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笔记:沿着海滨到养马岛

梁东方

沿着海滨一直走下去,沿着海滨的公路,最好是自行车专用道。这一直都是一种具有梦幻色彩的骑行理想。有幸在共享单车时代里在烟台实现这个梦想,真是要谢天谢地谢周围的一切谢大地的平衡和宇宙的运转。好不容易遇到一辆好骑的小黄车,骑起来像电动车一般,仿佛有助力!这种不期然之间就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梦的兴奋之余,一直让人在怀疑,难道眼前的一切就是实实在在的真实?

有了这一层诚惶诚恐的谢意和真真切切的兴奋,就足可以说明这一路上的感受的美妙了。实现什么事情的时候的心态,几乎与那事情本身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从烟台山下出发,经过烟台传统上的海滨所指的那一段作为景点的沿海地带,上坡下坡,顺着滨海公路一直向南而下。然后经过一个又一个浴场,每个浴场都人头躜动;烟台本地的爷们儿们打海澡,换衣服的时候会先穿上一件大褂儿,换好了再脱掉大褂儿。讲究的会有帐篷,更多的则是在路边的汽车里完成。这些多是经常来海边游泳的常客。

沿着海岸的沙滩旅游休闲区一直绵延,对应着陆地上长条形的海岸新城区。让每一处居民区都有就近的沙滩,外地游客基本只集中在城区最早的那一块海滨及烟台山附近。剩下大片漫长的海岸线上,基本上就都是本地常住居民的休闲游玩场地了。

在一段有海滨别墅的地方,那些别墅冲海的一面,院墙都是玻璃的。显然,可以透明地看到近在咫尺的海,是这些别墅最引以为自豪的地方。而一艘退役的战舰合肥舰拴在海岸上,成了一个景点。这里是烟台的黄海旅游区。一道深入海中的栈桥尽头,有著名的黄海明珠,像是歌舞厅里硕大的反光球。

从被命名为天越湾的地方,回看烟台海湾,山坡海景形成的弯弯的海岸景象已经有了一个宏观的雏形,继续走,走得越远,这个海湾形态就越完美。及至到了自然博物馆的高坡上,整个烟台海湾的形状就已经可以让人凝视许久许久了。在大海和陆地之间,从深入海中的一个岬角上回看陆地上的城市,回看被海岸线分明地切割开的人类聚居之地和大自然的海洋,这是海滨地带旅行的一种独一无二的享受。这种享受尽管可以靠着乘船出海来完成,但是沿着海岸线骑车,更不受制约,更从容,更自由。

进入到牟平地界,养马岛就是一个最显赫的存在。它在海中,距离大陆却只有咫尺之遥。与之对面的陆地基本上就像是隔着一条宽些的河而已。在河的这一岸上有某个小区开发的民宿,都是平房院落。院落不大,但是精致,尤其门口搞得杂花生树,婆娑旖旎,很有美感。加上院外临路的樱花林,掩映之下,虚拟出一种理想的人居之境。尽管,一切都是商业化的操作而已。但是选择在这里建设这样的平房民宿,其实也暗合了人们一种普遍的感受:因为对面的海中有岛,连带着这里的陆地尽头也有某种天涯海角式的诗意。在巨大的地理节点上,人们在遥望之余的感叹,甚至人们的遥望本身,都是诗情画意的巨大基础。

如今,有一桥飞架南北,使往日可望不可即的仙岛成了瞬间可抵的再无神秘感的市区的一部分。但隔海相望,依旧不失其足可观也的想象空间。红砖红瓦的村落在岛上仙山的山坡上临海而列,总能让陆地上的人们产生自然的向往:在那样的海岛村庄的气氛,一定是有别于大陆上的吧?

岛是封闭的,也是狭小的,却也是一直为广阔的陆地上的人们从本能里就向往的;一如岛上的人会本能地向往陆地一样。通过大桥去岛上之前,在这一岸的遥望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登岛预备动作。没有这个动作,就会残缺了登岛的心理享受的完整性。

其实,在上不上岛的问题上,还是犹豫了几次的。海滨的烈日下,骑行变得迟缓而无效率。不过,海滨的气候特征就是这样,尽管阳光强烈,但是只要有阴凉,哪怕小树的灌木的小小的阴凉,也会有无尽的凉爽。难怪在这样的烈日下的中午,天气预报的气温最高也只有26度——因为测量温度的地方是在百叶窗里的阴凉中。

正是在这样偶尔的小树阴凉里休息过以后,终于还是克服掉了自己懈怠的念头。看看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的人生状态的想法,终于战胜了一时因为酷热而来的畏难和退缩。

山海之间,大陆和海岛之间的这种宏大的地理改变的现场,每每让人驻足久视。这样大的地理改变的节点上,人很容易有哲学感,有审美的天地意趣。不去被标注为旅游点的什么地方,就去从大陆上就已经分明地看到的那红砖红瓦的渔村,海上渔村。

“同行者”是上桥的时候在对面骑车上桥的两个姑娘,其中一个干脆已经将上衣脱下来系在腰间。因为坡度太大,我早已推车前进,她们还在那边奋力蹬踏,还时时伸出双臂做飞翔状。

她们显然是直奔岛上的景点而去的,大致上是什么礁石什么沙滩之类,如今都被时髦地称之为地址公园了。自己直接拐到了从对岸就已经能看到的红色的平房村落张家庄。之所以还能引为同志,是当此周一上午之际,都骑了小黄车奔岛上而来,不是同志是什么?

这海上渔村,果然有一份大陆上绝对没有的安静,是岛上的那种绝对没有外人打扰的安静,尽管大桥已通,人员车辆来往一如大陆。但张家庄石头房子石头巷子中那份洁净与安详,绝非大陆上所能有。穿行而至大榆树下的凉亭中小坐,旁边的石头缝隙里钻出来的小树也都已经比碗口粗了,因为横生的姿态而很有几分野趣。

中午时分也凉风习习,不禁大悟,此即自己此行之最大景点也。骑车沿着海滨而行,这样到了养马岛上的一个渔村中的亭子里小坐几个小时,便已经是最好的旅行,最好的自行车旅行。

在张家庄的凉亭里坐着喝水吃饭,享受这种貌似平常却于我们日常的经验中十分罕有的海岛上的安详。联通大路和海岛的大桥虽然使岛上渔村的闭塞与空间独立感荡然无存,但是地理上的这种长期以来的安详感并未马上消失,来往只是比以前方便了而已,由原来的轮渡变成了汽车、自行车甚至步行。

从外面来的人,都是旅游者,没有过路的,没有川流不息的纯粹过境车辆,一切似乎也还能保持亘古以来的纯净。当然也因为现代运输工作而有了史无前例的方便与快捷,有了意识上精神层面上的与大陆的某种程度的同步性。

汽车在这样的地方显得非常有用,须臾不可或缺。不能想象以前那没有车的漫长历史,也不能想象在内陆拥堵的城市,有车不能用、不便用的状态,是多大的浪费!

汽车是现在的海岛渔村与以前的孤岛村庄状态最大的差别,它影响到了人们的心理和人们的行为模式,影响到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方式。

一对开车回来的年轻父母,在大院门口写着竹兰居的院子前的几片瓦下摸出了钥匙。他们抱着孩子走进院子,院子里的二层小楼上的一块荧光屏也就开始了闪烁,那里和院门上写的是一样的文字:竹兰居。想必,这也是一户对外经营的渔家饭店和旅馆。

前面一家盖成了三层的屋子里,一个女人摔摔打打高声大嗓地抱怨着。她丈夫偶尔回一句,频率也在同一高度上。在他们每次暂停的时间里,都立刻会有庞大的寂静将被他们的高音驱赶开的空气合拢,重新合拢成无边的寂静。

这样的波澜,并没有影响到别人。大多数家庭和大多数人都因为凉爽和宜人的空气,而普遍有一份好心情。

偶尔有一个破衣烂衫的老人,骑一辆陈旧的大二八自行车,因为坡大而不得不从车子上跳下来,用双手推行;那种近乎扑到车子上的姿势里,还透露着上一代人生活状态里的气息。那种气息里满满的都是那种楼上刚刚被合拢的寂静,是海岛渔村生活里的那种既有大海的无边无际,又同时被无边无际的大海圈定在了一个固定范畴里的寂静。

在这样的寂静里,你能找到海岛渔村的特征,能体会到它与大陆不同的气质。而在不同的地理气质和人们气氛中待一待、看一看,就是我们作为旅行者的最重要的收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