺

形象生动的石刻

心慕周秦汉唐事,手追魏晋南北朝。秦头楚尾,在这里,蜀河古镇不仅是一张汉水文化名片,更重要的是千年码头文化的体现,高度浓缩了一张汉江航运史。

老电报局。家书抵万金。

大红灯笼高高挂。

我在诗经里眺望过汉江,也生活在汉江边,听惯了长辈们讲述有关船家的故事,也曾写过许多有关汉江船家系列作品……汉有游女,在水一方,秦风楚韵,融合了博大精深的汉水文化。

汉江这条黄金水道,最早中国安康交通工具,通过这条水路把陕南安康的漆,麻,耳,倍,茶叶,蚕丝等土特产运往武汉三镇,销往世界各国;同时,也通过古栈道人力挑夫运往古长安,成为了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足见安康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

在护国宫,雕梁画栋,仪态万千,照壁上形象生动的彩绘画寓意深刻,记录了汉江船家过往的岁月。这里曾商贾云集,生意兴隆,繁华似锦,商家与官府协调建立良好的发展商贸关系,透露出无商不富,护国有功,富甲一方,恩泽黎民百姓。在这里无论是杨泗庙,或者是护国宫,均记录着汉江船家的帮规制度及红利分配,以及船家行水意外遇险善后的处理方式,等等,足见无规矩不成方圆,为汉江航远史记录着一段段详实的文字历史资料。

徘徊在鸣盛楼,辗转在前庭后院,古色古香的戏楼,呈现了昔日蜀河码头繁荣昌盛的景象……我思绪良久,忽然想起前几年友人请我为旬阳诗人张新明点评他写有关蜀河的诗篇,索性把点评全文刊在这里不失为很有意义——《我在蜀河古镇等你》。

今天,我终于来了!

我  在  蜀  河  古  镇  等  你

文 ‖ 朿宝荣

我与张新民结识,是缘于网上的邂逅,无意间发现他自费创办的民刊《情感文学》,才知旬阳有这么一位优秀的作者。

今晨,在阵阵霏霏细雨中,根打来电话让我点评一位诗人的作品,诗名叫《在古镇蜀河放飞一些心情》。可以说,我实不敢当,因为我不是一个诗人,更不是一个评论家,只是对诗歌怀有祟高的敬意,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写作者而已。当他提出这个诗人认识我,名叫张新民,瞬间,我哑然了。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个旬阳汉子,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就像旬阳的杆杆酒绵软,山里的五针松坚强,秧田里的一头健牛勤奋,总之,是一个令我佩服的作者。

且看:

石子铺就的罗马古道
消瘦成一份宁静
……

是带着这一份宁静,新民用一首诗,將我带进那蜀河古镇,穿过那条古老的雨巷,静坐在杏花盛开的烟雨中,正符合我此刻宁静的心情。诗人就是这样寥寥数笔,像构勒着一幅古老的民俗画,无需过多粉饰,以厚重且深掘历史底蕰,向读者展示昔日古镇历经沧桑与辉煌。

再看:

走上戏楼
重温历史的爱恨故事
恍惚间,一女子站在庙宇之外
面对汉水,听风独醉
演绎成最美的遗憾

这首诗,它让我想起多年前杜光辉写的《浪滩女人》,船家们的风流韵事,也是对水旱码头历史的真实再现,一个个优美动人的传说,一个个无言的结局,一本古镇如线装古老的书,浓缩和饱含着一件件酸辛的往事。

如今,古镇已非昔日模样,从最后的吕河渡口,到现实的蜀河古镇,号子悠悠,纤绳悠悠,让新民放飞心情,由一张旧船票,是否能登上昨天古镇的客船,重温古镇那段历史?

新民,我在蜀河古镇等你,新民加油!

在讲解员罗风琴女士的导游下,听着她生动的讲解,对古镇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塑像十分逼真

一页页历史,石碑上记录流逝的岁月

铜鼎威严大气

与释今悟在鸣盛楼留影

黄州馆塑像

昔日的戏楼一行采风成员合影留念

中回族以大分散小集聚为特点。在陕西安康回族为第二大集聚地,而各县当数以旬阳蜀河回族集聚较集中,历史悠久,年代久远。据说蜀河回族是由湖北和河南迁移而来。一棵几百年的古树,见证了岁月的变化。当我们拾级而上想去寺里参观,可惜正遇上施工维修,禁止游人入内,只好作罢拍了几张照片。

蜀河清真寺

寺内清静素雅,正在维修建设

中西合壁的伊斯兰建筑,古色古香

历史和文化一脉相承,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古老的蜀河古镇,是系在汉水之畔的一个重要纽扣,浓缩和记载着汉江的航运史,是水旱码头文化的集中体现,承载着岁月悠悠,在旧时光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看到了在交通不发达的岁月,这里是通武汉大世界的繁华贸易之港,形似“东方之珠”’。

蜀河古镇,在汉水之畔,以历史悠久和码头文化凸现其特色,亮点,及历史地位,让我们看到千百年来,被喻为船家“上山像猴子,下山像雁子”比拟,以撕心裂肺般拉纤带血的号音,穿透历史的苍穹,回荡在蜀河古镇的前世今生的历史写照。

我曾在安康电视台《汉水安康》专题记录片接受采访谈到,作为本次探访蜀河古镇的结束语:

汉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一江清水送北京,随着旬阳阶梯式电站的建设,汉水人文安康,更要保护好汉江水质不受污染,造福于万代,真正把包装打造推广汉水码头文化的重任落在实处,让古老蜀河古镇真正成旬阳经济大县的一张文化名片!

我们期待着……

本次采风活动得到了蜀河旅游公司及裕庆和茶馆罗凤琴,朱莉女士的支持和大力配合,在此一并鸣谢!

2017年10月29日匆笔

本文图片作者提供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1、投稿必须原创且首发,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

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顾问:边士刚

顾    问: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策    划: 李书忠

主    编: 鱼儿姐姐

副主编:  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  守   望    康开瑜    吴亚妮

刘庆勇    李华磊     任武德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韩天瑞    梦锁清秋   米兰花

姜建洲

编辑:徐萱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