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须明了的是:心性决定境界,境界决定力量(连载262)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今天,我们进入第五层面,心性决定境界,境界决定力量。
十三、有道者总是有合道的认知和自律。
有人之所以会恃强凌弱,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背离了道的本性;他们看不到背道而驰的下场,自以为走了快行道、占了大便宜,所以有恃无恐、执迷不悔。
这些人也不是天生的坏人,他们是牺牲了自己来为我们做老师的人,所以我们要敬畏他们,并以之为戒。
同时,我们也要爱护他们、等待他们,而不要去指责、谩骂、排斥。
我们要做的是做好自己、亮化品质——用自身的德行来净化周围的磁场,用内心的宁静来降解环境的躁动,以此逐渐熏染他,使那些强梁者也有机会迷途知返、改邪归正,避免最终落得个不得好死的下场。
因此,做好自己实在是最大的慈悲。
有道者总是有合道的认知和自律,不会被概念和亲疏牵着鼻子走。
他们就像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和第四十二章中反复阐述的那样:会恪守“孤、寡、不谷”的认知和自律,因此才能够明事理、尽天职。
而认知的目的是做到,学《道德经》的核心是“用”——当我们把这些规律融入于言谈举止中时,即使您什么都不说,您自身散发出的巨大慈德也一样能转化外境;即使您什么都不想,生命的大成功还是会如期而至。这就是“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的深刻内涵。
十四、人生在世,唯一的功课就是“修炼心性”。
其实,心性好斗者只不过是因为把心全系在“外物”上了——这种所谓的“外物”包括名利、情愫、器物等等。
简单说,只要不是属于本心本性所有的,一切都是“外物”,连脑子里的念头都属于外物。但外物无论多显赫、多坚硬、多强大,依旧只属于尘世的范畴,也都只能在它所存续的时空里发挥有限的作用。
但心性好斗者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因此,他们恨不得押上一切去赌一把——这种好勇斗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能驱使和控制外物。
因此,他们的主张不容他人置喙,他们的所有不容他人染指,他们的地位不容他人觊觎。但他们最终的结果却无不相同:都是在争斗中偿还一切罪过,在争斗中了结诸般宿怨,在争斗中让人生过早出局……
这就是心性不同,所造就的不同命运。
每个人心性所在的位置,就是其生命所在的境界。
境界在什么等级,力量就在什么等级,这个半分也做不得假。
如果你的心性在更高时空,那你就必定具备更高时空的威德、智慧与力量,而且能与更高维度进行连接。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电视天线一样,你的天线配置高,能清晰地接收到全球所有节目的信号,那你自然视角广阔、消息灵通。
而另一个人的天线配置不够,别说全球了,可能连地方台的高清信号都收不到,总是糊里糊涂地看一些似是而非的影像,做出判断多数靠想当然。
那你们之间谁更能把握时势、准确判断、获取成功,不也就不得而知了吗?
十五、无为克制有为,无心克制有心,这就是弱者道之用。
人生在世,唯一的功课就是“修炼心性,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修炼心性有很多方法,但关键是在与世间万物的纠缠过程中,也就是在做事里磨砺自己的心。
因为,一开始功夫还不够时,我们心中的念头总是纷沓而至、一刻不停;而心无旁骛地聚焦做事,反而更容易进入身心合一的聚精会神状态。
这种“在做事中磨心性”的方式特别适合现代人的修行。
因为,生活中的林林总总、是是非非,你若纠结执着,就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但如果把它们当成磨砺心性的道场,那么你就会平静地看待一切的发生。
慢慢的,我们的心量就将会越来越大、宁静也会越来越久——这就是内修的功夫。
有了内修的功夫,我们才能自然而然地“无为而无不为”。
因为,天下最弱者莫过于“无为”了,但“无为”能克制“有为”,“无心”能克制“有心”。
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真的无所作为,而是一种旁人看不出的奋力拼搏;老子所说的“无心”也不是没有一点心机,而是心中只有成就天下的大私,而没有利益自我的小私。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大道与得道者的心性、境界。
因此,他们不争却拥有万物,不怒却常保威严,不求却美名远扬,不为却天长地久。
其中的玄机就是“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的修炼境界,这也是对《道德经》第四十章中所说的“弱者道之用”最直接的诠释。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继续《道德经》第43章“无为有益”第六层面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的分享,我们明天再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