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被拒保的人很多?
从去年4月到现在,我们号全程跟进了重疾新规从草案、二次草案,到最后定稿的全过程:
现在离旧版重疾集体下架的大限还有不到一个月,各种网络媒体以及朋友圈气氛又活跃起来了,有人是真着急,有人是炒业绩。
感觉有必要再给大家嘱咐几句。
1、能买的产品越来越少,这的确是事实
按规定,旧版重疾1月31日会全部下架。需要注意的是,1月31号只是最后截止日期,并不是说所有产品都会等到最后一天才下架。
从去年10月底重疾新规确定以来,各类产品就不断减少,多倍宝宝、健康保2.0、瑞华康瑞保等,已经停止销售。
接下来的二十多天,产品会陆续下架,旧版重疾的可选范围会进一步减少。
2、最近保险公司的服务可能会比较慢
重疾险定义修订,十几年才遇一次,上次还要追溯到2007年。
各个渠道都想抓住这波红利,代理人、三方平台、银保,但凡和保险相关的,都在卖力推广。
佛系如我们,后台的咨询量也大幅增长,显然不少朋友真的开始急了。
然而,咨询量增加,客服专员、核保老师、顾问老师这些后端服务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增加。
之前一个顾问老师对应10个客户,现在可能是15个、20个;之前一个核保老师审核十几件、几十件案子,现在可能变成上百件。
你想想这个工作量,成倍的往上翻,很容易导致问题积压,整个服务流程大概率会拉长变慢,比如客服电话接通变慢、内容回复变慢、出方案变慢、人工核保也会变慢。
这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不单单局限在某在渠道。
所以提前给大家打个预防针,最近1个月,不管在哪里咨询保险,遇到服务响应变慢的情况,可能都不是故意怠慢大家,而是业务量太大。
我自己也赶过好多次任务,特别理解他们的辛苦,希望大家也能理解。
3、核保总趋势在变严
我一直很担心这事,前几天和顾问老师沟通,他们告诉我,核保的确在慢慢变严:
之前核保信泰的达尔文3号、昆仑健康的守卫者3号,尿潜血(微量)可以直接通过,现在就必须全部阴性才行。
对保险公司来说,每收进去一笔新单,就是多了一笔账面负债。保险公司受制于资本金,不可能无限制扩大产品规模。
尤其是一些高性价产品,卖得太多很可能危及自身的偿付能力,这是监管不允许的。
之前好多高性价产品停售,都是这个原因。
重疾停售这个节骨眼上,大量投保用户涌进来,保险公司能不能全部消化,需要打个问号。
这个时候就不是用户挑产品,而是保险公司挑用户。
如果不能全保进去,那自然先挑健康状况最好的保,毕竟健康风险低,理赔的概率也低。
收紧核保、筛选客户就成了保险公司最理性的选择。
越接近截止期限,保险公司积压的核保单越多,核保尺度就可能会拿捏得更严格。
有健康异常的用户,需要注意这一点。
不过被拒保这件事的影响其实有限,不要因为怕被拒保,就「因噎废食」,不敢尝试人工核保了。
4、不要稀里糊涂的买
新旧定义对比,旧定义有一定的优势,我和其他几个小伙伴都各自加了一些重疾险:
但是不是一定要在新规前买,还是要看情况。
买保险这事,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不能稀里糊涂的买。停售不是买保险的理由,契合需求才是。
很多刚接触保险的小白,可能连重疾险是什么?能保什么?重疾新旧规则有什么区别?都不知道,只是看别人都买了就跟风去买,显然不合适。
有问题大家可以留言,我们一个疙瘩一个疙瘩的解,最后总能捋顺。就怕刚开始觉得时间还早,临近几天又乱了方寸,两眼一抹黑就买了。
如实告知有没有做好?不同产品类型清不清楚?免责条款知不知道?...
基础问题都没搞清楚,一旦未来出现问题,就会觉得自己买错了或者被骗了。
所以,买保险一定要问题前置。
如果连基本的方向和基本概念都没有,却忙着要产品、要方案。
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即使给了产品、给了方案,没有逻辑分析框架,一样还会纠结,很浪费时间。
我建议,所有想配置重疾险的朋友,都把下面几篇文章看看,基本的重疾险分析框架就有了,再去选产品,会很快。
1)重疾险知识
重疾知识 | 投保重疾险绕不开的8个问题
多次赔付 | 重疾,就要买多次赔付
保险条款 | 你以为「你以为的重疾」就是重疾了?
2)重疾新规解读
真心希望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不管在哪里购买,只要买上了,保障有了,我们都为大家高兴。
让每个关注我们的人都能有保障,这是我们号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