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元节,你还记得小时候中元节是怎么度过又有什么忌讳的呢?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竟把清河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这首描写中元节的古诗,说的是古代中元节当天,儿童手持荷叶灯结伴“放灯”的情景。在中元节之夜,人们把河灯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目的则是普度亡去的灵魂,寄托自己的哀思。
现在的中元节,虽没有上元节(正月十五)时的热闹,却比下元节(十月十五)多了几分名气与庄重。今年是中元节,记忆里每年的中元节我老家都是这样度过的:
老家把中元节,都称为七月半,因为正好是七月过半,也称作是鬼节。每年这个日子,即使家里再穷,这个节也是要过的。从我小时记事起,我们家就没有中断过。
节日当天一大早,家里就忙开了。妈妈上街去买菜,而这三样菜是必买的:三条鲫鱼,两块豆腐,一块肉。
买回后,烧这三样菜也是有讲究的,不能添加任何配菜;当时有点想不通,为什么要单烧呢,加点配菜,岂不更好吃?现在想来,这些菜是用来祭祀祖先和亡人的,不能来半点虚假,必须肉就是肉,鱼就是鱼。
祭祀时,都是家里的男人唱主角,毕竟是一家之主。父亲在焚上香后,端上烧好的祭品,盛上三碗米饭。这个盛米饭很有讲究,通常是盛满一碗米饭后,反扣在另一碗里,这样碗里米饭的形状就像是坟一样,上面圆圆的。
然后分别在每个碗里两边各插上一双筷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吃饭时,要是把筷子插在碗里会挨骂的,因为只有祭祀才会这样做。
等以上一切,都毕恭毕敬做完后,我们就按照辈分与长幼序开始磕头(老家有时开玩笑叫“翻跟头”),每人磕三个头,假如祭祀有人不在家,还要让家里人代为磕头。通常磕头时,长辈们都会祷告,比如,希望先人们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一些,也保佑在世的子孙兴旺发达。
磕完头后,就开始焚烧纸钱,通常都会烧很多;记得爷爷奶奶在世时喜欢喝酒,父亲每次祷告,都有这样一句口头禅:给你们多送点钱,吃好喝好,用不完就存到银行去。
等纸钱烧完后,这样主要的祭祀活动就结束了,但当天还有很多忌讳。爷爷奶奶在世时,不停地叮嘱当时还是孩子的我们:当天晚上是不能出去的,因为是鬼魂活动的日子,要是撞上了鬼就会中邪,那就会麻烦了,会有生命危险。
而且即使出去,有人叫你,也不能答应,说不定这是鬼在勾你的魂;更不能回头,因为每个人肩膀上都有两盏灯,有了这两盏灯鬼魂是不敢靠近你的,但当你一回头时,灯就息了。
现在想来,也是好笑,虽说是鬼节,小时候的我们并不怕,而且还盼着过节,因为只有过这样的节,我们才会有肉吃。虽然这样很多风俗与禁忌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对祖先的敬重文化传统将永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