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笔记:再到武清
梁东方
几年以后再次来到武清,突然发现原来的地理坐标和位置都向城市里挪了很多。过去作为参照物的某种颜色的楼群,已经几次出现,也还是没有到达以前的位置。这是城市又向外扩展了很多,原来觉着的城市边沿地带,再想抵达已经不易,需要经过相对漫长的路了。
城市里明显车多了,人多了。小区内外都是车辆,进出的人也很多。楼下值班的保安骑着电动车自行车来回巡游,卡巴着腿坐在车座上冲着对讲机聊着天,聊着聊着突然对我们说:那边又有个车位,快去快去,先站住……他们的口音很奇特,既有一点北京味儿、河北味儿,又分明带些天津味儿。这也完全符合这片土地既往的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虽然不能完全决定口音,但是行政区划可以潜在地统一本地口音的标准或者叫做自觉追求,即便是不自觉的影响,天长日久也会让本行政区域里的口音带有更多的共同性。尤其是在高等级的行政区划和低等级的行政区划接壤的时候,高等级行政区划所自带的优越性就会使人们的口音自动向着它的普遍特征归化。
楼下的绿地上正有很多孩子、很多狗都在奔跑。这是一个小区的有没有人气的具体表现。
上电梯的时候,带的东西很多,几乎占据了全部的电梯空间。最后在关门的时候,勉强又挤进一对父女俩来。那位年轻的父亲打招呼说:搬家啊。这样的打招呼方式,既是一般的邻里之间的礼貌,也多少让人觉着带着一种移民式的欣欣向荣,乃至对异地生活的与既往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文明憧憬。
这种全国千篇一律的30多层的高楼,互相遮挡视野是很严重的,每一家每一户都只能从楼和楼之间望出去,望见有限的一片天空。但是这已经属于高档小区的规模建制了,房价标到了2.3万,一套九十平米的房子也要200万。单看价格不低,但是却是天津北京两大城市之间的价格洼地,这也是武清可以成为两地之间的房地产之城的重要基础。大约是出于这种不能让它将北京的潜在购房资源抢走的原因,京津城际之间早就已经建成的亦庄车站在十年之后也还是没有投入使用,因为一旦投入使用,从亦庄到武清的乘车时间就会在半个小时之内。这样亦庄五六万的房价一下就失去了依托……为了限制河北的天津的房地产将北京的潜在购房者抢走,已经采取了诸多阻碍两地之间的交通的方法,这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所谓的京津冀一体化实际上是很难达成的。
夜里睡下,自然是感受不到地气的。高层建筑的特点就是消弭了全部的地域特征和气息,住在任何一个地方的高层建筑里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隔着玻璃俯瞰下去,发现有雾霾,或者叫做雾。这块历史叫做雍奴、雍阳的地方,水系众多,容易在秋天的早晨形成雾。
这块历史上水雾氤氲芦苇丛生的地方,终于在最近这些年因为房地产而发展了起来。其房地产的特点是所谓学业房地产。
相对于河北来说,天津是高考的分数洼地。而买房就可以在天津参加高考的诱惑,极大地吸引了“水深火热”之中的河北考生家长,也极大地促进了天津的房地产事业的发展。这样利用国家对高考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进行的吸金做法,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它使相对于河北来说富裕的天津更富裕,也使相对于北京天津本来就很弱势的河北更其弱势。
武清的学校很多,国际学校,杨村几中,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阶段的基础教学层级学校都有。可以直接让移民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进入本地学校学习,当然这也并不容易;尽管学校很多,但是依然是僧多粥少,依然是一位难求。
在这座北方的移民城市里,学生移民带动的家长移民,至少是家长的户口移民,使外地购房者支撑起了整个城市的扩张。其好看的GDP和日益高大上的城建规划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虽然说也与全国其他众多所谓发展得好的地方日趋雷同,但是就相邻的河北来说,还是有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的。河北的地域深坑里不仅是升学的艰难,更有城建的老旧拥塞,各项软硬件设施与服务的普遍落后。这就使武清这样的地方甚至直接成了可以艳羡的地方、可以体会一下城市文明的地方。这样的宽敞舒朗不堵车绿化隔离带很宽很宽的现代城市文明,甚至也是天津北京那样建筑和人口都严重过载的地方所不能比的;虽然某些地方依然有过去县城的某些习惯和特征。
比如当年开园的时候很是高大上的南湖公园,如今已经没有了正规的停车场,而环绕着大湖的绿化和置景也大多有一种破败的趋势,环湖的小火车不开了,修建了很多年的湖边德国小镇到现在也还是没有完工的状态。
当然也有比过去热闹了很多的地方,比如市中心的文化公园。夜晚的时候,就很有点成熟社区人山人海的样子了。